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2010年9月—2011年1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2010年9月—2011年1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a763e7a168884868762d677

充分呈现,文化传承与文化创造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上海世博会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文化交流是经济互动的重要内容,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价值观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与时代共进,中国馆内“流动”着的《清明上河图》,展示着“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我们在学习以一种国际社会所熟悉的交流方式,向世界呈现一个真实的中国。中国现代化走到今天,先进落后并存,新旧矛盾交织,面临发展中的许多问题。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但是,中国有责任、有智慧、更有担当,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建设好自己的国家,也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中国需要放眼世界,世界关注中国发展,在世界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中国应该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近5个月的激情演绎,上海世博会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在走向未来的漫漫征程上,中国要向世界呈现与贡献的,不仅仅是“中国制造”、中国东道,还有充满东方智慧的创新、创造以及和谐发展理念,这将引领着中国继续与时代共进,与世界同行。

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广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系列评论之十一

先进和优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特征和追求,也应该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通过党内带党外、党员带群众,在全社会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基层党组织创先进要和本单位创先进结合起来,要以党组织和党员的创先争优来影响群众、感染群众、带动群众,使一个单位的所有成员在集体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中获取动力,共同为争当先进单位、创造优秀业绩贡献力量。 党员争优秀要和带动群众争优秀结合起来。党员个人争优秀还不够,还要把身份亮出来,作用发展出来,形象树立起来,通过自身的争优秀激发所有成员的工作热情,让原来工作积极的更有干劲、工作一般的有压力、工作落后的有紧迫感,并最终见贤思齐。

在创先争优的过程中,还要坚持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妇建,以基层党组织的创先争优活动带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广泛开展创建先进集体、争当先进个人活动。这样,党员、干部带头,全社会人人追求进步、

41

个个争当先进,形成你争我赶的热烈氛围,创先争优才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才有更大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

共同的选择 合作的典范

——纪念中非合作论坛成立10周年

10年前的今天,“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隆重开幕,宣告中非合作论坛的成立。中非之间由此搭建起集体对话的崭新平台,中非合作正式步入机制化轨道。

中非合作论坛的成立,是中国和非洲国家积极应对全球化挑战、携手谋求共同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选择。这一选择根植于中非共同的历史遭遇和战斗友谊,体现了中非共同的发展使命和战略利益。论坛把具有悠久交往历史和深厚传统友谊的中国和非洲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中非成为相互支持的好朋友、真诚合作的好伙伴、情同手足的好兄弟。

10年来,在中非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非合作论坛机制更加成熟,内涵日益丰富,成为新时期引领中非关系发展的一面旗帜。特别是2006年11月胡锦涛主席与非洲领导人在论坛北京峰会上一致同意建立“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新时期中非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

10年来,中非合作论坛成果丰硕。中国政府在全面落实历届论坛部长级会议特别是北京峰会八项援非举措的基础上,又在去年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推出了新八项举措。中国跃升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非洲成为中国海外第四大投资目的地,中非各领域合作全面推进。中国援助遍及非洲每个友好国家,惠及千家万户:一座座中国援建的学校、医院拔地而起,一条条中国承建的公路连接城乡,一批批中国医疗队深入非洲城市农村??

中非合作论坛不但得到非洲朋友的高度评价,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成为南南合作和国际社会对非合作的响亮品牌。10年来,在论坛推动下,

42

中非关系快速、稳定、健康发展,世界为之瞩目。新形势下,许多国际朋友都在努力解读同一个问题:中国为什么在非洲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传统友好是基础。从中国帮助非洲培训争取民族解放的“自由战士”,到非洲国家支持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从中国建设者用血汗浇筑坦赞铁路,到中非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化拓展,中非友谊经受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考验,历久弥坚。

平等相待是关键。中国向非洲提供援助和开展经贸合作,严格遵循真诚平等原则,以促进中国和非洲的共同发展为目的,不输出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以援助为手段干涉非洲国家内政,不居高临下和颐指气使,不谋求特权或“势力范围”。这体现了中国对非洲的尊重,赢得了非洲对中国的信任。

互利共赢是核心。中国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同非洲国家开展合作,不仅给非洲国家带去了资金、技术和经验,使非洲国家资源和人才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帮助非洲实现了发展,改善了民生,而且也为中国自身的发展提供了资源和市场支撑;中国发展了,反过来又向非洲提供更大的帮助。中非合作不仅对非洲有利,也对中国有利,更是对世界有利。

开拓创新是动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而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不公正不合理的方面还未得到根本性转变。中非关系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不少严峻挑战。过去的10年,中非合作论坛之所以长盛不衰,越办越好,是因为它始终不满足现状,不断创新中非合作的途径和方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非双方只有不断探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永葆论坛活力。

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没有非洲的发展,就没有世界的繁荣。巩固和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内

43

容,也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一环。展望未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中非双方的共同呵护下,中非合作论坛一定会不断发展壮大,中非关系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人民日报评论员:让人民受益,才能让人民满意

创新管理体制,率先在全国组建党的社会工作委员会、政府的社会建设办公室;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枢纽型”社会组织协调机制;出台系列文件,初步形成新的政策体系框架;推动实践创新,率先实现医疗保险制度、社会养老制度城乡一体化??近年来,“首善之区”北京市在社会建设领域不断推出首创之举,积累了值得深思的“北京经验”,其中最重要一条,是紧紧围绕人民需要不断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新挑战。在新形势下,有大量“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据不完全统计,北京70%以上的单位、人群在老体制之外的社会领域。社会建设如何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体系,丰富实践形式,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和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成为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北京的经验启示我们,社会建设如同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一样,要走改革之路,要在创新中闯出新天地。

与时代同行,才能与社会共进。创新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关键,是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的变化。北京市之所以在社会建设上取得诸多突破,就是因为他们能主动把握时代脉搏,认真研究群众需求,在管理思路和体制机制上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实践证明,无论是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还是探索完善全社会动员和参与的社会建设机制,都是与时俱进、行之有效的做法,使得社会建设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

让人民受益,才能让人民满意。“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社会发展的美好蓝图要化为现实,需要激发全民热情。北京市社会建设之所以赢得了首都人民的认可,正是因为他们紧紧围绕“民生”这个重点,让群众在参与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共享成果、得到实惠。“北京经验”告诉我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