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婺源旅游业的几点思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关于婺源旅游业的几点思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a6e548fa0116c175f0e48b2

(四)立足富民,促进和谐,疏通了“四条增收渠道”。一是通过旅游资源带来分红收入。广大农民以资源入股,积极参与经营,并获得分红收益,得到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最为直接的收入,全县共有2908户、11191名农民参与景区经营收益分红,户均达1240元。二是通过乡村旅游业带来的就业岗位获得劳动收入。到2008年底,我县宾馆数达164家,床位达1.3万余张。全县7378户个体私营企业中从事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的有4943户,占全县个体私营企业增量的70%,比2001年净增2887户。第三产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全县各类旅游从业人员6万余人,农民身份的有23000多人,人均年收入达到12000元以上。三是通过发展农家乐、农特产品经营带来经营性收入。全县农家乐旅馆已发展到665家,营业面积达12万平方米,其中床位近万张,餐位近3万个,经营净收入平均达到4万多元。依托村落景区的发展,部分农民利用本县的茶叶、观台、竹木工艺品、特色风味食品、干山货等生态特色物产,在旅游公司的统一组织下,有序经营。全县共有各类小商店、摊店583个(家),平均年纯收入达到2.5万元。四是通过生态农业、旅游商品加工业等产业发展壮大促进收入增加。游客进入我县后,大量的饮食消费和购物消费,促进了全县特色生态产品的产业化、规模化、效益化发展。仅各类干山货年销售收入达到1300万元。全县从事旅游商品生产的企业有80多家,开发了各类旅游商品200余件。 虽然过去几年,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但当前婺源旅游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一是产品类型单一,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二是管理机制需加以完善、创新,现有旅游管理体制难以适应现阶段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三是高星级宾馆、会展和休闲度假设施数量少,难以接待大型会议等活动等。 三、婺源旅游产业更好发展的几点举措

当前,婺源旅游产业正从观光旅游向休闲会展度假旅游转变,由注重规模扩张向规模效益并重转变,由门票收入向产业效益转变,产业转型增效成为今后婺源旅游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转型成果将关系着婺源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要坚定信心,进一步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今年6月,省委、省政府在南昌召开了全省旅游产业大省建设工作大会。会议在我省历史上首次提出并确定了建设旅游产业大省这个发展目标。大会对全省旅游产业的发展尤其是重点旅游县(市、区)提出了新的要求。近两年,井冈山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旅游经济发展很快。2008年,井冈山接待游客已超过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亿元。婺源作为江西绿色家园的典型代表,当前尤其需要提升发展旅游经济的力度和水平,全力打造世界著名乡村风情经典,进一步提升婺源乡村旅游在国内及国际的影响力。为此,必须提高对发展旅游产业重要性的认识,继续坚定不移地把旅游产业作为婺源的第一大产

业来抓,不断增强旅游产业发展的合力。

(二)要加强管理,确保旅游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婺源在全国来说都是个“特殊”的景区:从大的方面来看,全县2947平方公里土地都是景区,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县为整体命名的国家3A级旅游区;从小的角度来说,众多古民居、古村落很散落在县内各地,很多景区本身就是一个古村落,管理难度很大。近年来,县内一些重点景区、部分未开发的古村落,出现了乱搭乱建、乱摆乱放、乱扔乱排等现象。为确保我县旅游产业能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一方面,加强对旅游环境的管理。相关乡镇村和部门要严格按照《江西省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要求,切实加强对古村落保护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管理。另一方面,创新旅游管理机制。婺源现有旅游管理体制难以适应现阶段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为了保护和利用好旅游资源,协调各方利益形成合力,整体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需申请成立强有力的旅游管理机构强化旅游管理职能,进一步提升婺源旅游的内在竞争力。

(三)要创新思路,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增效。围绕“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会展旅游转变,打造国内外著名旅游目的地”的定位,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拓展发展空间。一是结合京福铁路婺源火车站新片区开发,对《婺源县旅游产业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编制《全县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二是重点推进千年古城保护性开发、高星级白石度假酒店、牛角湾休闲度假酒店、夕阳红颐养居等休闲度假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大集团投资旅游开发项目;三是进一步加快江湾、汪口、李坑、思溪延村、江岭等重点景区的二期建设步伐,丰富旅游产品结构;四是在主攻国内客源市场的同时,突出台湾、香港、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境外重点客源地的宣传推介,提升婺源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要实现产业融合,进一步扮靓婺源城乡环境。一是将油菜种植与美化乡村相结合,打造“油菜花景观”。继续培育“油菜花景观”,壮大“油菜花经济”,加大奖励力度,创新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全县上下种植油菜的积极性,全力培育油菜花景观。二是将花卉种植与美化乡村相结合,打造“四季花带景观”。创新旅游发展思路,借鉴培育油菜花景观的经验,按照四季的特色,结合婺源的实际,再打造出一个类似油菜花景观的其他季节的花海景观,逐步建设四季“花海婺源“。以打造新的花带景观为切入点,扮靓旅游大环境。

经过近十年的倾力打造,婺源的乡村旅游业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在上级党政的关心下,在全县人民的支持下,再经过若干年的共同努力,婺源2947平方公里土地将日益变成一个美丽迷人的“世界最大生态文化公园”。“中国最美乡村”的品牌声誉将越响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