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电子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西师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电子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ad2119c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16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电子教案

第一单元 分数 分数的意义(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的例1以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知道分母、分子的含义和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生活中分数的广泛用途,会用分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中秋节到了,小华家买了很多月饼,分月饼的任务当然就落到小华的身上了。你看,小华一会儿就把这几块月饼分好了。你能用分数分别表示这些月饼的阴影部分占一个月饼的几分之几吗? 多媒体课件展示:

等学生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集体订正。

[简评:应用分月饼的情境,唤起学生对原有相关知识的积极回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理解单位“1”

师:第二天,小华的爸爸又买回一盒月饼共8个,并且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月饼的要求。 课件演示:爸爸对小华说:小华,你把这8个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吧。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小圆代替月饼,帮小华分一分吗? 等学生分好后,抽一个学生分的小圆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1 师:这时,小华的爸爸又提出了问题。

课件演示:爸爸对小华说:每个人得的月饼是这8个月饼的几分之几呢?

引导学生理解把8个月饼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是这8个月饼的14。

师:老师也有个问题,刚才小华分出了1个月饼的14,这儿又分出了8个月饼的14,同学们看一看,这两个14表示的月饼数量一样吗? 多媒体课件演示下面的月饼图:

引导学生理解两个14代表的数量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引导学生说出前一个14是1个月饼的14,而后一个14是8个月饼的14。课件中随学生的回答在图形下出现相应的文字。

师:对。前一个14是以1个月饼为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而后一个14是以8个月饼为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平均分的整体不一样,对分出来的每份数量有影响吗?

让学生意识到,整体“1”的变化对每份的数量是有影响的。以1个月饼为整体“1”,每份就是14个月饼;以8个月饼为整体“1”,每份就是2个月饼。

[简评:把分月饼的情境贯穿于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进行前后知识的比较,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主动掌握新知识。]

师:像这样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分数还很多,请同学们看一看下面这幅图。 课件出示第2页的熊猫图。

师:这里是把多少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请分一分,并填空。

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要求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每个分数分别是以什么作为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 师:通过上面的研究,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分数都是以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

师:像这样由一个物体或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板书单位“1”的含义。

师:把12个学生看作一个整体,其中的6个学生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这里是把谁看作一个整体? 教师再举两个例子,深化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 2理解并归纳分数的意义

2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些小棒,把它们平均分成5份或6份,想一想,其中的1份是全部小棒的几分之几?其中的2份呢?其中的3份呢?

学生操作后回答,如:我拿了10根小棒,把它平均分成了5份,每份有2根小棒,这2根小棒是10根小棒的15。2份有4根小棒,这4根小棒是10根小棒的25?? 师:想想自己操作的过程,你能说一说什么是分数吗?

学生讨论后可能这样表述: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1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但是这句话中出现了两个“几份”,所以我们一般把前一个“几份”说成是若干份。

归纳并板书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试一试: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师:看看最后(五星图)这个分数,请同学们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

生:这个分数表示把15颗五角星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3份占这个图形的35。

师:把15颗五角星平均分成了5份,其中的1份占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生:15)其中的3份呢?(生:35)35是由多少个15组成的?(生:3个)所以,35的分数单位是15,35里面有3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说一说:37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56,910呢?

[简评:采用操作与思考相结合的方式,促使学生手、脑、口并用,通过多种感官的协调配合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 3说生活中的分数

师:分数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书上第3页课堂活动中的两个小朋友正在说生活中的分数,你们能像他们这样说一说生活中的分数吗? 学生说生活中的分数。 三、课堂小结 (略) 四、课堂作业

1第4页课堂活动第2题。 2练习一第题。

分数的意义(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页的例2、例3以及相关的练习。

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2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理解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获得价值体验,从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13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34又表示什么呢? 2什么是分数?

3用200cm2的纸板做8个学具,平均每个学具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纸板? 二、导入新课

师:最后一个小题同学们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生:除法。

师:为什么用除法呀?

生:因为要把200cm2的纸板平均分成8份。

师: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要用除法计算,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除法和分数有没有联系,有什么联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板书课题)

[简评:通过对分数与除法的复习,唤起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积极回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认知准备;同时通过除法意义和分数意义的比较,让学生初步感知除法与分数是有联系的,并由此引入新课的学习。] 三、进行新课 1教学例2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

师:把4m的长度平均分成5份,每份的长度是多少?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研究:一方面想一想用算式怎样计算;另一方面想一想用分数表示每份的长度。 (板书:用算式计算用分数表示)

师:同学们可以从中选一个问题来研究,一会儿老师听听你们的意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