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包场高中高二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5月份)(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2018-2019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包场高中高二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5月份)(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9ca784e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e8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包场高中高二(下)

月考历史试卷(5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0小题,共90.0分)

1. 中国古化农具各式各样,耕种工具有犁、耙、耖,锄等,收获农具有掼床、镰刀等,

加工农具有碌碡、砻、磨盘等,数不胜数,据此可知,古代农耕经济( ) A. 形式多样 B. 自给自足 C. 精耕细作 D. 个体经营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耕种工具有犁、耙、耖,锄等,收获农具有掼床、镰刀等,加工农具有碌碡、砻、磨盘等,数不胜数”可以看出多种多样的农业生产工具,体现了农耕经济精耕细作的特点,故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需要掌握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耕种工具有犁、耙、耖,锄等,收获农具有掼床、镰刀等,加工农具有碌碡、砻、磨盘等,数不胜数”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对古代农业经济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2. 明朝后期,太湖地区出现了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

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纺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 000多座。综合分析这些现象,说明当时手工业的突出特点是( )

A. 地区性社会分工扩大 C. 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B.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 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答案】A

【解析】”太湖地区出现了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纺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题目可以看出各地区根据具体的情况,出现不同的分工,那么直接反映的就是地区社会分工了。 故选:A。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太湖地区出现了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纺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 000多座”切入,结合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进行思考。

本题考查了明代后期手工业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与该题相关的知识点如中国古代陶瓷业的发展,冶金业的发展也要注意掌握。

3. 康熙晚期初创一种名贵的宫廷御用瓷,为此曾一度将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白釉素瓷

运至京城,由宫廷造办处画师精心绘制纹饰,再由专门机构烧制而成。这一瓷器品种应是( )

A. 青花瓷 B. 青瓷 C. 秘色瓷 D. 珐琅彩

【答案】D

【解析】瓷胎画珐琅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彩瓷器。从康熙的色浓庄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时的精密繁复的雍荣华贵,体现了瓷器工艺进步。据此依据材料“熙晚期初创一种名贵的宫廷御用瓷,为此曾一度将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白釉素瓷运至京城,由宫廷造办处画师精心绘制纹饰,再由专门机构烧制而

1

成”可知 D正确。

ABC均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瓷器业的进步。关键信息是:康熙晚期初创一种名贵的宫廷御用瓷。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4. 如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正面上部有10枚方孔圆钱

纹,中部有铭文“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主管并同见钱七百七十陌(同“佰”)流转行使”。下部有一仓廪图,有三人正忙于搬运货物。由此可知当时( )

A. 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B. 活字印刷术水平高超 C. 金融体系较为完善 D. 纸币在市场广泛流通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纸币交子的出现是宋朝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的表现,A选项符合题意。

活字印刷术水平高超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 金融体系较为完善的说法过于绝对,C选项排除。

材料不能得出纸币在市场广泛流通的结论,D选项排除。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的商业发展,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宋朝商业发展的准确把握。

5. 清代雍正二年(1724),山西巡抚刘于义奏称:“山右(今山西)积习,重利之念,

甚于重名。子弟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这表明( )

A. 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被抛弃 B. 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C. 商人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D. 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发生变化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重利之念,甚于重名”指的是追求财富的观念超过了追求功名,随着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更多的人“入贸易一途”去追求财富才出现了这样的结果,故B项正确。

清朝时期科举制仍然在发挥作用,故A项错误。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商人地位提高,故C项错误。 历代王朝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发展。需要掌握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重利之念,甚于重名”的理解,结合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影响解答即可。

第!异常的公式结尾页,共29页

2

本题考查对明清商业发展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 “中世纪后期……意大利商人继续在地中海东部诸国的各个港口与阿拉伯商人相

会,收取欧洲公众所需要的种种商品。这种情况对牟获中间人厚利的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来说,颇称心如意;但是,其他欧洲人则大为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材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的动力是( )

