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考研笔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华中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考研笔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91b2a03bed5b9f3f90f1c01

在新时期文学发展进程中率先勇敢地、不妥协的姿态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通过真实的描写大胆的揭露、愤怒的鞭挞,由表及里的触及文化大革命的实质。

刘心武《班主任》 莫应丰《将年吟》卢新华《伤痕》 古华《芙蓉镇》 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宗璞《我是谁?》 陈固凯《我该怎么办》 特点:

①在思想取向上体现了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以呼唤人性,肯定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为主旨,对“文革”时期非人化的现实给与愤怒的揭露、控诉和鞭挞。

②从审美取向上看,伤痕小说以其强烈的批判性、暴露性、悲剧性开启了现实主义复归的潮流。 评价:

①使新时期文学的全局骤然生动起来、活跃起来,带给人们思想上的解放感和艺术上的新鲜感。 ②总体上说还是人们长期郁积的情感的宣泄,对文革的批判还停留于感性的层次上,艺术上也显得较为粗糙、直露。 二、反思文学

是指七八十年代之交开始出现的对建国30多年来社会发展中的迂回曲折、明暗进退的原因前源进行冷静思索、重新审视的创作潮流。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从文革前溯至50年代或者更远,将伤痕小说的情感宣泄转变为冷静的理性思考,将单一的政治批判转变为社会、历史、文化、心理的全面反省。 反思小说所能触及的生活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反思建国以来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各种运动和“左”的思潮对人们的生活和命运的影响 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张贤亮《灵与肉》《绿化树》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 ②揭示封建残余势力和封建意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在人们精神上的烙印 张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韩少功《西望茅草地》 ③对党和人民关系的反思和对官僚主义的批判 李国文《月食》《冬天里的春天》 王蒙《悠悠寸草心》《蝴蝶》

④对扭曲的人格或不健全的文化心理及“国民性”的剖析和针砭 高晓声《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 陆文夫《美食家》

“复出作家群”:伴随着反思小说出现于文坛,即在历次政治运动特别是反右运动扩大化中被剥夺了创作权利而在新时期又重新登上文坛的作家,如王蒙、张贤亮、陆文夫、张弦、邓友梅等。

13

三、改革文学

80年代初孕育兴起的一股反映改革开放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生活、思想观念、文化心理的变革与冲突的创作潮流。 主要特点:

①热忱呼唤改革,努力跟上时代步伐,对改革的进程作了及时迅捷的和持续的反映与描写。 蒋子龙《开拓者》 张炜《秋天的思索》 张洁《沉重的翅膀》 李国文《花园街五号》

②力图整体性的反映变革中的时代、社会与人,描绘改革过程新的希望的闪烁与挫折、失败、困惑、苦恼的交织。

蒋子龙、张贤亮、张洁(政治经济改革及冲突)

张炜、路遥、何士光(变革中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价值观念) ③创造了一批改革家、开拓者形象为中心的“当代英雄” 《乔乡长上任记》乔光朴 《乡场上》冯云爸 《沉重的翅膀》郑子云 《人生》高加林

表现了改革背景下的的诸种心态世相,但初期多有“急就章”,存在着矛盾冲突简单化、人物塑造理想化、艺术构思雷同化的弱点。

四、寻根文学

为在追溯民族文化渊源,对传统文化予以审视、剖析或继承,如张承志《绿夜》、《黑骏马》,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郑义《远村》、《老井》,贾平凹《商州三录》,阿城《棋王》,他们不约而同地将艺术视野从政治生活转向对文化的关注。

从反思文学的角度看,“寻根”是反思的延伸,是对久远的民族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心理积淀的反思;从改革文学的角度,正是由于改革的深入而触动了深固的民族文化传统,促使作家去思考传统在今天的文化价值。 创作上,更倾向于借助各民族、各地域的神话系统来表现文明与野蛮、现代与古朴、科学与信仰的纠结,企图从各种矛盾构成的合力中,探求中华民族的未来趋势。 张承志小说 写伊斯兰教和“哲合忍耶” 阿城“三王”系列 写庄禅精神 王安忆《小鲍庄》 儒家的仁义精神

14

寻根小说标志着中国当代小说发生的重要变化:

