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专题六 古诗词欣赏模拟荟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江西省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专题六 古诗词欣赏模拟荟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9f3fa8f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7a

专题六 古诗词欣赏模拟荟萃

一、菩 萨 蛮 [唐]温庭筠

①②③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④⑤⑥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①小山:唐代好女子善画“小山眉”。②叠:皱(眉头)。③金:指“额黄”。④花:簪花。⑤新帖:新鲜的“花样子”,贴于绸帛之上,作为刺绣的蓝本。⑥罗襦:丝绸短袄。

1.如果为这首词取一个题目,你认为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闺怨 B.梳妆 C.相思 D.送别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全词通过“小山、鬓云、香腮、蛾眉、照花、镜、面、罗襦”等意象构筑了一个富于视觉之美的境界。

B.词中“度”生动地描写了如云鬓发披于白净如雪的脸庞的情状,化动为静,富于联想与想象。

C.“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是一幅花面相映图,花似人面,人面似花,写出了女子容颜的美丽动人。

D.最后两句运用反衬手法,用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

二、采 桑 子 欧阳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注释】此词是作者在宋神宗熙宁四年退居颍州后所作。 1.下列对诗歌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上片回忆往事,下片描述现实。

B.上片简洁概括人生复杂曲折的经历,下片融满怀忧愤于豪情之言。 C.上片中的十年是确数,特指他五十三岁以前的一段生活。

D.下片承前片意脉,有如藕断丝连;但感情上骤然转折,又似异军突起。

【解析】 此词开头回忆。十年以前,是一个概数,泛指欧阳修五十三岁以前的一段生活。那一时期,欧阳修曾出守滁州,后来移守杨州,特别是仁宗嘉祐中,很顺利地由礼部侍郎拜枢密副使,迁参知政事,最后又加了上柱国的荣誉称号。

2.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上片“月白风清”四字,色调明朗,既象征处境的顺利,也反映心情的愉悦,给人的想象是美好、广阔的。

B.下片中“鬓华虽改心无改”把一腔忧愤深深地埋藏在心底,语言虽豪迈而感情却很沉郁。

C.结尾二句紧承前句。词人手把酒杯,耳听旧曲,似乎自己仍陶醉在往日的豪情盛慨里。

D.这首词以情取胜,情感充沛,极一唱三叹之致,已颇具婉约派之词风。 【解析】 上片中用“忧患凋零”四字展现十年以后的生活。时光的流逝,不幸的降临,使得词人容颜渐老,但他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于是他豪迈地唱道“鬓华虽改心无改”!他把一腔忧愤深深地埋藏在心底,语言虽豪迈而感情却很沉郁。 “试把金觥”中的“把”字,便显出豪迈的气概。所以本词已颇具豪放派之词风。

1

三、送梓州李使君

[唐]王 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②③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释】①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②一夜雨:一作“一半雨”。③树杪(miǎo):树梢。④橦(tóng)布:用橦木花(木棉)织成的布。⑤文翁: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力主兴学,成绩斐然。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此诗从悬想着笔,遥写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在今四川三台县)的自然风光,形象逼真,气韵生动,令人神往。

B.“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扣紧蜀地山高林密、雨水充沛的特点,先描绘深山冥晦,千岩万壑中晴雨参半的奇景,再绘出雨中山间道道飞泉,悬空而下。

C.作者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之后,诗的后半首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 D.本诗是一首送别诗,立意重在抒发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开头两句互文见义,起得极有气势:实写眼前送别之地的景物,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宛如置身其间。

B.“山中”句承首联“山”字,“树杪”句承首联“树”字,两句又一泻而下,天然工巧。

C.颈联叙写蜀中民风,是记事;尾联用典,以文翁拟李使君,官同事同,是记人。 D.全诗的情绪积极开朗,格调高远,是唐代送别佳篇。

四、玉 楼 春 李清照

①②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看,但见包藏无限意。

③④⑤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注释】①红酥:指红梅。②酝藉:蕴涵。③道人:词人自称。④闷损:十分烦闷。⑤小酌:随便的饮宴。

1.词中写出红梅含苞欲放,花苞美好的句子是( D ) A.红酥肯放琼苞碎 B.探著南枝开遍未 C.但见包藏无限意

D.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 2.词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C ) A.词人倾心红梅之神韵。 B.词人闲适惬意,自由快乐。