A. 克服商业危机 B. 扩大海外市场 C. 对外倾销商品 D. 追逐商业利益

【答案】D

【解析】A.商业危机是指土耳其人阻断了东西方贸易。 B.材料没有涉及到扩大海外市场的内容,。

C.材料反映的是与东方进行商业贸易,而不是单独对外销售商品。

D.从材料可以看出,欧洲人不满足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在东西方贸易中的优势地位,为了追求更多的商业利润,所以才会开辟新航路。,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要求学生街和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来分析材料,。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经济根源: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扩大对外市场。

2.社会根源: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导致对货币需求增加,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当时,很多欧洲人渴望去东方实现黄金梦。

3.商业危机:奥斯曼帝家建立后对东地中海地区的控制,使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受阻。 4.客观条件具备:西欧生产力的发展,知识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远洋航行开辟新航路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7. 威尼斯在14?15世纪处于全盛时期,是地中海贸易中心之一。但16世纪始,其贸

易中心地位逐渐丧失,逐渐成为美丽的旅游胜地。造成这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价格革命的影响 B. 商业革命的影响 C. 尼德兰革命的影响 D. 工业革命的影响 【答案】B

【解析】“16世纪始,其贸易中心地位逐渐丧失,逐渐成为美丽的旅游胜地”主要是受商业革命的影响,世界商路和商业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B正确; AC不符合题意,排除;

D是在18世纪60年代,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来分析。

本题难度中档,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后,世界商路和商业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原来独占欧洲与东方贸易的意大利城市,商业地位日趋衰落。

8. 1992 年是哥伦布“发现”美洲500周年,在许多欧洲国家把哥伦布作为英雄进行

纪念的时候;在美洲的墨西哥印第安人却做出了截然相反的行为,他们举行了游行示威,甚至还砸掉了哥伦布 塑像的一段手指。这表明( )

A. 经济全球化受到严重阻碍 C. 两种文明的冲突不可避免 B. 欧洲文明破坏了美洲文明 D. 历史的价值判断有相对性

【答案】D

【解析】对于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欧洲殖民者是纪念他的开创作用,而作为美洲印第安土著居民则因为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给他们带来了一些灾难,所以他们的态度是不一样的,由此可以看出历史价值判断是有相对性的。

3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新航路开辟产生的影响,还要搞清楚对待同一事件,不同文明的看法是不一样。

9. 下列两幅不同版本《马可?波罗游记》中的插图反映了当时欧洲人心目中的中国人

形象。图一插画中的人物都穿着中世纪欧洲的服饰,图二插画中中国人的形象更符合实际,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文艺复兴运动影响了绘画的风格 C. 东西方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 B. 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形成 D. 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图一插画中的人物都穿着中世纪欧洲的服饰,图二插画中中国人的形象更符合实际”,结合所学可知,14世纪时世界还处于孤立状态,西方对中国不了解,因此只能按照中世纪欧洲的服饰来画;16世纪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中国人的形象更符合实际,因此题干两幅插图变化的原因是由于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故D项正确。 A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故B项错误。

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早在中国古代就进行了,故C项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需要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识记。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信息“图一插画中的人物都穿着中世纪欧洲的服饰,图二插画中中国人的形象更符合实际”,结合14世纪和16世纪欧洲的状况以及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解答即可。

本题以两幅不同版本《马可?波罗游记》中的插图为切入点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考查学生识图、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该国的商船吨位占当时欧洲总吨位的,拥有15万艘商船,几乎垄断了海上贸易。挪威的木材、丹麦的鱼类、波兰的粮食、俄国的皮毛、东南亚的香料、印度的棉纺织品、中国的丝绸和瓷器等等,大都由该国商船转运,经该国商人转手销售。上述材料描述的是( ) A. 16世纪的西班牙 B. 17世纪的荷兰 C. 18世纪的美国 D. 19世纪的英国 【答案】B

【解析】由“商船吨位占当时欧洲总吨位的3/4,拥有15万艘商船,几乎垄断了海上贸易”结合所学早期殖民扩张的相关知识可知,这是指17世纪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故选B;

16世纪的西班牙主要目标是在进行殖民掠夺,而不是进行海上贸易,故A不符合史实;

第!异常的公式结尾页,共29页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