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萧氏穆林公宗谱首卷 7 第一篇 第二章 第一二三节 萧氏概述 40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湘南萧氏穆林公宗谱首卷 7 第一篇 第二章 第一二三节 萧氏概述 40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976172ea5e9856a56126057

第一篇 综述·萧氏渊源、由来、迁徙

何公之孙18世彪公,字伯文,为汉谏议大夫,因事免官后归东海兰陵(今山东峄县)中都乡中都里,德高望重,名垂乡里,建宗庙,门弟昌盛,代代为官。世代相袭侯爵,世称兰陵萧氏,以16世何公为始祖。何汉名相,何后望之,累官大鸿胪,御史大夫,关内侯。望之八子,长子伋承袭关内侯;次子育大鸿胪,光禄大夫执金吾;三子咸官至大司农;四子由大鸿胪,中散大夫。

兰陵,战国时期楚置兰陵邑,治所今山东苍山西安兰陵镇。西晋元康元年(公元291年),从东海郡分出一部分地而设兰陵郡。兰陵郡治所在县(今山东城县北),辖今山东枣庄,及滕州市东部、东南部。废郡改丞县置,治今山东省枣庄市城镇,金明昌元年(公元1195年)改复兰陵。元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废兰陵入州。明降州为县,民国初属山东济宁道。公元1960年建制改设枣庄市。市南为原州治所之地现城镇。位于山东省南部,史称北兰陵。

(三)南兰陵郡

这是望族之郡。西晋元康元年(公元291年)开始的“八王之乱”,使黄河流域饱受战祸之苦,尤以河南和河北、陕西、山东、山西与之相邻的部分受害最烈,为逃避战乱,一些北方士族和平民纷纷南迁。家住山东兰陵的萧整率萧氏族人,于东晋初(公元317年)举家南迁晋陵武进县(今江苏省武进县西北)。东晋为了安置北方来人,在其管辖的长江南北地区,用北方州、郡、县名设置了33个侨州、侨郡和75个侨县,称之为“侨置”,萧整上百户萧氏居兰陵郡,治所在兰陵县(今江苏武进县西北绥镇)。至南朝宋武帝二年(公元421年),为与原山东兰陵加以区别,在“兰陵”前加以“南”字,称南兰陵。南齐建元元年(公元479年),武进县、兰陵县属南东海郡。梁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南东海郡改为兰陵郡,清至民国为武进县,公元1983年武进县属江苏省常州市。

南兰陵是形成萧氏皇族世家的望中之望。萧整之孙萧卓任晋洮阳县(今广西全州西北)令。萧卓之女萧文寿是南朝宋皇太后。萧文寿之弟萧源之袭父爵,累官中书黄门郎等职。萧源之之子萧思话,累官吏部尚书、军将军等职。萧源之堂弟萧之,官丹阳尹、虏征将军。萧源之有子萧斌,历官太守、将军、刺史。萧斌之弟萧简,官南海太守。萧思话有六子(惠开、惠明、惠基、惠休、惠朗、惠典),个个都得官职,尤其以前四位显赫,其后代萧至忠还当了唐朝宰相。萧整,字公齐,晋淮阴令。其子孙萧道成、萧衍为南朝齐、梁开国皇帝。萧道成有19个儿子,个个封王,南齐有6人继皇位。萧衍有8个儿子,个个封王,梁朝共10人当皇帝,除了皇帝外,入唐还有10位南兰陵萧氏宰相,即萧瑀、萧至忠、萧嵩、萧华、萧复、萧俛、萧邺、萧寘、萧仿、萧遘等10位。从唐开国宰相萧瑀开始至唐末宰相萧遘,平均29年出一个宰相。尤其萧后裔,先后出了8个宰相,可谓代代出宰相,宰相世家,这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奇迹。《新唐书》赞:“自瑀逮遘,凡八叶宰相,名德相望,与唐盛哀,世家之盛,古未有也。”

这些使萧氏后代子孙引以为荣。今全国不少萧氏修谱,都喜欢在自己的族谱上标上“兰陵”两个大字,以示自己是兰陵后代,南兰陵确实令后人敬仰和向往。

44

中华萧氏总谱湖南卷·湘南穆林公宗谱首卷

第三节 萧氏迁徙

一 迁徙原因

萧氏最早活动于山东西南兖州、河南西北商丘、安徽北部萧县、江苏西北丰沛四省毗邻地一带。在中国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或因统治者或政府、官员以行政或军事手段推行的强制型迁移,或因战乱、自然灾害、避仇避难等生存型迁移,或因做官、求官、经商、招贤、从军、创业开发、求一个优美的生活或生产环境等发展型迁移,有成批迁移,有单家独户迁移,也有个别出走,因种种原因,不断发生迁移变动,以致逐步扩散分布到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如周灭商后对“殷顽民”的分封迁移。即约公元前1061年,周公东征,平定了武庚及周三监之乱,继之攻灭熊、盈族17国,迁殷民(含殷民六族之一的萧氏族)于洛邑九里之地。这就是统治者为了镇压或管理战败方而采取的强制性迁移。

如南北朝时,梁有人被别国俘去,自己也大肆掳掠獠人,“萧衍梁、益二州岁岁伐獠以自裨润,公私颇籍以为利。”这就是统治者把掠夺战俘作奴或贩卖作为惩罚的一种手段而实行的强制性迁移。

