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城市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8ad44244b35eefdc8d33378

(8)确定城市环境保护目标,提出防治污染措施。

(9)根据城市防灾要求,提出人防建设、消防、防洪、抗震防灾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

(10)确定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历史文化保护区,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提出保护措施,历史文化名城要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

(11)确定旧区改建、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提出改善旧城区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和措施。

(12)综合协调市区与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各项建设,统筹安排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乡镇企业、基础设施和菜地、园地、牧场地、副食品基地,划定需要保留和控制的绿色空间。

(13)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的建议。 (14)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部署。 建制镇总体规划的内容可以根据其规模和实际需要适当简化。 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要求 1、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1)前言:说明规划编制的依据和原则; (2)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要点; (3)城市规划区范围;

(4)城市性质、城市人口发展规模及用地规模; (5)城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 (6)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保护;

(7)旧区改建原则,用地结构调整及环境综合整治; (8)城市环境质量建议指标,改善或保护环境的措施; (9)各项专业规划; (10)近期建设规划 (11)实施规划的措施。

2、总体规划说明书、有关专题报告及资料汇编 3、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图纸

(1)市(县)域城镇分布现状图。图纸比例一般为1:50000~1:200000;

(2)城市现状图:图纸比例一般大中城市为1:10000~1:25000,小城市为1:5000; (3)新建城市和城市新发展地区应绘制城市用地工程地质评价图,图纸比例同现状图; (4)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图,图纸比例同现状图;

(5)城市总体规划图,表现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各项规划内容,图纸比例同现状图; (6)环境保护、防灾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7)近期建设规划图; (8)各项专业规划图。

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方法 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

编制基础资料文件 绘制现状图 城市用地综合分析 评定图绘制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 基础资料分析研究 确定城市性质 预测城市人口,确定城市规模

人口规模的含义、意义、人口构成、人口变化、计算城市人口规模, 确定城市用地规模

城市总体布局布局原则

9

方案比较编制与审定

城市设计的作用: 1、 对城市各种物质要素,诸如地形、水体、房屋道路广场及绿地等进行综合设计。

包括使用功能、工程技术、及空间环境的艺术处理。

2、 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及其他工程设计之间起到衔接作用,从城市空间总体构

图引导项目设计。

3、 为人类创造更亲切美好的人工与自然结合的城市生活空间环境,促进人的居住

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高。

城市设计的内容包括:土地利用、交通和停车系统、建筑的体量和形式及开敞空间的环境设计。

城市设计既然是对人类空间秩序的一种创造,是空间环境的设计,那末首先要了解城市空间的内容和分类。日本《新建筑学大系17——都市设计》,认为城市空间构成可以用 下列图解来表示。城市设计的内容就是合理地处理好骨架空间,象征空间和目的空间,使之协调发展。而且不仅有质的要求,还要有量的概念。具体来讲城市设计内容包括如下:

城市总体空间设计;

城市中心和广场空间设计; 城市干道和商业街空间设计; 城市居住区空间设计; 城市园林绿化空间设计; 城市地下空间设计;

旧城保护与更新空间设计; 建筑小品和城市细部空间设计。 上面所述都属空间设计,至于以上各类在工程方面的设计,则应由各方面的工程师配合进行。城市设计的任务是:

(1)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方便、高效、卫生、优美的物质空间环境和精神文明环境。 (2)城市设计要为城市社区建设一种有机的秩序,包括物质秩序和社会秩序。 (3)城市设计是一项综合规划设计工作,要求综合各专业的需要,做到合理安排。 (4)城市设计要立足于现实,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5)城市设计目标是空间形式上的统一、完美;综合效益上的最佳、优化效果;社会生活上的有机协调。 城市形态与空间

1.城市设计提倡重新发现街道作为社交空间和连接元素的作用,将分散的城市区域重新缝合在一起。小尺度的街区往往更具有城市活力、易于穿越、视觉趣味和可识别性。 城市设计中的感知和体验 凯文?林奇《城市意象》:路径、边界、区域、节点、地标 城市设计中的审美和视觉

室外空间可以分为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

城市环境的视觉审美不仅有赖于它的空间质量,还取决于色彩、肌理和细节,因此建筑和景观也是促成城市空间审美特征的主要元素。 我国城市设计项目的类型

2.总体城市设计、城市片区城市设计、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地段城市设计 3.五种类型比较常见:

城市设计策略:这包括区域、整体或片区的城市设计,以及城市某个系统的城市设

10

计,这类设计项目一般尺度比较大,用局部的设计图纸或文字描述,通过控制和引导的方式实施。

城市开发意象:大多出现在城市新区等大型项目的开发之前,一般由政府组织,为城市征集空间发展模式的方案,三维意象和空间模式作为主要的成果,可以为后续的建设提供一个框架,但是往往停留在方案阶段,如果缺乏衔接则不能很好地引导城市建设,而缺乏细部设计的城市空间也容易导致失败。

研究辅助型设计:根据城市规划的项目进行城市设计的研究,然后纳入其成果。一般出现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前期工作中,可以促进良好城市环境的形成。 修建性详细规划:这类城市设计可以看作是在技术方法上优化以后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本质上没有区别。 城市环境改善:在城市建成环境中进行的城市设计,是我国城市设计实践中最具有现实意义的一个类型。

