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9a017c402d276a200292edd

基本要求:有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方法改革的政策和措施,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教师能够开展启发式、参与式等教学,课程考核方式科学多样。

主要考察学校是否制定了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改革的政策以及教师参加改革的参与面;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教学方法是否能够体现师生互动,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否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考试考核是否体现能力培养导向等等。

4.3 实践教学

主要观测点: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

4.3.1实验教学

基本要求:实验开出率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90%;有一定数量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有开放性实验室;实验指导人员结构合理,实验教学效果较好。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要强化实践育人意识,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和实验教学大纲,科学地设臵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方案和实践教学体系要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符合学校学科的结构。不断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通过政策引导,吸引高水平教师从事实践环节教学。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加科研或创新活动。实验开出率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90%。要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实验室开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而且是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实验室开放要考察开放的范围、开放的时间、开放的内容和对学生的覆盖面。

4.3.2实习实训

基本要求:能与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开展实习实训;时间和经费有保证;指导到位,考核科学,效果较好。

实习和实训主要考察时间、措施、效果。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实习和实训的时间、经费、效果。要建立健全指导教师选拔制度,实习实训考核制度,切实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探索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实习实训体系,满足人

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4.3.3社会实践

基本要求: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规定学时学分,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出时间和任务要求;把教师参加和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计入工作量。

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是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要把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组织课堂教学摆在同等重要的位臵,与专业学习、就业创业等结合起来,制订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年度计划。每个本科生在学期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累计应不少于4周,每个学生在学期间要至少参加一次社会调查,撰写一篇调查报告。要倡导和支持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参加勤工助学,支持学生开展科技发明活动。要抓住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要节庆日等契机和暑假、寒假时期,紧密围绕一个主题、集中一个时段,广泛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实践活动。

4.3.4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

基本要求:选题紧密结合生产和社会实际,难度、工作量适当,体现专业综合训练要求;有50%以上毕业论文(设计)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教师指导学生人数比例适当,指导规范,论文(设计)质量合格。

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专业能力的综合训练,包括不同科类毕业汇报演出、作品展示、社会调查报告等。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既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质量,也反映教师的水平和学校管理的水平。要有50%以上毕业论文(设计)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

考察毕业论文(设计),首先看选题,选题的性质、难度、份量、综合训练等能否达到培养方案目标要求,选题是否结合实际,有无明显的错误等;通过选题看指导教师有否科研工作背景、实际工作(例如工程)背景,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数适当,保证有足够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与学生交流、讨论。其次是考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质量;除考察本身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外,还应考察以下几方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在工作中应用各种工具(包括查阅文献、获取信息)的能

力;某些学科的经济分析能力;撰写科研报告、论文、设计和表达、交流的能力;在工作中的团队协作能力。

5. 一级指标:质量管理

二级指标:教学管理队伍;质量监控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这就决定了教学质量管理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5.1 教学管理队伍 主要观测点:结构与素质 5.1.1结构与素质

基本要求:结构较为合理,队伍基本稳定,服务意识较强;注重教学管理队伍培训,积极开展教学管理研究,有一定数量的研究实践成果。

教学管理队伍包括学校分管教学的校领导、教务处等专职教学管理人员、系部分管教学的主任、教学秘书等教学管理人员。要求管理队伍在年龄、学历、学缘、专业、职称、任职时间、能力等方面结构合理,发挥最佳的整体管理职能。对管理者个人要求具有适应管理工作的德与才,在重要岗位工作的管理人员应有从事教学工作或教学管理工作的经历。规范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促使管理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管理和服务工作中。

教学管理的改革必须以教学管理研究和教育研究为基础,因此,开展教学管理和教育研究是教学管理人员的重要任务之一。

5. 2质量监控 主要观测点:规章制度;质量控制 5.2.1规章制度

基本要求: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完备,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执行较严格,教学运行平稳有序。

教学管理文件和制度健全,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并积极采用现代管理技术,促使管理制度创新。采取措施,确保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保证了教学运行平稳有序。如教师的调停课有无相关的制度和相关的手续等。

有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没有质量标准就无法评判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质量是多层面、多样化的。各学校的定位不同,培养目标不同,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考察时要注意学生实际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情况。重要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考察这些环节有无标准,并且这些标准要能体现好坏,并确保严格执行。

5.2.2质量控制

基本要求:学校建立了自我评估制度,并注意发挥教学状态数据库的作用,对教学质量进行常态监控。

建立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保证。学校有否建立、制定相应的机构、组织、制度、措施,实施质量监控。实施效果是否明显。教学评估与检查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学质量进行过程控制的重要手段。学校开展教学评估的重点是课程评估、教师授课(实验教学)评估、学生学习评估、系部评估等。评估工作应有目的、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学校开展评估工作,应有一个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评估指标体系,有实施办法和相应的奖惩制度。

6. 一级指标: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 二级指标:学风建设;指导与服务

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为了体现人本教育理念,考虑到新建高校的生源特点,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突出了学风建设,强化了对学生的服务与指导。

6.1 学风建设 主要观测点:政策与措施;学习氛围;校园文化活动

6.1.1政策与措施

基本要求: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政策与措施,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学风建设活动。

学校要制定政策、采取措施规范学生行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学习生活,树立良好的学风。学生要以学为主,勤奋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