C.词人倾心红梅之神韵,同时流露出内心深处思乡怀人之情。 D.词人忧愁烦闷,无心赏梅。

五、天净沙·秋

白 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下列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B )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

B.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__迟暮萧瑟__,__明朗绚丽__。

六、浣 溪 沙 欧阳修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A.“奈何春”三个字是全词的词眼,表达了作者郁积于心的惆怅之情。

B.首句写游客们驾车驶过那有朱红栏杆的桥梁,来到西湖游赏春光,营造出一种嘈杂的气氛。

C.“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描写了春物留人,人亦恋春的情景。 D.末句里的“日斜归去”四字,说明西湖景色美好,让人流连。

【解析】 首句“湖上朱桥响画轮”,写带有彩绘的豪华马车经过朱红色的桥,车轮的响声在湖上响起,营造出一种喧腾热闹的气氛。所以“嘈杂的气氛”是不准确的。

2.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作者把握了云天阳光、花鸟游丝所蕴含的美的特质,并注入自己心灵喜不自禁的情感,创造出幽美的诗情画意。

B.“溶溶春水浸春云”一句里的“浸”字把映照说成浸泡,就等于把云的影子说成是真的云,通过这种“真实感”暗中透露出湖水的清澈程度。

C.“碧琉璃滑净无尘”,用琉璃的光洁平滑来比喻西湖的水面,表现了湖面泛舟时轻快、畅适的心情,形象而有诗意。

D.游丝本无情,欧阳修却说游丝“萦醉客”,这既有游人赏春纵饮,也有游人被美景吸引之意。

【解析】 这首词的结尾用“奈何春”三个字表达了作者郁积于心的惆怅之情,表现了作者由欢快到悲凉两极转换的心理状态,词人的情感并非“喜不自禁”。

七、忆江上吴处士

贾 岛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注释】①处士:隐居林泉不仕的人。②蟾蜍:虾蟆。此处是月的代称。 1.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首联中的“蟾蜍亏复圆”句,既表示友人离开已经很长时间了,又暗含怀念之意。 B.颔联写自己居住的长安已是深秋时节。强劲的秋风从渭水那边吹来,长安落叶遍地,显出一派萧瑟的景象,借以表现友人去后作者寂寞而凄冷的心情。

C.颈联回忆过去与朋友聚会的情景:在一个雷雨交加、令人感到一阵寒意的夜晚,两人相聚,欢叙友情。尾联是希望从“海云端”那儿得到朋友的一些消息。

D.尾联中的“兰桡”,指用木兰树做的桨,这里代指船,也形容船的珍贵。“殊”是特殊、不一般的意思。

2.对这首诗表现手法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此诗先叙与朋友的离别情景,再用倒叙写昔日聚会之乐,最后从回忆到现实,写对

3

朋友的一片忆念想望之情,行文曲折而笔势流畅。

B.全诗通过“忆”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字面上虽没直说,但处处是“忆”,将题目中的“忆”字反复勾勒,笔墨厚重而饱满。

C.“渭水”“长安”两句在地域上映衬出“闽国”离长安之远(回应开头);尾联的“海云端”点出获得消息之不易,全诗处处显示诗人行文构思的缜密严谨。

D.全诗极力渲染凄厉萧瑟的气氛,借以反衬诗人想起朋友时的高兴之情,处处都饱含着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八、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注释】①五湖:这里指太湖。②白蘋:水中浮草,花白色,故名。 1.对本诗的思想感情把握最准确的一项是( B ) A.怀才不遇的苦闷。 B.朋友离去的忧伤。 C.期望建功立业。 D.孤寂思乡。 2.下面对诗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C )

A.这是一首送别诗,但写法独具一格,主要从送别后的景和情落笔。 B.“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这两句诗实虚结合,江面上有鸟儿在飞着,远处有青山,此为实写;友人像云中高飞的鸟儿,飞得越来越远,望不到身影了,只好面对寂寥的青山傻呆呆地想着心事,此为虚写。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采用第二人称写法,作者站在高山顶上远望友人并倾诉着对友人的一片痴情。

D.诗人调动了眼前所见之物、之景,为送别增添了无限的悲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