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会发展的历史考察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德国工会发展的历史考察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9b399d7c1c708a1284a44d3

在1955年建立了基督教工人联盟(ChristilicherGewerkschaftsbund)。尽管如此, DGB仍然是德国工人运动的最重要力量。

2·针对工人福利问题, 1955年DGB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1)周五工作制和每天8小时工作制; (2)男女薪酬平等; (3)保留工人疾病期间的工资; (4)提供残疾、事故、疾病、失业方面的社会保障; (5)工会、公司、政府管理机构之间进行平等对话,共同决定社会经济事务; (6)改善工作环境; (7)为新工人提供职业培训。

3·针对保守党政府在1958年提出的“危机处理法案”(emergency legislation), DGB提出了尖锐的反对意见,迫使该法案条款进行了诸多修改。1959年DGB提出“神圣山方案”(GodesbergProgramme),促进了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的扩展。

①“For a better Bundestag”,转引自Horst Küsters:“Social Partnership: Basic Aspects of Labor Relations in Germany”〔M〕, Friedrich-Ebert-Stifiung, Germany, 2002, p33.

4·1989年德国统一进程开始之后, DGB强调德国社会经济体系的统一性: (1) DGB接纳了原东德地区的FDGB,组织网络覆盖整个德国地区。(2)原东德地区和原西德地区应该尽快建立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的统一制度,妥善处理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将“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扩展到整个德国地区。

五、创新时期(1990至今)

1·德国社会面临的现实挑战

(1)政治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的政治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一, 1989年柏林墙倒塌之后,德国社会面临着“统一进程”的重大命题。具体内容包括:“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拓展、社会保障制度的延伸、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状况的协调等。其二,东欧“后社会主义”政权的影响。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崩溃之后,西方世界也受到极大冲击,大量东欧移民涌入欧美发达国家。其三,右翼极端势力和种族矛盾。近年来部分地区出现了右翼极端势力和种族主义者,他们宣扬民族至上主义和排外情绪,使德国社会的民主政治发展蒙上阴影。

(2)经济方面。德国的经济形势变化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经济全球化改变了原材料市场、产品市场和企业发展模式,德国必须调整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企业经营模式,保证德国企业和国际竞争力。其二,失业剧增。近年来,德国经济持续低迷,失业人口剧增,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特别是加剧了德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收支不平衡矛盾。

(3)社会方面。现代社会意识对德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其一,价值观念。由于欧美的新自由主义思想影响,德国的新生代更注重自我发展和个人成功,崇尚独立而疏远集体行动;传统的社会保障体系也面临着市场竞争观念的冲击。其二,家庭结构。德国的传统家庭结构具有“男主外、女主内”的特征;现代德国社会则出现了许多单亲家庭、“丁克”家庭、女性就业者,改变了德国工资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社会基础。其三,性别差异。女性在德国社会地位逐渐提升,公司管理部门和政府行政机关的性别比例正在悄然变化。

2·工会组织的社会角色转变

DGB的传统观点认为:工会代表着所有工人的社会、经济、文化利益,它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影响社会经济事务的决策。在现代德国社会中, DGB的社会角色正在发生转变,它扮演着双重社会角色: (1)法律监护者。积极参与法律框架和社会体系的构建,维护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德国劳动市场的集体谈判模式,切实保护工人的实际利益。(2)法律弊端的反对者。努力完善法律体系和改善社会制度,将现行制度对工人利益的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正是由于这种双重角色, DGB的社会影响日益增强: (1)推动工会、雇主协会、政府之间的交流,促进德国社会的民主进程。(2)坚持德国的文化传统和宗教观念,抵制英美模式的自由主义思想,警惕市场激进主义和企业产权改革所导致的社会分化。尤其是在社会民主基础受到威胁时, DGB作为工人群体代表的对抗性力量显得相当重要。

3·德国工会的基本任务

在德国社会经济的新形势下, DGB重新确立了工会组织的基本任务。

(1)集体合同谈判。德国工会的主要传统任务是通过集体合同谈判来保障工人利益,但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条件下,越来越多的人崇尚个人成功和自我实现,集体行动模式受到极大挑战。DGB必须提醒人们摆脱个人主义的限制,努力通过集体行动提高工人的谈判能力,以集体合同保障工人的根本利益。

(2)社会保障制度。市场竞争机制必然形成优胜劣汰的结果,成功者是少数人;其他的社会成员(如社会边缘人员、长期失业者等)依赖于社会保障体系维持基本生活水平。DGB必须维护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康运行,防止严重的社会分化,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

(3)共同决策机制。DGB应当积极参与企业决策,扩大工会对企业发展策略、集体合同政策、社会改革计划的影响力。特别是在目前德国经济萧条和失业者剧增的条件下, DGB应当与企业、政府积极合作,探讨解决失业问题的现实方案,努力改善德国的社会经济环境。

(4)组织文化。现代德国经济发展要求DGB改变传统的工会运作方式,营造更适合现代经济发展的组织文化,具体表现在三方面:其一,增强决策过程的透明程度,广泛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改善DGB的运作效率。其二,调整工会组织的工作方式。关注小公司就业者、服务部门职员、自由职业者等新兴劳动者群体的社会需求,积极拓展工会组织的发展空间。其三,保证工会成员的稳定性。通过地区分支组织的工作改进来防止现有工会成员流失;通过设置新项目来吸引新会员;为新就业者提供更多的就业培训。

(5)国际合作。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DGB应当更加注重工会组织的国际合作,强调工会组织行动的全球协调性,降低劳动者在不同地区流动的负面影响。值得提出的是, DGB的“国际经济政策”工作团队提出了“全球化工会模式”,加强世界各国工会组织的合作交流,参与组织有:自由工会国际联盟(the 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of Free Trade Union)、全球联盟(the Global Union)、欧洲商业秘书会(the European Trade Secretariats)、欧洲工会联盟(the European Trade Union Confederation)等。通过考察德国工会的组织变迁过程,我们发现,德国工会始终保

持着组织制度弹性,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工会组织的行动策略。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工会组织建设命题,工会的组织者和建设者应当以更为务实的态度,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企业制度改革的现实状况不断调整工会组织安排,构建出能够更好地代表工人利益的中国工会组织。

〔参考文献〕

〔1〕Ernst Hillebrand:Towards a Europeanisation ofIndustrial Rela-tions〔J〕, Forth British-German Trade Union Forum, Friedrich-Ebert-Stiftung, Berlin, July 2005.

〔2〕Horst Küsters:Social Partnership: Basic Aspects ofLabor Rela-tions in Germany〔M〕, Friedrich-Ebert-Stiftung, Berlin, 2002.

〔3〕Uürgen Noack:InterregionalTrade Union Councils in the Run-up to Eastern Enlargement of the EU〔J〕, European Trade UnionYearbook, 200·

〔4〕Laszlo Güerke:Norm-based Trade Union Membership: Evi-dencefor Germany〔J〕, Markus Pannenberg, December 2003·

〔5〕Roger Plant:Forces Labor Outcomes ofIrregular Migration andHuman Trafficking in Europe〔J〕, Report of the Trade Union Consul-tation meeting, Germany, January 2003·

本文原载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年6月第三期

德国工会理论综述

德国工会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在德国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作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典范的德国,长期以“德国模式”而著称于世界,其融洽的劳资的关系,和谐的社会环境,都为德国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也带来了高额的经济回报。作为“德国模式”最重要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