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社会进步观看我国社会发展代价问题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从马克思社会进步观看我国社会发展代价问题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a916cecc850ad02de8041d3

宽松的。根据《羊城晚报》报道:2009年,全世界都面临金融危机,但深圳市政府计划安排的年度政府投资预算却创新高,达到596.6亿元,报纸用以报道的标题是“一年600亿,怎么完成它?"该报道还指出,深圳政府投资完不成(按笔者理解:就是有钱没处花)是个“老大难”问题;据深圳发改局透露,近几年的政府投资项目中,只有2008年超额完成了目标,其他年度都未能完成任务。①假如省政府能将广州、深圳等市一些不算很是急用的资金收回统一调配,将其用以扶持东西两翼和北部地区的欠发达市、县,他们就不用为了解决财政困难,不会为了解决吃饭问题而去不顾后患地招商引资,牺牲环境。笔者家乡一一阳春是个县级市,风光优美,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但是大自然赐予的一座座千姿百态的石山却被挖来用于制造水泥,真是令人心痛。第三节化解矛盾,净化风气,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从前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根据马克思社会进步观,社会进步悖论以及发展代价的最终解决办法是实现共产主义。现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社会进步悖论和发展代价问题的解决办法也就具体化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厶Z;o马克思指出:“社会不是由个人构成,而是表示这些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关系的总和’’。圆这表明,社会不是由一个人,而是由许许多人构成,个人只是社会的极小极小分子。马克思又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和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彼此发生关系的个人的世世代代是相互联系的,后代的肉体的存在是由他们的前代决定的,后代继承着前代积累起来的生产力和交往形式,这就决定了他们这一代的相互关系。总之,我们可以看到,发展不断地进行着,单个人的历史决不能脱离他以前的或同时代的个人的历史,而是由这种历史决定的”回。这又表明,人与人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相互作用的,一个人的发展∞参见《羊城晚报》2009年2月26日第AIO版。o《马克思恩格斯伞集》第46卷(.1:册),人民}{1版社1979年第1版,第220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fll版社1960年第l版,第515页.39取决于和他直接和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同代人,甚至前代人的发展,他人的发展对个人自己的发展影响极大。马克思还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还写道:“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现时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回。这又表明个人的发展与他人的发展并不是敌对的和矛盾的,二者之间可以相互协调,和谐进行,从而使社会发展总体达到完美。恩格斯也发表过类似的“和谐观”,他认为:“自然界中死的物体的相互作用包含着和谐和冲突;活的物体的相互作用则包含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合作,也包含着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斗争。因此,在自然界中绝不允许单单标榜片面的‘斗争’”圆。从上边的经典论述可以看出,马克思和恩格斯从不同的侧面阐述了人与人之间所具有的普遍联系,人与人之间的发展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都必须和谐、合作,共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为我们提出了一种“和谐发展”的理念,这种理念是科学和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与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异曲同工,其实,我国自古至今也一直流传着这种和谐理念。早在尧、舜、禹时期,当时的部落首领更替就实行“禅让制”,人与人之间倡导合作、和谐。据《礼记》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广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单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为大同。"@上述时期被后人称为理想的“大同”世界,“大同"(其实是和谐)理念自此进入人心。后来,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④以及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④等和谐合作理念,并使儒家学说成为各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459页.。‘马克思想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652页.?‘礼记.礼运).。‘论语.子路)。个朝代统治者的正统理念。可以说,和谐理念的提出为我国历代繁荣富强发挥了应有的促进作用。正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以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为指导,我国新一代领导人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标志着我党的和谐社会发展理论、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基本形成。他全面系统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圆和谐社会理论是我们党立足于我国当前国内外形势,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紧密相结合的产物,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再次突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的创造性提出对于我国化解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解决社会发展代价问题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为此,我们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全民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和共产主义信仰教育,倡导协作、和谐的社会风气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合作、和谐是极其重要的。但建国以来,我国大多时候都片面理解了马克思的“矛盾’’论,片面强调矛盾的对立性,认为只有矛盾才能推动发展,最典型的就是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马克思主义既强调矛盾的对立,又强调矛盾的统一和相互转化,矛盾并不一定推动社会发展,而只有矛盾的适时合理解决,才能推动社会发展。中山大学刘森林教授在探讨矛盾与制度问题上,经过深入研究指出:矛盾并不必定推动发展;矛盾肯定不是影响发展的惟一因素;矛盾对发展的推动至多是①《孟子.公孙}l下》。。胡锦涛《曲: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k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6月27日第l版.41一种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要使矛盾推动发展的可能变为现实,还需要一些其他因素或条件的配合才行。固刘森林教授还进而指出:中国发展的可持续性,其关键的问题与其说是环境保护,远不如说是创造一种能够防止出现历史上一再出现的大动荡大滑坡的新制度;在这个意义上,发展应将看作是各种共同体的人们通过各种社团来解决其集体问题能力的扩大。发展并不仅仅是财富的增加,也不只是就业、贫困、公平等状况的改善等,更主要是主体之间通过协商、联合而解决他们所面临问题的能力的扩大。总之,不是矛盾,而是对矛盾的适时合理解决才能成功地推动社会发展。圆刘森林教授的上述结论是通过一系列严谨科学的逻辑推理得出来的,其突破性地首次指出了不是矛盾,而是对矛盾的适时合理解决才能成功地推动社会发展,中国发展的可持续性关键在于各种共同体的人们通过各种社团来解决其集体问题能力的扩大。笔者认为,这一结论是非常正确、科学的。而且,根据笔者的理解,矛盾的适时合理解决就是达到“和谐”状态,这一结论也说明了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全民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和共产主义信仰教育,倡导协作、和谐的社会风气。抓政治思想教育是我们党的一项优良传统和致胜法宝,但是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原有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不少已经过时、落后,因此要想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方法方式必须因时而化,加以创新。也要结合新形势,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和共产主义信仰教育的内容,重点突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荣辱观教育,狠批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潮,倡导匡扶正气,诚信经营,和谐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全民思想健康向上,自觉抵御种种不良习气,使到社会风气得到根本性净化。二、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①参见刘森林‘发展哲学引论>,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86页。喜参见刘森林‘发展哲学引论>,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08-209页。。‘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页。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