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旁宫赋》教学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阿旁宫赋》教学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a289beb524de518964b7df9

(三)初读文本,解决字音

1.学生自由朗读,借助工具书解决不确定的字音。 2.教师范读,再播放录音,注意一些重点字词的字音。

3.请个别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准重音、读出感情,之后教师做指导,进行一定的纠正巩固,最后全体学生齐读。如下为一些重点字音: 骊(lí)山 廊腰缦(màn)回 囷囷(qūn)焉 矗(chù)不知其几千万落 不霁(jì)何虹 妃嫔(pín)媵(yìng)嫱(qiáng) 辇(niǎn)来于秦 朝歌夜弦(xián) 明星荧荧(yíng) 梳晓鬟(huán)也 辘辘(lù)远听 杳(yǎo)不知其所之也 剽(piāo)掠其人 鼎铛玉石(chēng) 锱铢(zīzhū) 弃掷逦(lǐ)迤(yǐ)

架梁之椽(chuán) 在庾(yǔ)之粟(sù)粒 瓦缝参差(cēn cī) 直栏横槛(jiàn) 管弦呕哑(ōu yā) 戍(shù)卒叫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教师朗读、录音朗读、学生朗读以及借用工具书, 疏通文中生字生词,正确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准重音、读出感情。破除学生对文本的陌生感,使学生能够更近距离地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

(四)再读文本,把握文意

请全体学生齐读文章,然后学生四人一组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根据课文下方的注释,利用工具书逐段疏通文意。四人分工合作,找出并解释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及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并做好个性化学习笔记。具体如下:

1.重点实词(文章中有许多的重点实词,如:毕、一、构、霁、抱、荧荧、杳、态、逦迤;心、纷、奈何、于、庾、举;使、递、得、不暇等)。下面对几个实

词教学进行具体讲解:

(1)六王毕,四海一

明确:毕:完毕,结束。借用《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于睽,终朝而毕,不戮一人。”加深对“毕”字的理解。 (2)骊山北构而西折

明确:构:动词,是一个会意字。古字为“冓。从木,冓( góu)声。字本作“冓”,金文象屋架两面对构形。本义为架木做屋,引申为建筑。

2.古今异义(文章中存在许多的古今异义的字词,如:走、勾心斗角、落、气候;收藏、经营;可怜等)。下面对几个古今异义字词的教学进行具体讲解: (1)直走咸阳

明确:古义,词性为动词,是一个会意字。

金文字形象摆动两臂跑步

的人形,下部象人脚。合起来表示人在跑。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趨也。釋名曰:徐行曰步,疾行曰趨,疾趨曰走。此析言之。許渾言不别也。今俗謂走徐,趨疾者,非。从夭止。夭者,屈也。”此处词义引申为趋向。“走”的今义多指行走。

(2)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明确:心,宫室中心;角,檐角。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古义,指宫室建筑结构错综复杂精密。今义,常用来比喻各自用尽心机,互相排挤。

3.词类活用(文章中存在许多的古今异义的字词,如:一、兀、骊山、北、西、腰、缦、蜂房、水涡、云、龙、虹、响;朝歌夜弦、辇、收藏、经营、精英;焦土、极、日、族、鉴等)。下面对几个词类活用的字词教学进行具体讲解: (1)蜀山兀,阿房出

明确:兀,形容词作动词,指山上的树木被砍伐光了。 (2)骊山北构而西折

明确:骊山,名词作状语,从骊山;北、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3)蜂房水窝

明确:蜂房、水窝,名词作状语,像蜂房、水窝一样。

4.通假字(文章中存在许多的通假字,如:缦等)。下面对几个通假字的教学进行具体讲解:

(1)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明确:根据形声字代替声旁字为本字构成通假的现象,我们可以把通假字的形旁取消,从而找出本字。“缦”的词典义是“没有花纹的丝织品”,是名词。古同“慢”,不经心。文章第一段中“廊腰缦回”中的“回”,解释为“曲折”,是动词;“缦”字是名词,置于动词之前,应活用为状语,可理解为“像丝织品一样地曲折迂回”,这样走廊的形象就非常形象具体了。而这一段中“缦立远视”中的“缦”字,如果我们根据前文的知识,把“缦”字当成状语理解,“丝织品”立(挂)起来会是个什么样的情景,我们都不难想象:微风过时,会有浅浅的波纹,正似宫人那优美的曲线。现在我们再把它置于语言环境之中:“缦立远视”,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踮起脚、伸着腰、前半身向前方探出、再探出,不正是挂起来的丝织品被风吹动起来的样子吗?“缦立”正是描摹了宫人急切盼望的状态。这样理解,就更加形象生动了。 5.特殊句式(文章中存在许多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定语后置句、被动句等)。下面对几个特殊句式的教学进行具体讲解: (1)判断句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明确:判断句。一般句子中有“也”,即在判断句谓语的后面加语气词“也”,帮助进行判断,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十分常见。古代汉语的判断句有以下四种基本形式:

设计意图: 针对在文章中重复出现的字或者词,教师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用前文学过的知识,掌握的方法,灵活地运用到新知识中,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不仅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运用知识,同时也能使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意义。 ①主语,语音停顿,谓语+也

在谓语之后用句尾语气词“也”帮助判断,强调谓语,加强判断语气。如本文中介绍的例句。 ②主语+者+谓语+也

在主语之后用“者”复指主语和提顿引出谓语,在谓语之后用语气词“也”帮助判断。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南溟者,天池也。——《庄子》 ③主语+者+谓语

在主语后用“者”表提顿,强调主语,提示语气较重。如: 兵者,不祥之器。——《老子》

陈轸者,游说之士。——《史记·张仪列传》 ④主语+谓语

“者、也”都不用,直接以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作谓语,与主语作构成判断关系。因此判断的意味更弱一些,是一种解释性的句式。如:

夫鲁,齐晋之唇。——《左传·哀公八年》 荀卿,赵人。——《史记·孟轲荀卿列传》

(2)被动句

戍卒叫,函谷举。

明确:被动句。举,攻克,占领。译为:戍边的士卒呐喊起来,函谷关被攻破。在这里“举”解释为“被攻克”,整个句子为被动句。

(3)介词结构后置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明确:介词结构后置。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介词结构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