古代文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古代文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8813323dd36a32d73758144

第一章 清初的诗词文

第一节 清初诗歌

一、遗民诗人: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吴嘉纪、屈大均、申涵光等。 二、仕清诗人: 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等。“梅村体” 三、国朝诗人:“南朱北王”、“南施北宋” “神韵”说。 两大审美特色。一是重实;二是感伤。 一、遗民诗人:

矢志不渝的期待者——顾炎武顾炎武(1613—1682),原名绛,入清后更名炎武,字宁人,江苏昆山人。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诗人,又是著名的抗清志士。有《亭林诗文集》,另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论著。 顾炎武《海上》(其一):

——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吊哭深。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烈士心。

其《海上》诗数首备受后人称赏,将其与杜甫《秋兴八首》相提并论。格调质实坚苍,沉雄悲壮。 顾炎武诗学主张及诗作概况 ■顾炎武诗学主张: 1、认为“诗主性情”,反对模拟;

2、提倡“文须有益于天下”。 ■诗作概况

顾炎武的诗歌创作正是实践他的主张,在民族斗争激烈的年代里托事感时,洋溢着崇高的民族气节,高昂的战斗热情。代表作有《京口即事》、《秋山》等。这些诗作于清兵南下之初,作品中表达诗人不屈的意志,揭露清兵的残暴罪行。在清初遗民诗人中成就最为突出。他存诗四百多首,收在《亭林诗文集》中。

顾炎武诗歌特点

一是围绕抒发民族感情和爱国思想的主题,反清复明和坚守气节是其诗突出的色调。绝少世俗应酬之作,即便是拟古、咏史、写景、唱和之作也是如此。 二是取材广阔。

三是诗风雄浑悲壮,苍凉沉郁。这个特点,也是清初遗民诗人黄宗羲、王夫之、归庄等所共有的。 一、遗民诗人:投笔从戎,只是为了恢复明朝大业——黄宗羲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末以反对阉党著名,清兵入关,积极投身抗清斗争,后隐居著述,屡拒清廷征召。 黄宗羲诗句欣赏、诗学主张和诗歌特点 ■诗句欣赏:

◇“砚中斑驳遗民泪,井底千年尚未消”——《周公瑾砚》

◇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其能奈我何?廿两棉花装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锅。——《山居杂咏》 ■黄宗羲诗学主张和诗歌特点:

1、强调诗写现实;

2、注重学问,推崇宋诗,与吴之振等选辑《宋诗钞》,扩大宋诗影响,推动浙派形成; 3、诗歌感情真实,沉著朴素,具有爱国精神和高尚情操。

一、遗民诗人:隐而著述——王夫之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薑斋,湖南衡阳人。明崇祯举人,曾从永历桂王举兵抗清,南明灭后隐遁归山,埋

首著述,博通经学、史学和文学,贡献卓著,学者称船山先生。有《薑斋诗文集》等。从1982年至1996年,岳麓书社陆续整理出版了船山遗著——《船山全书》。 王夫之诗作欣赏 ——《绝句》:半岁青青半岁荒,高田草似下田黄。埋心不死留春色,且忍罡风十夜霜。 ——《走笔赠刘生思肯》:“老觉形容渐不真,镜中身似梦中身。凭君写取千茎雪,犹是先朝未死人。”

王夫之诗学主张和诗歌特点

1、他生于“屈子之乡”,受楚辞影响,步武《离骚》,用美人香草寄托抒怀,如《绝句》等,缠绵悱恻,喻意深远。 2、表现“孤愤”是其诗突出的内容,如《补落花诗》等,含蓄蕴藉,深沉瑰奇。 一、遗民诗人:屈大均

屈大均:字翁山,广东番禺人。他在清初的抗清志士中年岁最小,在广州曾参加抗清作战,失败后不肯留辫子,削发为僧。中年还俗,奔走四方,试图复国。他在北游关中和山西时,与顾炎武订交。顾炎武在《屈山人大均自关中至》诗中称其“弱冠才名动九洲,纫兰餐菊旧风流”。屈大均虽然在清初遗民诗人中行辈较晚,但其地位与顾炎武、吴嘉纪相比肩,

又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而以屈为三家之首。著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等。 屈大均诗作欣赏

——《悲幽操》:吴天嗟嗟兮,何今其盲!昼不见日兮,吾无以为光;夜不见月兮,吾无以为明。吴天嗟嗟兮,吾无日月之照临,将与鬼怪而争行。

——《读陈胜传》:闾左称雄日,渔阳谪戍人。王侯宁有种?竿木足亡秦。大义呼豪杰,先声仗鬼神。驱除功第一,汉将可谁伦?

