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会发展的历史考察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德国工会发展的历史考察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9b399d7c1c708a1284a44d3

的立法缺乏基础。事实上,加强工人委员会的措施,只会加速工厂的破产。(John T. Addison、Lutz Bellmann and Arnd K鰈ling, April 2002) 六、 德国工会应对措施

德国工会的今日的衰落既有外在因素,也有内在因素。既有劳动力成分的改变,也有工会自己的结构和政策原因。特别是会员人数的不断下降,是德国工会目前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如何应对当前的困境,早日走出低谷,重现“德国模式”的往日风采,对今日的德国工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1、强化政治影响

德国工会认为,在新自由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工会势单力薄,要想维护以劳动为中心的价值观,固守已有的劳动政策和社会福利水平,必须寻求政治合作,联合社会力量进行反击。他们主动加强与社会有关组织的联系沟通,寻求双方在政治立场和政策主张上采取联合行动的共同点。从而提高工会的政治影响力,加强对新自由主义的反击。

2、调整行动策略

近20多年来,德国经济始终陷入低迷状态,许多企业经营不景气。为了适应趋势、顺应民意,面对现实,近年来,德国工会也在不断地对工作思路和方式策略做出调整。主要表现在:一是确定了集体谈判要“权衡利弊、兼顾双方”的原则。即谈判的着眼点要兼顾劳资双方的利益,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寻求相互妥协,找到两个利益的平衡点,力争实现双赢。二是把工资集体谈判和签订集体合同的重点从产业一级向企业一级转移。德国工会确定了在巩固产业一级集体谈判和签订集体协议的同时,把谈判和签约的重点向企业一级转移的工作思路。但这种转移的目标难度相当大,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同时,重点转移致企业层面必然逐步丧失工会在国家宏观社会政策层面的作用优势和影响力。三是继续加强对新自由主义经济社会政策的反击,加大对宏观经济社会政策的影响和参与。

3、加强对青年职工的影响

目前,在德国的年轻一代职工中,占绝大多数对工会的概念比较模糊,对本国和国际工运历史知之甚少,与资本的抗争意识和会员意识十分淡漠。德国工会一些领导者认为,这也是造

成职工入会率不高和会员大量流失的根本因素之一。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工会一方面利用各种形式和手段扩大工会知识的宣传和活动的吸引,另一方面联合有关高等院校成立了即“工作与生活协会”,实际上是专门从事对青年职工和青年学生进行工运知识和社会政治培训的专门机构。其主旨是为青年职工和大学生提供工人运动、民主、社会平等、机会平等和团结联合的系统课程教育。(李子星,2005年9月)

七、 德国工会展望

目前,德国模式虽然遭到了来自新自由主义的穷追猛打,似乎已经走到尽头,但是,以戴维·柯茨为代表的中左派人士却认为,德国模式仍拥有很强的潜力与韧性。英国学者加文·凯利作出预言:资本主义的模式最终胜者将是德国资本主义模式。德国模式之所以仍然具有如此魅力,就在于它在实施市场经济确保经济效率的同时,利用诸如工会组织的力量共同参与经济决策,实施经济民主从而降低市场经济的无序性、残酷性,尽可能朝社会公正、和谐的目标迈进。

许多学者认为,德国工会对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积极推动作用,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工会的这种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如果抽掉德国工会这一角色,整个德国模式就会只剩下一个空壳。以哈顿、克罗切、索思卡恩、斯泰克为代表的 “工会的存在是一种有着更为积极的作用,作为一个追求劳资关系权利和福利措施的机构,能够刺激起劳动力市场长期的弹性和总体的生产率效果。”事实上,中左派人士的分析是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德国工会是稳定德国社会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它为工人谋福利,改善了生活质量和劳动条件,提高了社会地位,缓和了社会矛盾,营造了一个相对稳定和谐的社会大环境。从客观上讲,这种大环境保证了德国资本主义持续、高效的发展态势,从微观上讲,这是一种双赢机制,表面上看,德国雇主的利润回报可能赶不上外国同行那么丰厚,但长远看来,稳定而和谐的劳资关系所带来的利润并不比外国同行少。综上所述,德国工会的困境具有时代性特征,因而是暂时的,从长远看,德国工会还将继续在德国社会发挥重要作用。(王友明, 2004年6)

八、评价

德国工会经历100多年的发展,从早期艰苦的斗争中逐步成长为“德国模式”的重要支柱,从早期的工业革命时期的手工业者协会发展到今天的工会联合会。在漫长的过程中,德国工会

始终代表了工人利益,缓和了劳资矛盾,为德国创造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德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德国的工会的发展之路,反映了整个德国工业化之路,德国工会随着德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发展壮大,并在80年代末达到了顶峰。随着新自由主义的侵蚀和劳动力市场结构的改变,私营部门、小企业和大量灵活就业人员的出现,对德国工会传统的组织、行为策略均提出了重大挑战。今天,只有制造业和公共部门仍然维持稳定的工会密度、高集体合同覆盖率。在其他部门,特别是私有服务部门,工会不仅没能有效吸纳新的会员,还面临着现有工会会员的流失。而工会会员人数的不断下降,必然导致了工会的政治影响力的下降,从而使工会的地位更加雪上加霜,难以应对新自由主义的挑战。因此,德国工会最基本、最迫切的还是在于留住会员,吸引新会员。

今天的德国工会,面对国内经济低迷的现状,面对集体谈判合同难以获得突破进展的情况下,必须采取更加灵活的策略来吸引会员,而吸引新的会员,在坚持以往社会公正、平等价值观的同时,更需要考虑经济利益对会员的驱动。从德国工会的财务支出也可以看出,德国工会在会员的福利支出上很少。因此,今天的德国工会,是否在难以为会员争取更高工资待遇的时候,考虑以福利来留住老会员,吸引新会员。

[1]胡连生,杨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社会主义的新课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米夏埃尔×施奈德,《德国工会简史》,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 [3] 沈琴琴,《德国劳动力市场》,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

[4] John T. Addison、Claus Schnabel and Joachim Wagner,《The (Parlous) State of German Unions》,IZA Discussion Paper,No. 2000,March 2006

[5] 黄汝接,“德国工会的经费来源、使用和监督”,《中国工会财务》,2001年第9期 [6] 王友明,“德国工会的困境”,《工会的理论与实践》,2004年6月,第3期,第18卷。

[7] 黄汝接摘译,“德国工会和政治抉择”,《国外理论动态》, 2005年第5期

[8] 李子星,“关于德国工会及劳动关系现状的考察与思考”,《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9月,第3期,第13卷。

[9] John T. Addison and Clive R. Belfield,《Unions and Employment Growth: The One Constant?》,IZA Discussion Paper, No. 479,April 2002。

[10] John DiNardo,Kevin F. Hallock and J鰎n-Steffen Pischke,《Unions and the Labor Market for Managers》,IZA Discussion Paper, No. 150,May 2000。

[11] Leonor Modesto,《Unions, Firing Costs and Unemployment》,IZA Discussion Paper, No. 1157,May 2004。

[12] John T. Addison、Lutz Bellmann and Arnd K鰈ling,《Unions, Works Councils and Plant Closings in Germany》,IZA Discussion Paper, No. 474,April 2002。

[13] [挪] 阿斯布约恩·沃尔著 郭懋安摘译,“欧洲工会运动振兴的道路”,《国外理论动态》,2004 年第1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