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酸和碱中和反应 - 20120601032312171- 副本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第十二讲酸和碱中和反应 - 20120601032312171- 副本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90d48fd7c1cfad6195fa7f4

灌云县实验中学化学组学案巩固案 细节决定成败

第十二讲 常见的酸和碱 中和反应 溶液的PH值

命题人:杨亚 审核人:赵冬 班级: 姓名: 考点1.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特性:

(1)将等质量的密封完好的两杯浓硫酸和浓盐酸,分别放在已调平的天平的左右两端,再

同时打开试剂瓶塞,过一会儿,观察到的主要现象为① ② 。两杯浓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变 ,所以实验室中的浓硫酸和浓盐酸必须 保存。 (2)浓硫酸和浓盐酸都有一定的腐蚀性。

(3)浓硫酸遇到纸张、棉布等物质能 ,所以浓硫酸不慎沾在皮肤上,必须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 。

(4)实验室不用浓盐酸制取氢气和二氧化碳的主要原因为 。 (5)实稀释浓硫酸的步骤为: 。 考点2: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1)向烧碱溶液中加入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由于该反应无明显的现象常借助指示剂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但某同学在滴加硫酸前忘记滴加指示剂无色酚酞.实验结束后,向混合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但酚酞仍为无色,则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 ,可能含有的溶质为 。 请你设计五种不同的方案来检验“可能存在”的物质。 实验步骤 取样少许,加入紫色的石蕊。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可能存在 的物质确 实存在 (3)稀酸具有通性的原因是稀酸的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 。注意硝酸与大部分金属能反应,但得不到氢气。

例1:在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完全后滤出不溶物,再向滤液中加入一块铁片,足够时间后,铁片上无任何变化。据此,你认为下列实验结论不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不可能含有硫酸铜和硫酸

B.滤出的不溶物中有铜,也可能有铁 C.滤出的不溶物中一定有铜,但不可能有铁 D.如果滤出的不溶物有铁,则一定有铜

例2:白蚁能分泌出蚁酸。蚁酸的化学性质与盐酸相似,能腐蚀很多物质。下列最不容易蚁

1

灌云县实验中学化学组学案巩固案 细节决定成败

酸腐蚀的是A.镀锌水管 B.铜制塑像 C.大理石栏杆 D.铝合金门窗 例3:A、B、C、D四位同学分别取四种不同类的物质分别与质量和质量分数完全相同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均得到硫酸镁溶液,则发生反应的方程式可能分别为: A B C D 如果上述溶液中只有一份是20℃时的饱和溶液,那么一定是 同学的。

+-

例4:盐酸溶液中含有H2O 分子、H和Cl离子,要探究是哪一种粒子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请观察在白色点滴板上进行的下列实验,将实验现象和结论填入下表。

第1孔 第2孔 第3孔、第4孔 考点3:常见碱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俗称 颜色状态 溶解性 制取 用途 氢氧化钠 ① ② 氢氧化钙 ① ②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后的现象 结论 孔中溶液仍为紫色 水分子

考点4:常见碱的化学性质。某些碱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 ,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化学性质 与指示剂 与非金属氧化物 现象 与酸中和反应 现象 与某些盐反应 氢氧化钠 SO2+ 氢氧化钙 CO2+ 都能使无色酚酞变 ,都能使紫色石蕊变 。 例5:“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而获得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核糖体是进行蛋白质

合成的重要细胞器,蛋白质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氨基酸,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一NH2,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一COOH,具有酸的性质)。氨基酸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A.只能与硫酸反应,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B.只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与硫酸反应 C.既能与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D.既不能与硫酸反应,又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例6:已知氢氧化钾(KOH)可溶于水,其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钠相似,下列对氢氧化钾的化学性质叙述错误的是A、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B、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C、能与硫酸反应 D、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

灌云县实验中学化学组学案巩固案 细节决定成败

例7:为了检验敞口久置的烧碱溶液变质程度,四个同学设计不同实验。 A同学:取样少许,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无色酚酞变红,则烧碱未变质。

B同学:取样少许,向其中加入盐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再向其中滴加少量的酚酞试剂,无色酚酞不变色,则烧碱溶液全部变质。

C同学:取样少许,向其中加入石灰水,观察到有大量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的酚酞试剂,无色酚酞变为红色,则烧碱溶液部分变质。

D同学:取样少许,向其中加入足量硝酸钡溶液,观察到有大量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的酚酞试剂,无色酚酞变为红色,则烧碱溶液部分变质。

B同学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C同学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D同学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结论正确的同学有

考点5: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对应实质的探究

和 作用生成 和 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反应的实质是酸和碱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生成难解离的 。该反应又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的 。

注意:①不少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如NaOH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常需借助指示

剂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举例: 和 反应,尽管也生成盐和水,但不属于中和反应。

例8.向盛有10mL稀盐酸(其中滴有少量紫色石蕊试剂)的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得

溶液的对应pH如下。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mL 烧杯中溶液的pH 0 2 4 6 8 11 9.2 12 10.1 14 13.2 3.0 4.1 5.4 6.1 7 (1)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mL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2)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7mL时,溶液显 色;

(3)当烧杯中溶液的pH=13时,溶液中的溶质有哪些? 。 考点6.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例9.蚊子、蜜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注射一种叫做蚁酸的物质,使皮肤红肿、

瘙痒,甚至疼痛。为缓解这种症状,可在叮咬处涂抹下述物质中的 A、食醋 B、食盐水 C、酒精 D、氨水 考点7.溶液pH的概念及测定方法

例12. 测得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

p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中性

酸性增强 碱性增强

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表示,范围为0~14;pH<7,显 性,pH越 ,酸性越强;pH=7,显 性;pH>7,显 性,pH越 ,碱性越强。

3

灌云县实验中学化学组学案巩固案 细节决定成败

测定方法:在 或 上放一小片 ,用 蘸取待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的颜色与 比较。

【注意】①PH试纸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用水湿润。②不能将PH试纸直接放入待测液中,会污染试剂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所有的碱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D.酸碱指示剂能测定溶液的酸碱性,而PH试纸能粗略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2.某市有甲、乙两个化工厂分布在如图所示的位置上,箭头所指为工厂排

甲 水渠中水流方向。如果在a处取得水样经检测只含少量HNO3和Ba(NO3)2,

在c处取得的水样经检测pH=7,且只含有少量NaNO3,则b处的水中含有

b 的物质应是下列4组物质中的 A.MgSO4,NaCl B.K2SO4,NaOH C.KOH,Na2SO4 D.NaOH,Na2SO4

a 乙

3.在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不能使溶液的pH有明显改变的c 是A、通人二氧化碳 B、加入生石灰 C、加入盐酸 D、加入硫酸铜溶液 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A.向pH=3的溶液中不断加水 B.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 C.向H2SO4和CuSO4混合液中滴加NaOH溶液 D.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5.用右图所示的密闭实验装置,能够使气球先膨胀,过一段时间又恢复到

原状的一组固体和液体是????????????

A.固体:硝酸铵;液体:水 B.固体:生石灰;液体:水

C.固体:碳酸钠;液体:稀盐酸 D.固体:二氧化锰;液体:双氧水 6.某兴趣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甲、乙、丙同学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 。 (2)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人同一个子净的废液缸中,最终 看

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由此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 。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兰认为:只有碳酸钠小刚认为:只有氢氧化钙 小亮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一种猜想)并请你用氯化钙溶液来检验上述猜想。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