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重点内容总复习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重点内容总复习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a586ce19b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d4

教学资料范本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重点内容总复习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各课课文重点知识 1.《大青树下的小学》按照上学前、上课、下课的顺序描写了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2.《花的学校》选自印度(国家)的泰戈尔写的儿童散文诗集《新月集》全文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雨后盛开的花朵写成从地下学校冲出的孩子。 1 / 5 3.《不懂就要问》一文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垫读书时碰到不懂的问题问老师的事。体现了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态度。我们要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4.《所见》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全诗动静结合,描写的事物有:牧童、黄牛、和蝉,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上,忽然闭口立。”描绘了林中牧童想要捕捉鸣蝉的情景,表现了牧童的天真烂漫以及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5.大家穿戴不同,民族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6.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7.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去拍着大手。 8.《山行》作者是唐代的杜牧,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的景色,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两句诗中可以看出来,诗中写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这些景物,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9.《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表达了我对秋天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 10.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水泥道像彩色的地毯,棕红的小雨靴像棕红色的小鸟。 11.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轻轻地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12.荷败菊残的秋天常常给人以悲壮的感觉,但是在宋朝诗人苏轼的眼中却有 另番景象,正如《赠刘景文》一诗中所写的“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勉励朋友珍惜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坚持不懈。 13.在《夜书所见》一诗中,宋朝诗人叶绍翁用:“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猜想儿童夜捉蟋蟀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14.《夜书所见》的作者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其中“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两句诗写了小孩在逗引蟋蟀的场景。 1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张秋生写的一篇散文,“金色巴掌”指的是梧桐树的落叶, 从“水泥道像铺上了块彩色的地毯。 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这个比喻句可以看出门前的水泥道很美。 16.《秋天的雨》一文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的众多景物巧妙地串起来,描绘出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7.《听听,秋的声音》文主要写了秋天里黄叶、蟋蟀、大雁和秋风四种事物的声音,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18.老师经常引用苏轼的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来劝勉我们,不要因为一点挫折就意志消沉,要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 19.在一个秋天的夜里,客游在外的诗人叶绍翁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时光,他不禁吟诵道:“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0.深秋时节,一登上北京香山,映入眼帘的便是满山的红叶,真漂亮!怪不得诗人杜牧也称赞道:“停车最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1.秋天是萧瑟的,但是只要你用心去观察,就会发现秋天的美丽,正如杜牧所写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2.秋天,树叶枯了,花儿谢了,但它们仍有自己的美丽和傲骨,就像苏轼所写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23.秋风瑟瑟、寒气袭人容易引起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思乡之感,如叶绍翁看见秋天感叹道:“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24.《去年的树》赞美了鸟儿与树之间真挚的友谊。 25.《那一定会很好》写了一粒种子随着时间变化,度过了从一棵大树、一辆手推车、一把椅子到木地板的生命历程,赞扬了它无私奉献的精神。 2 / 5 26.《在牛肚子里旅行》主要讲述了两只蟋蟀在玩捉迷藏时,其中一只不幸被牛吞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最后在另一只蟋蟀的帮助下,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 27.《一块奶酪》写了蚂蚁队长带领小蚂蚁们搬运粮食的事,通过对一丁点儿奶酪残渣的处理,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蚂蚁队长。 28. 本学期我们认识了珍惜友谊的小鸟,无私奉献的种子,勇敢机智的蟋蟀青头,严于律己的蚂蚁队长。 29. 《去年的树》一文中的小鸟让我们懂得了做人要讲信用,对待朋友要真诚。 30. 种子的一生一共经历了长成一棵高大的树,被农夫做成一辆手推车、一把椅子,最后年轻的农夫把它拼成了美丽的木地板。 31.