屈大均诗作特点

1、他以屈原后代自居,学屈原《离骚》,兼学李、杜,诗歌奔放纵横,激荡昂扬,于雄壮中飞腾驰骋,豪气勃发,在遗民诗人中乃至整个诗坛独树一帜。

2、诗作大都抚时感世,缘世而发,或揭露清兵暴行,或诉说家国兴亡,或抒发仰慕忠节之情,尤其表现坚定的民族立场和抗清意志的诗歌,堪与顾炎武相比。 3、“以气骨胜”,豪宕而多苍凉悲慨之音。 ■屈大均与顾炎武比较

屈大均与顾炎武两人,都以“遗民”自居,气质却不一样。顾炎武大有纠正一代士风和文风的宏愿,其诗亦古雅持重。屈大均则以英雄自许,屈诗奔放热情,境界较为雄浑壮阔,语言也有特色。

一、遗民诗人:盐民诗人——吴嘉纪吴嘉纪(1618~1684),字宾贤,号野人,江苏泰州人。出生盐民,明末诸生,入清不仕,隐居泰州安丰盐场。苦吟度日,终以布衣终身。其诗法孟郊、贾岛,语言简朴通俗,内容多反映百姓贫苦,以“盐场今乐府”诗闻名于世,得到周亮工、王士禛赏识,著有《陋轩诗》,共收入诗歌1265首。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吴嘉纪诗笺校》本。他是清初遗民诗人中南方布衣诗人的代表。 吴嘉纪诗作欣赏

《李家娘》——记扬州十日

城中山白死人骨,城外水赤死人血。杀人一百四十万,新城旧城内有几人活?妻方对镜,夫已堕首;腥刀入鞘,红颜随走。西家女,东家妇,如花李家娘,亦落强梁手。手牵拽语,兜离笳吹。团团日低.归拥曼睩蛾眉。独有李家娘,不入穹庐栖。岂无利刃,断人肌肤,转嗔为悦,心念彼姝,彼姝孔多,容貌不如他。岂是贪生,夫子昨分散,未知存与亡。女伴何好,发泽衣香,甘言来劝李家娘。李家娘,肠崩摧,箠挞磨灭,珠玉成灰。愁思结衣带,千结百结解不开。李家娘,坐军中,夜深起望,不见故夫子,唯闻战马嘶悲风;又见邗沟月,清辉漾漾明心胸。令下止杀残人生,寨外人来,殊似舅声。云我故夫子,身没乱刀兵。恸仆厚地,哀号苍旻!夫既殁,妻复何求?脑髓与壁,心肺与雠。不嫌剖腹截头,俾观者觳觫似羊牛。若羊若牛何人?东家妇,西家女。来日撤营北去,驰驱辛苦。鸿鹄飞上天,毚兔不离土。乡园回忆李家娘,明驼背上泪如雨! ” 吴嘉纪诗作欣赏

《海潮叹》

飓风激扬潮怒来,高如云山声似雷。沿海人家数千里,鸡犬草本同时死。南场尸漂北场路,一半先随落潮去。产业荡尽水烟深,阴雨飒飒鬼号呼。堤边几人魂乍醒,只愁徵课促残生。敛钱堕泪送总催,代往运司陈此情。总催醉饱入官舍,身作难民泣阶下。述异告灾谁见怜,体肥反遭官长骂。

吴嘉纪诗歌特点

多危苦之词。屈大均说:“东淘诗太苦,总作断肠声,不是子鹃鸟,谁能知此情?”(《读吴野人东淘集》) 1、揭露了清兵暴行,抒发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如《李家娘》等。