1.由于文化意识的形成,文学中就不再是单一的政治视野,而生成了更为开阔的文化视野

2.由于寻根小说的浪漫主义倾向并糅和了现代主义的多种表现手法,因此打破了小说创作中单一的现实主义格局,并在语言文体、隐喻象征、叙述方式、作品结构上有所创新。

寻根小说的局限是对于“根”的静止的非历史的理解,这导致一些作家一味地沉迷于左、俗、粗、野之中,表现出贵远贱近、向虚背实的倾向。

五、先锋小说

对80年代以来具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倾向的创作潮流的概称。 基本特征:

1.反叛性,反叛业已确立的理性秩序、价值观念、文化传统、美学精神和表现方法; 2.实验性,以不拘一格、打破常规的方式创造新的艺术和语言形式为己任。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对现代主义的吸取主要在技巧方面,即以现代派的表现手法来丰富和充实自己的文学表现力。

王蒙《春之声》《蝴蝶》 宗璞《我是谁?》 张洁《他有什么病》 諶容《减去十岁》

新时期先锋小说创作又分为两个阶段:“新潮”和“后新潮”

“新潮”小说的代表作家有刘奈拉、徐星、莫言、残雪等人,其创作的核心观念是表现自我,反抗对自我的压抑。

刘奈拉《你别无选择》 徐星《无主题变奏》

“后新潮”小说核心观念是虚无,包括自我的虚无,世界意义和人生意义的虚无,代表作家有马原、洪峰、余华、格非,他们致力于颠覆故事、结构意义的游戏,更彻底地表达神秘、虚无和悲观情绪。

六、新写实小说

80年代中后期出现 1989年6月《钟山》文学丛刊推出

它更多地表现出世俗化的价值取向,即追求物欲而淡化理想,趋于平庸而消解崇高的倾向。它所描写的主要是凡俗人生、庸常之辈,是“现实生活原生状态”的还原。

15

与革命现实主义相比,新写实小说发生了明显变异:

1.描写各类小人物的生存困境,表现他们的物质性和精神性烦恼,揭示人的各种尴尬处境,以对人的行为方式和生活境遇的描述替换关于生活的终极价值的判断;革命现实主义中“大写的人”为“小写的人”所取代。 刘震云“官人”系列 《单位》《头人》《官场》《官人》

2.表现人的顽强的生命欲望和本能冲动,以最基本的生命欲望的满足来阐说生存的意义,从而消解掉政治的和文化的阐说;革命现实主义中“生活”的故事为“生命”的故事所取代 刘恒《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

3.罗列琐碎的日常生活片断和细屑的感性经验,对平庸的世俗人生不厌其烦的现象描绘以图还原“生活本相”;革命现实主义的典型化为零碎化所取代。

池莉“人生三部曲”《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

4.不回避粗俗猥琐的场景描写,用艺术画面展示出大量卑污、鄙俗、晦暗但又闪烁着真实光焰的细节;革命现实主义的细节真实为自然主义式的真实细节所取代。 方方《风景》《落日》 苏童《米》 余华《活着》

5.作者在创作中回避激情,避免主观介入,抑制对描写的人物和事件作出直露的评价,取退出作品的“不动情观照”的方式叙述故事;革命现实主义中的理想主义为冷静的客观主义态度所取代。

这些变异使新写实小说填补了为革命现实主义所忽略或摒弃的那一部分现实生活和人生经验,更加贴近世俗人生,也拓展了现实主义创作的艺术表现空间。

历史题材也为新写实小说所青睐,通常被称为“新历史小说”。它们除具备新写实主义的一般特点之外,还突出历史叙述的虚构性,以历史的荒诞性、偶然性来改写“正史”中所讲述的历史。 叶兆言“夜泊秦淮”系列 《状元镜》《十字铺》《追月楼》 苏童“妇女生活”系列 《红粉》《妻妾成群》

刘震云《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

然而,也应看到,新写实小说往往表现出对于现实的无奈和屈就,有的作品也表现出对平庸心态的迎合,由此折射出社会转型期的文学创作在理想、激情等精神价值方面的一种失落。

七、新时期小说在题材上的开掘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