如南梁侯景之乱,梁大清二年(549年)侯景攻陷梁京都建康(今南京)后,对富室豪族恣意搜刮,把他们的子女、妻妾全部没入军营。萧氏士族凡在建康的已经覆灭略尽,不少萧氏高门士族,死于被迫迁移途中。当时建康城是一个拥有28万余人的繁华都市,经过侯景之乱后,存留下来的人不到百分之一二。这就是统治者对战俘和罪犯的惩罚性强制迁移。

如晋、南北朝时期,“八王之乱”使黄河流域沦为战场,使今山东、河南一带人民饱受战争之苦。为了逃避战祸,中原的汉人纷纷迁到相对安全的南方,其中江苏扬州及长江对岸的今镇江、常州一带,成为山东及苏北移民的集合地。齐、梁开国皇帝萧道成、萧衍的老祖宗萧整就是在晋初(317年)从山东兰陵迁到江苏武进县一带的。又如五代十国时期,楚君马殷死后,诸子争国夺位内讧,举国混乱,署兵部尚书萧觉力谏不从,遂和弟喾、学携家眷自潭州(今湖南长沙)逃出。此时,不少潭州萧氏士族纷纷迁出,主要落籍于江西吉安府等地。其中我房缮公于年避难迁徒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颈塘立宅,是为当地开基始祖。这就是为了避免战祸而被迫的生存型迁移。

如汉副相级的重臣萧望之,约于汉元平元年(前74年)由山东兰陵迁往杜陵。又如宋时萧穆林于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登进士后任衡郡太守,时解组南游三蓝之境,定居蓝山盘石开基成为蓝山萧氏始祖。这都是为官求官而成为移民。

如相舜、相禹二公于南宋年间由盘石迁居园山;廷旦、廷弼二公由园山迁居县城西门外莲花塘;华义公由莲花塘迁居晓江洞;延钦公分居下晓江洞;增兴公分居大桥桂阳村等地。这都是为创业发展、或图一个优美的生活、生产环境的发展型迁移。

二 迁徙方向

始祖大心公受封于萧邑,是为宋附庸国,萧邑地址在今安徽省萧县西北,大心公子孙世居萧邑。我房14世柱公由萧邑迁居于江苏省西北部的丰县、沛县一带。秦末,16世何公随汉王刘邦起兵,汉朝建立,在京都长安定居下来。西汉初,19世彪公辞官迁归兰陵丞县(今山东枣庄市东南),从此,彪公成了兰陵始祖。西汉中叶,23世望之公于汉元平元年(前74)从山东兰陵迁居京兆府杜陵县(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南),西汉末年,25世绍公又从杜陵迁回山东兰陵,后其子孙世居兰陵中都里。三国时期,34世豹公在广陵做官,为

45

第一篇 综述·萧氏渊源、由来、迁徙

逃避战乱,带领同族百余人迁居豫章建昌县(今江西永修县)。东晋初,36世整公于东晋初(317年)为逃避战祸从山东东海兰陵(今山东枣庄)举家迁徒到晋陵武进县(今江苏常州)东城里。43世詧公于公元555年在江陵(今湖北荆州市江陵区)称帝,其子孙长居江陵。唐末避马殷之乱,54世乾公元兄弟五人,同筮所止,得《易》之坎,乃露香祝天筮之,云“遇水则止”,由湖南徙江西泰和早禾渡(今泰和县禾市镇),年余,兄弟散徙他所。乾元始迁江西泰和泸源开派。56世毓文公移居江西泰和县鹅颈塘。60世穆林公于宋绍兴年间任衡州府知府,时值南渡凌夷,以道途多阻,无意还乡,初居萧家岩,续迁荒塘湖,三迁而定居蓝山盘石村开派。

三 当代分布

一、全国萧氏分布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1982年全国人口万分之五的随机抽样资料和台湾1969年的统计资料,有的专家学者测算出“全国萧氏(含萧氏)人数约占0.6%”的比例,并以当今全国13亿人计算,估计萧氏人数在780万左右,萧姓排在30位,其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15.7%)、湖南(14.6%)、江西(11%)、湖北(10.7%)、山东(10.6%)、广东(10.1%)六省,大约占全国萧姓总人口的73%。

二、湖南省萧氏分布情况

根据《中华姓氏谱·萧》和《萧氏有关资料调查提纲》及县市地方志《人口普查资料》统计结果表明,湖南省萧氏排位情况为:

新宁县2000年统计人口数100000人,占该县总人口30%; 涟源市2001年统计人口数99300人,占该县总人口25%; 洞口县2000年统计人口数39000多人,占该县总人口35%; 城步县1989年统计人口数为19740人,占该县总人口8.5%; 娄底市1988年统计人口数为11425人,占该县总人口3.8%; 衡阳县1987年统计人口数为28000多人,占该县总人口5%; 祁东县1985年统计人口数为42726人,占该县总人口5.2%; 宜章县1982年统计人口数为16318人,占该县总人口3.6%; 嘉禾县1988年统计人口数为24000多人,占总人口5%; 韶山市1989年统计人口数为3320多人,占总人口3.5%; 新田县1990年统计人口数为12000多人,占总人口3.2%; 桂阳县1988年统计人口数为17119人,占总人口2.4%; 新邵县1982年统计人口数为19000人,占总人口2.3%; 芷江县1990年统计人口数为9900人,占总人口2.3%; 新化县1988年统计人口数为20885人,占总人口1.8%; 湘潭县1988年统计人口数为27900人,占总人口2.3%。 蓝山县1982年统计人口数为7900人,占总人口2.3%。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