2、反映盐民之苦。如《绝句》:“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傍;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作者早年煮盐,体验很深。

3、多为乐府体诗歌,较充分的反映清初的社会现实,体现唐代新乐府的传统。如《海潮叹》等。

4、真情实感,不加雕饰,幽淡似陶,沉痛似杜,形成直朴古淡的苍劲风格。在清初具有独特的风格,被人称作是“野人之诗”。(吴周祚《泰州吴野人诗序》) 二、仕清诗人:“宗宋派” 鼻祖——钱谦益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常熟人。明末官至礼部侍郎。在明末他作为东林党首领,已颇具影响。马士英在南京拥立福王,钱谦益依附之,为礼部尚书。清攻陷南京时,跪迎清兵,仍为礼部侍郎。但很快他就告病归,与反清势力保持联系,忏悔自赎。康熙三年卒,享年83岁。编著甚丰,被奉为“文宗”和“虞山诗派”的代表人物。 钱谦益作品

钱谦益的诗作于明代的收入《初学集》,入清之后的收入《有学集》;晚年之作为《投笔集》。广罗明代诗歌为《列朝诗集》,并在其中《小传》部分通过对各家的衰贬、评论阐发自己的诗歌主张。乾隆时,他的诗文集遭到禁毁。一生集快史、艳史、痛史于一体。

钱谦益诗作欣赏 ——《后秋兴十三》: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

——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之一) :龙虎新军旧羽林,八公草木气森森。楼船荡日三江涌,石马嘶风九域阴。扫穴金陵还地肺,埋胡紫塞慰天心。长干女唱平辽曲,万户秋声息捣砧。

▲钱谦益晚年秘密从事反清活动,以“次韵”杜甫《秋兴八首》的形式纪事抒情,创作了一系列七律组诗。共十三组,编为《投笔集》,计108首。取班超投笔从戎意,寓意颇深。 钱谦益诗作主要内容

1、前期诗歌主要表达了钱谦益对东北边关兵患的关切,对宦官专权和奸臣当道的痛恨,对忠臣烈士及抗击敌人的英雄人物的歌颂以及作者自身的理想抱负与现实冲突矛盾的感叹与无奈等。《牧斋初学集》。

2、入清以后的诗文结集,主要是抒发了其对故国深沉的哀思,对自己失节投降清廷的悔恨以及对清王朝残暴统治的不满和反抗。《牧斋有学集》。 3、《投笔集》是钱最成功的文学创作,它与钱的政治生活联系也最为紧密。如果说《牧斋有学集》里较多的还是那些国破家亡的感伤和失节的悔恨之音,那么,《牧斋投笔集》则是一曲嘹亮的催人奋进的爱国主义之歌。如第一叠《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之一)。 钱谦益《后秋兴》艺术特色

宏伟、沉郁、典丽。 杜甫有《秋兴八首》,乃其七律组诗登峰造极之精品也,浑然为一整体,而钱牧斋用其题和韵,故名《后秋兴》。步韵凡十三叠,盖古代文学史上绝无仅有且规模之庞大,韵律之严密,亦叹为观止焉!再加上四首自题诗,凡108首。被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称为“明清之际诗史”。 钱谦益诗作成就与特点

1、把唐诗的华美的修辞、严整的格律与宋诗的重理智相结合。

2、语言技巧颇高,善于使事用典,也富于藻丽,这些对于重视雅致趣味的清代许多诗人都有很大的吸引力。

清诗开山宗匠——钱谦益

1、致力于清诗学建设。大要两端。一为破,嗤点前贤,对七子、公安等复古派和反复古派进行尖锐的批判,实际对这两家均不赞同,振衰起弊,挽救明诗颓势,给清诗发展开辟道路,成效卓越,功绩不可磨灭。一为立,对复古派和反复古派各有所取。特别是建立起“诗有本”的真情论,强调时代、遭遇和学问的重要性,以达到性情、世运、学养三者并举。同时,主张转益多师,兼采唐宋,广收博取,推陈出新,对补救明七子模拟之习与公安、竟陵的粗疏草率、幽深孤峭,确立有清一代诗风,起了“导夫先路”的重要作用。 2、诗歌创作显示出炉火纯青的艺术造诣。所作诗歌叙事抒情,各体兼擅,尤工近体。其诗在广泛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出奇,