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城市化,也有的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 ~~~~~~ 补充: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准:

1.人口变动指标:指城市化引起的人口自然、社会、机械三种形态变化,主要包括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城市非农业人口比例。非农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城市等人口比例等。

2.经济变动指标:指影响城市化的主体因素的经济发展程度。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城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产业结构、城市GDP占全市GDP的比重经济集聚度、城市辐射能力、城市基础设施等。

3.社会变动指标:指城市化产生的社会效应,主要包括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住房成套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适龄青年大学入学率,城市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科研和开发占GDP的比重、城市每千人拥有医生数、恩格尔系数。社会保障覆盖率、城市文明程度和城市生态环境指标等。(《北京青年报》)

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方法

城市道路网由各类各级城市道路所组成,城市道路系统是组织城市各种功能用地的“骨架”,又是城市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动脉”。城市道路系统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城市是否可以合理、经济地运转和发展。城市道路网一经形成,就大体上确定了城市用地布局和土地利用的轮廓,并且其对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影响将会一直延续下去。 按照交通工程的观点,城市道路网规划是城市交通规划的继续、发展和深入。根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及城市交通规划对城市各用地分区间的道路交通需求,建立结构合理、主次分明、功能良好、完整、连续通畅的城市道路网络,对促进和加快城市建设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城市道路网规划应能适应城市将来的发展、交通结构的变化和要求,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要认真考虑实施规划的可能性,通过对城市的规模、性质、形态、交通特点、城市经济发展和建设财力以及工程技术能力和水平等多方面的深入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结合各种规划构思,提出若干备选方案,再经过社会、经济、技术及环境等方面效益的评价比较,分析各方案的优劣,以供决策。

在城市道路网的规划设计中,应确定城市道路网结构形式,确定干道性质、走向及

11

红线宽度,确定道路横断面形式、交叉口位置和形式,确定停车场布置以及绘制路网图和编写规划说明书等。

城市道路网规划应以城市客货运输的需求预测分析为依据,以国家有关规范、编制办法为准绳,满足所要求的各项规划技术指标

城市道路交通网络规划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1.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运输需求

城市道路网络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道路网规划应力求做到使城市各分区之间有方便、迅速、安全和经济的交通联系,能形成全市道路交通干道系统,满足城市中以速度为主要要求的长距离出行;在城市各分区内部则要形成工作、生活性道路,满足以交通容量为主要要求的短距离出行,以方便城市客货流的集散。 我国城市道路中的快速路和主干路在道路网系统中主要起“通”的作用,要求通过的机动车具有较高的行驶速度。次干路兼有“通”和“达”的功能,在次干路两侧一般都有大量的沿街商贸、文化卫十建筑设施及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并且次干路与支路直接相连,对于城市客货流运输在支路上的集散以及在快速干道上的运输起到承接转换的作用。因此要求次干路能具有较大的交通容量,而对机动车行驶速度则不能有过高要求。支路主要起“达”的作用,它深入到城市各分区内部,交通过程中最初的“集”和最终的“散”是支路的主要功能。

(1)道路的等级和功能必须同毗邻道路的用地(道路两旁及两端的用地)性质与规模相协调 道路两旁的土地使用决定了联系这些用地的道路上将会有什么类型、性质和数量的交通,决定了道路的功能;反之,一旦确定丁道路的性质和功能,也就决定了道路两旁的土地应该如何使用。如果某条道路在城市中的位置决定了它是一条交通性的道路,那么就不应该在道路两侧(及两端)安排可能产生或吸引大量人流的生活性用地,如居住、商业服务中心和大型公共建筑;如果是生活性道路,则不应该在其两侧安排会产生或吸引大量车流、货流的交通性用地,如大中型工业、仓库和运输枢纽等。

(2)城市道路系统完整,交通均衡分布 道路系统规划应与城市用地规划结合,做到布局合理,尽可能地减少交通。减少交通并非减少居民的出行次数和货物的运量,而是减少出行距离和不必要的往返运输和迂回运输。要尽可能把交通组织在城市分区或组团的内部,减少跨越分区或组团的远距离交通,并做到交通在道路系统上的均衡分布。 在道路系统规划中应注意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集中就是把相同性质、功能要求的交通相对集中起来,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分散就是尽可能使交通均匀分布,简化交通矛盾,同时尽可能为使用者提供多种选择机会。所以,在规划中应特别注意避免单一通道的做法,对于每一个交通需要,都应提供两条以上的路线(通道)为使用者选择。

(3)道路系统要有利于实现交通分流 道路系统应满足不同功能交通(快速与常速、交通性与生活性、机动与非机动、车与人等)的不同要求。一个城市的道路系统规划要有利于根据交通的发展要求,逐步形成快速与常速、交通性与生活性、机动与非机动、车与人等不同的系统,如快速机动系统(交通性),常速混行系统(又可分为交通性和生活性两类),公共交通系统(如公共汽车专用道),白行车系统和步行系统,使每个系统都能高效率地为不同的使用对象服务。

(4)道路系统应与城市对外交通有方便的联系 城市内部的道路系统与城镇间道路(公路)系统既要有方便的联系,又不能形成相互间的冲击和干扰。公路兼有过境和出入城两种作来源

城市道路网布局

城市用地扩展,城市道路网要能随之长大、向外延伸。目前国内有些城市为了追求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