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故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数学小故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a7dea0a581b6bd97f19ea9f

师:如果换上不同的字母,怎么叫呢?(指名说说)

师:让我们用最快的速度画一个三角形ABC。(同时,教师在黑板上也画一个三角形ABC) 三、实验解疑,探索特性

师:在我们生活中,用到三角形的地方很多,你们看(课件出示:自行车、篮球架、电线杆),你发现了什么?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把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呢?(学生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的说法都有道理。现在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看。教师拉动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一个三角形,我请两个同学来拉拉看,(指名)感觉怎样?(拉不动)拉不动说明三角形具有怎样的特性?(稳定性并板书)

师:正是因为三角形的这一特性,所以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广泛,你能举个例子吗?(房顶做成三角形的,台历、斜拉桥、吊车)

师:刚才我们发现四边形容易变形,你能想办法让这个四边形也拉不动吗? (指名说)为什么?(教师演示)

师:知道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你能来运用吗? 巧手实践。

(1)学校的椅子坏了,有点摇摇晃晃,谁能利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想个办法把它修好? (2)路边的小树被风刮倒了,要把小树固定住,可是路边只有一根木棍,怎么办呢? 四、教学三角形的高

师:我们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所以人们常常把很多物体设计成三角形。(出示图片:斜拉桥。) 师:在这座斜拉桥上你看到了什么?

要想知道这座斜拉桥从桥面到顶端的高度你准备怎么测量?在同学们的桌子上也有一幅这样的图,先想一想,四人小组讨论,可以在练习纸上操作。

集体讨论交流。

师:同学们都想到了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这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我们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师:请你想一想,该怎样作高,试着在刚才画好的三角形ABC内作出一条高,并标出它所对应的底,比一比,谁作的高最规范、最漂亮。

(学生尝试作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交流作高的过程。教师示范画出一条高。(一边演示,一边讲解:画三角形的高,其实就是过直线外一点画直线的垂线段。)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它们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发现底和高是互相垂直的,三角形的高就是过一个顶点作对边的垂线段。) 教师小结:对,三角形的底和高是互相垂直的一组线段。

师:出示教材第81页上的三角形。提问:这是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吗?在这个三角形中,你还能画出其他的底和高吗?

学生在书上操作,然后评议交流。三角形有几条高?

小结:无论什么样的三角形都有三条高,只是他们的高各不相同。 你能给这两个三角形画高吗?(练习纸上画高) 五、总结评价,质疑问难

这节课你获得了什么知识?你对三角形有了哪些进一步的认识?

约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约分的方法。 2.掌握最简分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 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并能够准确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互质数。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135÷5 52÷13 33÷3 56÷7 99÷3 45÷9 66÷11 24÷8 36÷12 125÷5 2.投影出示下列各题,学生自由回答。 (1)说出能被2、3、5整除的数有哪些特征? (2)说出下面每组两个数的公约数。 18和 24 12和 30 9和 72 (3)指出下面哪两个数是互质数。 3和8 12和8 5和2 7和4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出你的根据。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例1.把 化简。

1.启发学生思考化简的实际含义。

教师提问:看到例题1这个题目,你想做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把分数的分子分母都变小。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把 化成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 2.分组讨论:结合分数的基本性质,怎样将 化简?

(1)分母24、分子18有公约数2,先用公约数2去除分子、分母 (板书: )

(2)9和12还有公约数3 (板书: )

教师明确:分子和分母是互质数就不能再化简了,这种过程叫约分。 3.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约分的意义。 板书:

4.揭示最简分数的概念。 5.反馈练习。

指出下面哪些分数是最简分数。 (二)教学例2. 例2.把 约分。

1.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师生共同小结:在约分时要把分子、分母的公约数记在脑子里,直接口算,通常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