《在牛肚子里旅行》讲述了两只蟋蟀玩捉迷藏,一只叫红头的小蟋蟀,在与朋友青头游戏的过程中,被一头大黄牛吞到嘴里,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惊险的旅行的故事。本文告诉我们的科学小知识是:牛有四只胃,牛吃食具有反刍现象。前三个是用来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32.《一块奶酪》一课写一位蚂蚁队长在搬运奶酪的过程中以身作则,克服了自私的心理,从而赢得了蚂蚁们的拥护的故事,告诉人们作为领导要大公无私才能赢得人们的尊重。 33.我知道叶圣陶的《稻草人》,格林兄弟的《格林童话》,以及安徒生的《安徒生童话》。 34.《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这篇课文围绕胡萝卜先生和他的长胡子展开有趣的情节,故事虽然没有结束,但让我们知道他的长胡子帮助了他人。 35.《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中,老屋帮助了小猫、老母鸡、小蜘蛛,最后在小蜘蛛的陪伴下晒太阳,体现了老屋乐于助人的精神。 36.《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文中,可以看出胡萝卜先生是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37.《搭船的鸟》文,作者以一个小孩子的口吻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观察、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8.《搭船的鸟》,“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顺便乘坐船。”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搭船的鸟是一只漂亮的翠鸟。它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39.文章末尾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40.《金色的草地》一文中写到早上草地是绿色的,因为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因为蒲公英的花瓣张开了;傍晚,草地是绿色的,因为蒲公英的花瓣合拢了。通过观察,发现蒲公英的奇妙变化,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我们要学习作者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 41.《金色的草地》中草地早晨、中午、晚上的颜色分别是绿色、金色、绿色。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42. 多么美丽的小鸟啊!它有一张红色的长嘴,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43.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所填的词语都是动词,表现出了翠鸟动作的敏捷。 44.早上,草地是绿色的,因为蒲公英的花是合拢的;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因为蒲公英的花是张开的。 45.观察时不仅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可以用手摸,用鼻子闻,有时还可以尝一尝。 46.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法国 罗丹 《饮湖上初睛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晴天和雨天时的美丽景色,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把西湖比作古代的美女西施,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47.《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作者按海水、海底、海岛的顺序具体形象地介绍了西沙群岛瑰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 / 5 48.《海滨小城》按空间顺序展现了绚丽多彩的海滨景象以及美丽整洁的小城风光,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9《望洞庭》勾画了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在诗人的笔下,湖面就是一面未经打磨的铜镜,君山就是青螺,洞庭湖就是白银盘。《望洞庭湖》诗中“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一句把湖面比作白银盘,写出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美景。 50.《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描写了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美景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51.《望天门山》一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诗的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了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乐观豪迈的思想感情。 52.《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是从海面、海底、海岛三个方面,按方位顺序具体描写了西沙群岛的景色和物产的。 53.《美丽的小兴安岭》文写了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的树多,按照时间的顺序, 从春天、夏天、秋天、冬天这样的顺序,描绘出小兴安岭的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54.《富饶的西沙群岛》讲述了西沙群岛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那里的鱼很多,所以人们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会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55.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56.远在南海上的西沙群岛是我国的海防前哨,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57.小兴安岭的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秋天,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 58.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59.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 60..暑假里,爸爸带我游赏杭州西湖。在看到西湖晴天与雨天的美丽景色时,我不禁感叹道:“怪不得宋代诗人苏轼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写出了千古名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浴妆浓抹总相宜。”,西湖真美啊!” 61.