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机械厂降压变电所的电气设计(doc 35页)(正式版)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某机械厂降压变电所的电气设计(doc 35页)(正式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a2ee258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0e

中北大学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

10/11 学年第 二 学期

学 院: 专 业: 学 生 姓 名: 课程设计题目:

起 迄 日 期: 指 导 教 师: 系主任: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学 号:

XX机械厂降压变电所的电气设计

下达任务书日期:

电 力 系 统 课 程 设 计 任 务 书

1.设计目的: 通过本课程设计,巩固和加深《电力系统基础》和《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中所用的理论知识,基本掌握变电所电气设计部分设计的一般方法,提高电气设计的设计能力,为今后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2.设计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条件、设计要求等): 要求根据本厂所能取得的电源及本厂用电负荷的实际情况,并适当考虑到工厂生产的发展,按照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确定变电所的位置与型式,确定变电所主变压器的台数与容量、类型,选择变电所主接线方案及高低压设备和进出线,确定二次回路方案,选择整定继电保护装置,确定防雷和接地装置,最后按要求写出设计说明书,绘出设计图样。 设计依据: 1、工厂总平面布置图 图11-1 2、工厂负荷情况 本厂多数车间为两班制,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为3000h,日最大负荷持续时间为7h。该厂除铸造车间、电镀车间和锅炉房属于二级负荷外,其余均属于三级负荷。低压动力设备均为三相,额定电压为380V。电气照明及家用电器均为单相,额定电压为220V。本厂的负荷统计资料如附表所示: 3、供电电源情况 按照工厂与当地供电部门签定的供用电协议规定,本厂可由附近一条10KV的干线取得工作电源。该干线的走向参看工厂总平面图。该干线的导线牌号为LJ-120,导线为等边三角形排列,线距1.3m ,干线首端距离本厂约9km。干线首端所装设的高压短路器断流容量为300MVA,此断路器配备有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和电流速断保护,定时限过电流保护整定的动作时间为1.7s,为满足工厂二级负荷的要求,可采用高压联络线由邻近的单位取得备用电源。已知与本厂高压侧有电气联系的架空线路总长度为69km,电缆线路总长度为19km。 4、气象资料: 本厂所在地区的年最高温度38℃,年平均气温为16℃,年最低温度为-10℃,年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30℃,年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5℃,年最热月地下0.8M处平均温度25℃,当地主导风向为南风,年雷暴日数35天。 5、地质水文资料: 平均海拔500M,地层以沙粘土为主,地下水位5m。 6、电费制度 供电贴费800元/KVA。每月电费按两部电费制:基本电费为按主变压器容量计为18元/KVA,动力电费为0.2元/KW.H,照明电费为0.5元/KW.H。工厂最大负荷时功率因数不得小于 0.92 。 3.设计工作任务及工作量的要求〔包括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论文)、图纸、实物样品等〕: 提交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 4.主要参考文献: 1 刘介才, 工厂电气设计指导.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5.工作计划及进度: 2011年6月13日 ~6 月15日负荷计算与无功补偿 6月16~ 6 月17日 确定变电所的位置与型式,确定变电所主变压器的台数与容量、类型 6月18日 ~6月 21日 确定变电所主接线方案及高低压电气设备和进出线,确定防雷和接地装置 6月22日 ~ 6月24日 编写课程设计报告,答辩或成绩考核 系主任审查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附表 1-1 工厂负荷统计资料 厂房编号 1 厂房名称 铸造车间 负荷类别 动力 设备容量/KW 260 需要系数Kd 0.36 功率因数cos? 0.69 照明 2 锻压车间 动力 照明 3 金工车间 动力 照明 4 工具车间 动力 照明 5 电镀车间 动力 照明 6 热处理车间 动力 照明 7 8 装配车间 机修车间 动力 照明 动力 照明 9 锅炉房 动力 照明 10 仓库 动力 照明 生活区 照明 7.5 320 7.5 360 6 310 8.5 200 6.5 155 7 120 7.2 165 4.5 75 1.6 20 1.8 260 0.8 0.25 0.8 0.25 0.85 0.28 0.7 0.45 0.83 0.5 0.8 0.35 0.8 0.26 0.8 0.65 0.75 0.36 0.78 0.75 1.0 0.64 1.0 0.62 1.0 0.63 1.0 0.75 1.0 0.75 1.0 0.68 1.0 0.68 1.0 0.75 1.0 0.85 1.0 0.96 目 录

1 引言…………………………………………………………………………… 1 2 负荷计算和无功功率补偿………………………………………………… 2 2.1 负荷计算的目的及意义 …………………………………………………… 2 2.2 负荷计算的方法 …………………………………………………………… 2 2.3 符合计算…………………………………………………………………… 3 2.4无功率补偿 ……………………………………………………… 4 3 变电所位置和型式的选择……………………………………………… 6 3.1变电所位置的选择………………………………………………… 7 4

变电所主变压器和主结线方案的选择…………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