故能笼罩百家,肇开风气。其在明末清初领袖文坛达五十年之久。

钱谦益的地位与影响

地位:领袖两朝,承上启下。 吴伟业云:“牧斋于诗也,可以百世”,是其诗歌杰出成就的由衷评价。黄宗羲云:“四海宗盟五十年”。

影响:1、钱谦益的直接影响主要是冯班和王士禛,王又成为后来的诗坛盟主。2、开浙派宗宋一路的黄宗羲,非其门人而承传其学者,钱谦益对浙派诗人潜移默化,通过黄宗羲间接贯注其中。3、由他携而起的“南施北宋”,闻名于康熙年间。4、受他的影响,在他的家乡常熟产生了虞山诗派,主要成员有冯舒、冯班、钱曾、钱陆灿等人。在当时影响很大。5、编著《吾炙集》,撰写集序题辞,积极奖掖表扬,使他的影响在清初的百十年间,深入到文坛各个方面。 二、仕清诗人:“尊唐”派的先导 ——吴伟业

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太仓(今属江苏)人。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明亡后由于名气大,清强迫他作官,当了国子监祭酒,一年后找借口辞官归家。但终属气骨不坚,留下失节的污点。有《梅村家藏稿》。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吴梅村诗集笺注》。为娄东诗派开创者。 长于七言歌行,

初学“长庆体” 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 吴梅村诗歌的主要内容

■感慨兴亡和悲叹失节是其吟咏的主要内容。

1、感慨兴亡的诗歌约有四种:第一种以宫廷为中心,如《永和宫词》等。第二种以明清战争和农民起义斗争为中心,如《圆圆曲》等。第三种以歌伎艺人为中心,如《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等。第四种以平民百姓为中心,类似杜甫的“三吏”、“三别”,如《捉船行》等。 2、痛失名节的悲吟,是他诗歌的另一主题。 如《自叹》云:“误尽平生是一官,弃家容易变名难。松筠敢厌风霜苦,鱼鸟犹思天地宽。”

又《过淮阴有感》云:“浮生所欠止一死,尘世无由识九还。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 又《临终诗四首》(其一):“忍死偷生廿载馀,而今罪孽怎消除?受恩欠债应填补,总比鸿毛也不如。” 吴梅村诗作成就——梅村体

■梅村体: 指吴伟业的七言歌行,其歌行体诗歌以唐诗为宗,在叙事方面受到白居易新乐府的影响,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温庭筠、李商隐的风情韵味,融合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在叙事诗里开出新境界,形成独具个性的“梅村体”。《圆圆曲》为“梅村体”代表作。梅村体把古代叙事诗推到新的高峰,对当时和后来的叙事诗创作起了很大的影响。近代龚自珍、柳亚子、谭嗣同诗都受其影响。 吴梅村诗作成就——梅村体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体。属乐府诗一类。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虚若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

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代表作:以“歌”命名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以“行”命名的: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等;以“歌行”命名的:高适的《燕歌行》。

《圆圆曲》的艺术特色 1、以陈圆圆与吴三桂的悲欢离合为线索,穿插了陈圆圆的一生主要经历,以及作者对主人公命运的感慨叹息,显得摇曳多姿。

2、规模宏大,情节曲折,富于传奇色彩。

3、心理刻画细腻,抒发感情委婉,诗歌富于表现力。 4、注重转韵,每一转韵即进入新的层次。

5、叙事中穿插议论,批判力量蓄积于华丽辞藻中。《四库全书提要》评价说:“格律本乎四杰而情韵为深;叙述类乎香山而风华为胜。”这一概括相当准确。 七言歌行体《圆圆曲》,足以奠定吴梅村在唐代以后杰出的大家地位。吴梅村代表作—— 圆圆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