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20届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9fda3f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31

8. 小说用一整段文字,写了田田从头到尾背诵报道的内容,请从情节和主题两方面,谈谈读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9. 如何理解小说结尾处王书记“苦笑着说:这真是一处好风景啊!”一句,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①情节方面:与上文“ 吴矬子没事时就让田田给他读那一篇篇报道”形成呼应,同时引出下文王书记的“惊诧”与“疑惑”,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主题方面:吴矬子角度:通过田田读报道,侧面表现吴矬子的炫耀心理,揭露了他的愚昧和落后。领导干部角度:报道内容与三任县委书记实际工作效果形成反差,批判了一些领导干部只走过场,令行不一的虚浮作风。媒体角度:“五年如一”的报道,也有对相关媒体不负责任发声的讽刺之意。

9. ①“好风景”是反语,指不良工作作风。②话里有批判有愤慨。批判前三任不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无所作为的形式主义作风。③话里有反思有自嘲。反思自己工作不细致,自嘲险些步人后尘。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项:小说通过神态、语言等细节刻画,塑造了一位贫穷落后、好逸恶劳的特困户形象,对于这一人物,作者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其中“好逸恶劳”适当,文中人物形象主要是“愚昧和落后”。作者的态度也不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掌握段落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结合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位置来回答。有指定就问题回答,没有指定,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内容上,内容的充实作用;主题的深化、升华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结构上,开头,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等。中间,过渡照应,承上启下。结尾,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等。本题中,①情节方面:与上文“ 吴矬子没事时就让田田给他读那一篇篇报道”形成呼应,同时引出下文王书记的“惊诧”与“疑惑”,如原文中“王书记‘噢──’了一声,疑惑地问:这报纸刚刚印出来,你咋能年年都读几十遍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主题方面:吴矬子角度:通过田田读报道,侧面表现吴矬子的炫耀心理,揭露了他的愚昧和落后,如“但想想全村就他吴矬子因穷而能上县报,心里很是受用”。领导干部角度:报道内容与三任县委书记实际工作效果形成反差,批判了一些领导干部只走过场,令行不一的虚浮作风,如文中说“再看照片,三位前任都像自己一样站在那棵弯腰槐旁与吴矬子合影,面上带着劳动之余幸福的笑意”。媒体角度:“五年如一”的报道,也有对相关媒体不负责任发声的讽刺之意,如文中说“王书记一张张摊开,仔细一看,差点背过气去。原来,田田刚才背的,竟是一篇5年前的报道!每年的报纸除日期

9第

和领导的名字不一样、标题横排竖排不一样外,内文居然一字不差,且都是头题”。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种题型可以说“逢阅读题必有之”。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本题中,王书记无奈地摇了摇头,苦笑着说:这真是一处好风景啊! 从手法上讲,“好风景”是反语,指不良工作作风。从句子的深层含义看:话里有批判有愤慨。批判前三任不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无所作为的形式主义作风,如文中说“再看照片,三位前任都像自己一样站在那棵弯腰槐旁与吴矬子合影,面上带着劳动之余幸福的笑意”。此外,话里有反思有自嘲。反思自己工作不细致,自嘲险些步人后尘,如文中提到“王书记抬起目光,环顾了一周吴矬子破败不堪的院落,心里如坠石般沉重”。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邓艾字士载,少孤,为农民养犊。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文为世范,行为士则”,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为都尉学士以口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诣太尉司马宣王①,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 ....

嘉平元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偏将军姜维。维退,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于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艾谓诸将曰:“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

景元四年冬,召诸军征蜀。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

艾至成都,禅率群臣面缚舆榇诣军门,艾执节解缚焚榇,受而宥之。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使于绵竹筑台以为京观,用彰战功。士卒死事者,皆与蜀兵同共埋藏。艾深自矜伐,..谓蜀士大夫曰:“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吴汉②之徒,已殄灭矣。” 又曰:“姜维自一时雄兒也,与某相值,故穷耳。”有识者笑之。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①司马宣王,即司马懿。②吴汉:东汉大臣,率军讨伐蜀地公孙述,攻入成都,纵兵烧杀钱、抢掠,尽

10第

的灭公孙氏,并将降将延岑灭族。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都尉/学士以口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B. 为都尉/学士以口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C. 为都尉学士/以口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D. 为都尉学士/以口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年幼丧父的孩子;独:年老无子女的人。文中“少孤”即指邓艾年幼时父亲就死了。

B. “辟之为掾”中“辟”是征召的意思,这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掾”即掾吏,是官府中的长官。

C. 京观:京,谓高丘也;观,阙型也。京观,古代为炫耀武功,聚集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

D. “面缚舆榇”,一种古代君主战败投降的仪式。“面缚”指反绑着手面向胜利者,表示放弃抵抗;“舆榇”指将棺材装在马车上,表示听凭处置。

12.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邓艾不囿贫窘,努力上进。自幼失怙的他以陈寔碑文自勉,不因口吃、家贫而自暴自弃,后得司马懿的赏识,出任官职。

B. 邓艾善于用兵,智谋出众。嘉平年间于与蜀军对峙,他料得姜维必先声东击西而后诈降还击,于是先发制人,占据洮城,得以避免失败。

C. 邓艾艰苦卓绝,成功入蜀。景元间,他亲率魏军在荒无人烟处开山架桥,于濒临绝境中挺进江由,最终大破蜀军。

D. 邓艾绥纳降附,受人称赞。进入成都后他手持符节接受刘禅投降,督查约束将士,安抚众人,让他们回复旧业,受人称赞。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 (2)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吴汉之徒,已殄灭矣。 【答案】10. D 11. B 12. B

13. (1)姜维现在突然返回,我军人少,按照兵法,他应渡河来攻,然而他却不架浮桥。这是姜维让廖化来牵制我们,使我们不能回撤的计策。

(2)诸位幸亏遇到了我,所以才能有今天。如果遇到吴汉那样的人,早已被杀光了。 【解析】

11第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他做过都尉学士,因为口吃,不能担任主管文书的官吏。后来改任看护稻田和牧场的小官。同郡一个官吏的父亲可怜他家贫,送给他很多财物,邓艾开始没有很表示感谢。他每次看到山川大泽,总是筹划指挥可以设置军营的地方,当时的人都笑话他。

句中,“都尉学士”是一个官职,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守丛草吏”指看护稻田和牧场的小官。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平时学习文言文,要加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积累,如称谓、习惯、官职、历法、礼仪、科举制度等都要加以理解和识记。

B项,“‘掾’即掾吏,是官府中的长官”解说错误。“掾”即掾吏,是官府中佐助官吏的通称,分曹治事的属吏,官府里的办事员。是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 故选B。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B项,“他料得姜维必先声东击西而后诈降还击”分析错误,邓艾料定姜维一定会从东面袭击洮城。因而当夜秘密行军直赶到洮城。原文中并没有“料得姜维必先声东击西而后诈降还击”。 故选B。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 (1)卒,突然;法,按照兵法;持,牵制。 (2)赖,幸亏;遭,遇到;殄灭,杀光。 【点睛】文言文筛选信息注意事项:

1.通读全文,把握文意 文章是信息的载体。文章的正文以及标题、作者、背景、注释等,都能向读者传递信息。文章的信息和材料有主次之分。一般来说,文章的主要意旨、主要事件或说明的主要事物,是文

12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