在看到天门山那江水回旋的壮观景象后,我吟诵起了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62.乘坐轻舟行驶在长江上,耳听两岸的猿啼声,又看见两旁的山影,小明不禁吟诵起《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63.《大自然的声音》一文采用总分的段落结构,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64.《父亲、树林和鸟》通过写“我”和父亲在树林里谈论鸟,表现了父亲对鸟儿、对大自然深深的喜爱之情,同时启发我们应该爱鸟、护鸟,保护大自然。 65.《带刺的朋友》这篇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来了一只聪明的小刺猬偷枣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小刺猬的喜爱之情。 66.《大自然的声音》一文的中心句是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文中把风、水、动物都看作是大自然的音乐家。文中有许多描写声音的词语:如:叽叽喳喳、叮叮咚咚,你还能写出三个这样的词语吗?哗啦哗啦、轰隆轰隆、滴滴答答。 67.“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是说父亲爱鸟而不会伤害鸟,这样写也表现了作者对鸟的喜爱。 68.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 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69.《手术台就是阵地》讲述的是白求恩大夫在形势十分危险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忘我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其负责,对同志极其热忱的高尚品质,赞扬了白求恩大夫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4 / 5 70.《司马光》是一篇文言文,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课文讲述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冷静沉着、肯动脑筋的品质。 71.《司马光》一文中,是一群小孩在庭院中玩耍,其中一个因爬上水缸失足落水,十分危险,这时其他孩子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用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孩,从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司马光冷静沉着,勇敢机智。 72.《司马光》是一篇文言文,讲述的是司马光“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明。“群儿戏于庭”中的“于”是在的意思,“众皆弃去”中的“去”是离开的意思。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院,足跌没水中”的意思是一群小孩在庭院里面玩耍,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 “水迸,儿得活。”这一句是说缸里的水流出来,小孩得救了。 73.残疾的英子在轮流上台讲故事时两次得到了同学们的掌声。第一次掌声是同学们对她的鼓励,第二次掌声是同学们对她的赞扬。 74.《掌声》一文中英子十分自卑是因为自己身患残疾,在一次班级活动中,她勇敢上台讲故事,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从此以后她振作起来变得开朗活泼,变成了一个自信的孩子。 75.《掌声》一文中的英子是一个腿脚落下残疾的小女孩,起初,她是忧郁的,表现在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两次掌声让她走出了忧郁,鼓足了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这也让我知道掌声应该给予需要帮助的人,给予处在困境中的人,给予成功的人。 76.文中的“掌声”不仅仅是拍手鼓掌,更是对他人的鼓励、帮助和关爱。 77. 《掌声》一文按“掌声响起前——掌声响起时——掌声过后”的顺序来写。掌声响起前英子是自卑的;第一次掌声响起时,英子心情激动, 第二次掌声响起时,英子满怀感激; 掌声后英子变得自信、 快乐。 78.《灰雀》讲述了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体现了列宁对小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小男孩的诚实和天真。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列宁是一个爱护动物、爱护儿童、懂得保护儿童心灵的人,男孩是一个知错就改、诚实的人。 79.《灰雀》一文写列宁发现丢了一只灰雀之后,通过耐心引导男孩,使男孩放回了灰雀,表现了他对男孩的尊重和爱护。 80. 灰雀飞回来了,说明男孩及时改正了错误,是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表明他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 81.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说明白求恩大夫工作的环境危险,也表现了他不怕牺牲,坚守岗位的精神。 82.“手术台就是阵地”是把手术台比作阵地,表现出白求恩大夫严谨负责的敬业精神和面对问题冷静沉着的处理态度。 83.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84.1939年春的齐会战斗时,白求恩同志为了抢救伤员,冒着生命危险,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 85.本学期我们领略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怀:“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 霜枝”, 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跃然纸上。“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层林尽染的绚丽景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写出 了天门山的磅礴之美。“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表现了西湖的柔和之美。 86.祖国的山水让人流连忘返:西沙群岛美丽富饶,小兴安岭物产丰富,海滨小城美丽整洁。 87.童话世界让人充满感动:读《去年的树》,我明白了:要信守诺言,珍惜友情;读《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我了解了老屋具有乐于助人的品质。 88.课文中人物的优秀品质让人敬佩:小时候的孙中山不懂就问;列宁循循善诱;司马光在危急时刻,持石砸缸救出了落水的孩子;英子在大家热烈而持久的掌声的鼓励下,找到了自信…… 89.动物朋友的可爱也让人忍俊不禁:搭船的翠鸟,带刺的朋友——小刺猬。 90.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认识了不懂就要问的孙中山,爱鸟更爱孩子的列宁,砸缸救友的司马光,把手术台当作阵地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 91.《在牛肚里旅行》一文让我明白要关爱朋友,帮助朋友。学习了《大自然的声音》一文,我感受到了声音的美妙。《父亲、树林和鸟》一文赞扬了父亲爱鸟护鸟。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