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答案及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答案及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9cab72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40

A.结交 B.连接 C.往来 D.沟通 答案:(1)A (2) C

1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 今君乃亡赵走燕 ..B.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 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 ..D.人臣树私则背公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答案: C

19.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答案:每次与吴人交战约定好日期才交锋,不做那些偷袭的事,部下将领中要献那些诡诈的计策的.他就给人喝好酒,使献计者醉不能言。

20.第④段中“此意”指的是:做大臣应当□ □ □ □。(2分) 答案:自守卫疆界,不要贪求小利;不树私背公。

21.依据②③两段相关事迹,概括羊祜的主要品质,完成表格。(4分) 相关事迹 羊祜的品质 安边垦田 (1)___________ 徐胤当门 (2)___________ 邓香归降 (3)____________

陆抗服药 (4) 答案:(1)有眼见,识大局;(2)深得军心;

(3)以德服人,做人光明磊落;(4)真诚待人,宽容大量。

9.【2016上海卷】勿斋记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勿斋记 (明)朱舜水

①世之学圣人者,视圣人太高,而求圣人太精,究竟于圣人之道去之不知其几万里已。

②古今之称至圣人者莫盛于孔子,而聪明睿知莫过于颜渊,及其问仁也。夫子宣告之以精微之妙理,方为圣贤传心之秘,何独曰?非礼勿视,赤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夫视听言动者,耳目口体之常事,礼与非礼者,中智之衡量,

而?勿?者下学之持守,岂夫子不能说玄说妙、言高言远哉?抑颜渊之才不能为玄为妙、鹜高鹜远哉?而遇生民未有之孔子,其所以授受者,止于日用之能事,下学之工夫,其少有不及于颜渊者,从可知矣,故知道之至极者,在此而不在彼也。

③腾君素好学,有志于?四勿?也,以名其斋。因号?勿斋?,初见于太史所。士大夫之初遇,自有礼矣,不得轻有所请谒也,奈何以?勿斋?请余为之记也?余未知其人,亦何得轻为搦管,如贾人之炫其玉而求售也?抑其心久厌夫高远玄虚之故习,茫如捕风,一旦幡然,欲得余言以证其生平之志,中庸之德乎??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勿斋有之矣!?狂夫之言,圣人择焉?。余亦有之矣!

[注]①传心:传授道统。②刍荛:指割草砍柴的人。 22.概括第①段的意思。(2分)

答案:世上学习圣人之道的人,把圣人看得太高,而且对圣人的要求也太精细,最终距离圣人之道不知有几万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意的能力。第一段的意思是“世上学习圣人之道的人,把圣人看得太高,而且对圣人的要求也太精细,最终距离圣人之道不知有几万里”,依据意思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3.第②段举孔子、颜渊为例,对其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以圣贤为例,具体典型,很有说服力。B.交代“四勿”是圣贤道统传授的秘诀。 C.借助圣贤之人的做法,引出文章观点。D.通过对比,揭示圣人之道的玄妙高远。 答案:D

【解析】题干要求选出“第②段举孔子、颜渊为例,对其分析不恰当的一项”,D项,“揭示圣人之道的玄妙高远”有误,文章第二段说“岂夫子不能说玄说妙、言高言远哉?抑颜渊之才不能为玄为妙、鹜高鹜远哉”,可见圣人之道并非玄妙高远。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4.作者初见藤君就答应为他作记,原因是什么?(2分)

答案:藤君好学,有志于“四勿”;他厌恶高远玄虚的旧习,想要得到我的话来证实他的生平之志和中庸之德。

【解析】题干问的是“作者初见藤君就答应为他作记,原因是什么”,答题的区域在第三段。考生可以找到“腾君素好学,有志于‘四勿’也,以名其斋”“抑其心久厌夫高远玄虚之故习,茫如捕风,一旦幡然,欲得余言以证其生平之志,中庸之德乎”这些内容,然后进行概括即可。学.科网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5.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狂夫”借指藤君,表达谦逊之意。B.“圣人”借指藤君,表达感激之情。 C.作者认为自己境界与圣人相距甚远。D.作者为藤君向自己求文而感到庆幸。 答案:C

【解析】题干问的是“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恰当的一项”。A项,“‘狂夫’借指藤君”错,“狂夫”应指自己;B项“表达感激之情”有误;D项,“感到庆幸”有误。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6.概括作者的修身理念。(用自己的话作答。)(4分) 答案:要务实,脚踏实地做学问,不能追求高远玄虚之说

【解析】题干问的是“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恰当的一项”。A项,“‘狂夫’借指藤君”错,“狂夫”应指自己;B项“表达感激之情”有误;D项,“感到庆幸”有误。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译文:

世上学习圣人之道的人,把圣人看得太高,而且对圣人的要求也太精细,最终距离圣人之道不知有几万里。

古今能称得上圣人的没有比孔子伟大的,聪明睿智没有超过颜渊的。等到颜渊向孔子询问仁的时候,孔夫子用精微妙理给他解答,这正是圣贤之人传授道统的秘诀,为什么独独说?非礼勿视,赤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那些看、听、说、动的事,是耳目口体的功能,是否符合礼教,需要内心的智慧去衡量,?勿?是学习人情事理基本常识的最基本要求,难道夫子不能说玄妙高远的话?还是颜渊的才能不能追求玄妙高远的志向?他们用来传授的东西,只不过是日常之所擅长之事,人情事理最基本的常识,他们很少有比不上颜渊的,由此可以知道了。所以那些懂得道义精妙的人,是在这些方面而不是在那些方面。

腾君向来喜好学习,有志于追求?四勿?之境界,用它给自己的书斋命名。因此称为?勿斋?。初次在太史所见面。士大夫初遇的时候,都自有礼节,不会轻易有所请求之事,为什么拿?勿斋?来请我给它做记呢?我不了解这个人,又为什么轻易为他执笔为文,就好比商人炫耀他的玉想求得出售呢?或者是他内心久已厌恶那些高远玄虚的旧习,茫茫然就好比捉风一样,一旦醒悟,想要得到我的话来证实他的生平之志,中庸的品德吗??古代圣贤有句名言,要虚心向割草打柴的人请教?,勿斋有啊!?(即使是)狂妄之人的言语,圣人也会选择性的听取?,我也被听取了啊!

10.【2016山东卷】景公问晏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

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古者尝有处橧巢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首服足以修敬,而不重也,身服足以行洁,而不害于动作。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润湿,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槀邑。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弊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为不敢受也。? .

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 .

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

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若此三言者, 婴之禄,君之利也。?

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情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②橧巢: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③关市:指集市。讥:查,盘问。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 说:同“悦”,高兴 .B.土事不文,木事不镂 文:花纹 .C.下之疾其上甚矣 疾:痛恨 .D.宗君而处身 宗:尊崇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文:动词,装饰花纹。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如此,则诸侯其至矣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服之轻重便于身 青,取之于蓝 ..C.然则曷以禄夫子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D.关市讥而不征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D表转折,但、却。A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或许”“大概”/代词,他们;B介词,对于/介词,从;C介词,拿、用/表目的连词,来。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B.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C.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D.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短剧能力。画线句子中“冠足以修敬”“衣足以掩形御寒”结构相似,“不 务其饰”“不务其美”结构相同,“/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结构相同,据此即可正确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