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函数数学专业毕业论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指数函数数学专业毕业论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8a75f64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c7

(三)教学流程

设置情景,引出新知 精读定义,深化概念 研究图像,理解性质 归纳总结,拓展深化 强化训练,加强掌握

9

三、对比分析 对比项目 本教案 对比教案A 该教案虽然没有按照新课标下教学的三维目标来写,但教学目的却很明确,教案详细,对学生的情况把握的也很准确。课堂侧重点突出。 教学内容完全按照书上的顺序。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在知识讲授方面无可厚非,但课堂氛围却显得压抑,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通过多媒体来授课,这样虽然在形式上很直观,但缺乏了与学生互动的环节,影响了教学效果。 对比教案B 该教案按照设定了教学的三维目标,明确的写出教师具体的目标是什么,内容过于空洞,对学生现阶段状况的把握略显模糊。 通过问题,巧设情境引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更能引起同学们的注意。知识讲授贴近生活,较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且例题典型,层次鲜明,课堂结构设置较为合理。 学生亲自动手,分组合作。 采用分组合作的教学组织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探索发现的能力,两一方面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符合新课标对教学的要求。环节设置合理,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教学目标 本教案按照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清晰,层次鲜明,符合新课改的教育要求。 教学内容 在原有书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改变了一些做法,特别是在创设情境这一环节使课堂气氛更轻松、愉悦, 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结构清晰,有层次感。 手段与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方法 交流。 教师活动 采用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上,既注重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归纳的能力,又注重老师的启发式教学。尤其是在定义的讲述部分,老师和学生配合,效果良好。 学生活动 通过两个实验的动手操作,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其中,享受探索的乐趣,并能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测验与 通过总结与反思,使评价 同学们了解自身的优缺点,以便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加以改正。经过小组合作的过程,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 课件 内容准确,且展示了指数函数的变化过程,起到了辅助教学的重要作用。 在活动中由于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容易的就能发现出问题,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分组来讨论,最后利用多媒体来展示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充分锻炼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与言语表达的能力。 通过小组内的讨论,使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欣赏别人,增进彼此的友谊。。 通过达标测试,来验证本节课掌握的情况,形式虽然很传统,但效果却很好。 展示探索实践过程,指数定义以及课堂例题,以此来辅助教学。 演示探索过程, 指数定义以及课堂例题,以此来辅助教学。 10

其他 最后布置作业时,既使同学们能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有为下节课学习做好铺垫。 通过布置作业使学生发现和弥补教学中的不足,起到检验课堂效果的作用. 采用分层次的教学,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

四、教学反思 (一)他人评价

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杨庆云同学事先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了解班级同学的学习情况、查阅相关资料、同指导老师共同探讨教学组织形式、上网观看优秀的教学课程视频等,这一切的努力都为本节课的成功埋下了伏笔。本堂课设计的教学内容新颖、形式独特,重难点突出;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在小组合作探究环节,杨庆云同学走进每个小组,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体现了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教学形式。在学生提出疑问时,教师能够及时的予以解答,解除学生心中的疑惑。在讲课过程中,教态自然,举止得体,顺利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二)个人反思

本节课我设置了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置了五个教学环节,注重运用教学启发性原则,实行学生主体性教育. 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效果.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较好的掌握本节知识.个人认为本节课最大的亮点也是最难把握的环节就是利用作图和类比的教学方法由学生小组合作探讨指数函数的性质.利用电子白板来演示指数的底与指数函数的图像的关系问题,这种方式更加直观,便于学生总结归纳.由于学生刚步入大学不久,对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学生在探究指数性质的时候稍显困难,在此环节,时间很难掌控.在例题选取上,层次感相对明显,但有些例题对于部分学生来讲略显复杂,难于理解,这是需要加强和改进的方面.总的来讲,虽然有些许的地方需要加强,本堂课仍然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老师和学生们的一致认可.

参考资料

11

【1】.陈小慧主编.教学设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11 【2】.皮连生主编.教学设计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李龙编著.教学设计.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郭成主编.课堂教学设计.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佚名.指数函数(1).http://www.eku.cc

五、附录资料

对比教案A:指数函数(第一课时)

http://www.zxxk.com

一、教材分析

(一) 本课时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指数函数”的教学共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为指数函数的定义,图像及性质;第二课时为指数函数的应用。“指数函数”第一课时是在学习指数概念的基础上学习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学习指数函数的定义,图像及性质,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和研究函数的方法,并且为学习对数函数作好准备。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2.能力目标:通过数形结合,利用图像来认识,掌握函数的性质,增强学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

特殊性与一般性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1、重点:指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象

2、难点:指数函数的定义理解,指数函数的图象特征及指数函数的性质。 3、关键:能正确描绘指数函数的图象 (四) 教学基本思路:

在讲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前,复习有关指数知识及简单运算,然后由实例引入指数函数

的概念,因为手工绘图复杂且不够精确,并且是本节课的教学关键,教学中,我借助电脑手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