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寿乾-舒针疗法针具设计思想及临床基本应用研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包寿乾-舒针疗法针具设计思想及临床基本应用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ad6d21676c66137ee06193b

舒针疗法针具设计思想及临床基本应用研究

包寿乾

(北京中医药大学1008信箱 100029 )

【摘要】 舒针疗法是以中医针眼外科理论体系与治疗思想为基础而创立的一种经皮闭式微创治疗技术,该疗法使用独创的舒针针具对慢性疼痛病等多科疑难病症利用舒胀、舒压、舒挛、舒僵等特效治技取得独特的临床疗效,结合现代医学独创了人体慢性痛症与植物神经性疑难疾患特定穴的选取诊疗体系与重要的治疗规律。舒针疗法融会了中医外科与针刺领域其他特种针疗法操作精华,是针刀等特种针疗法和传统针灸治疗替代性的全新发展和补充,其创造性的将中医针灸针和西医手术刀的功效成功的集于一体,从而使针刺治疗和闭式微创手术治疗巧妙的达到统一,开创了中医外科与针灸治疗史上的新篇章。

【关键词】 舒针 舒针疗法 闭式微创术 方法 研究

Abstract:Shu surgical needle acupuncture is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and treat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idea and the creation of a closed percutaneous minimally invasive therapy, the therapy uses acupuncture needles original Shu diseases such as chronic pain, difficult cases the use of multidisciplinary Shu expansion, diastolic pressure, Luan Shu, Shu stiff and other special effects techniques to achieve unique clinical treatment efficacy, combined with modern medicine has created a unique body of chronic pain and autonomic disorders difficult the selection of specific points important therapeutic treatment system and the law. Shu mix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acupuncture field surgery and other special needle therapy is the essence of so spec acupotome ial acupuncture and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alternative new development and additions to its innovative Western medicine and acupuncture needle scalpel the effectiveness of success in one set, so that the acupuncture treatment an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treatment of closed clever to achieve a unified, creating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urgery and a new chapter in the history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Key words: Shu-pin;Shu acupuncture ; close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ethods ;Research

1 概述

舒针疗法是以作者提出的中医针眼外科理论体系与治疗思想为基础而创立的一种经皮

[1]

闭式微创治疗技术。该疗法在中医针眼外科提出的肌肉短缩学说、脊柱僵硬学说与神经过

[2]

敏学说三大理论基础上,结合作者创立的“弓弦理论”体系,独创了人体慢性痛症与植物神经性疑难疾患特定穴的选取诊疗体系与重要的治疗规律,对慢性疼痛病、慢性软组织损伤与骨关节病、皮肤病、肛肠病及部分内科杂病等多科疑难病症提出了“舒胀、舒压、舒挛、舒僵”的对症治技,并由此创新发明了舒针针具,遂将此疗法经检索后命名为舒针疗法。 2 舒针设计思想的形成

依据舒针临床诊疗机制的要求,舒针系列针具的设计思想必须体现如下作用原理和功能要求:①能够快速无痛刺入皮肤,满足皮下、肌内、骨突起、关节骨缝、骨面、囊及腔内、血管神经周围等各种特定穴部位和解剖层内的进针要求,尽可能减小进针阻力及进针带来的痛苦,进针快速方便;②能在机体最小损伤程度内方便、安全的完成进针与刺切手法,尤其在进针与摸索定位过程中应避免刺切造成重要组织损伤;③能够方便、有效的完成术灶区锐性切割手法,保证手术的预后效果;④能够完成钝性分离手法,保证重要血管神经的安全性;⑤能够完成部分肌纤维组织或病理组织的勾出手法,有效治疗纤维增生疾病;⑥能够完成软组织或骨质撬拨手法,有效配合矫形治疗。

[3]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同类针具有多种带柄的小针刀类器具和不带柄的三棱针、锋钩针、埋线针、针灸刀、新九针等特种针。带柄的小针刀类器械由于特定的手柄约束,施术时不能灵活的运动手指在一个体位下完成相关的操作治疗,且所有小针刀均在针体前面开刃,这样不但使针具在施术时进皮困难(尤其在四肢末端施术时),在治疗中盲视下不断的提插刺切,更会造成许多不应造成的组织损伤。而三棱针、锋钩针、埋线针、新九针中的铍针、鑱针等

针具只能按照特定要求完成穴位刺络放血、割治挑治、肠线植入等特定任务,针柄虽可灵活转动,但操作有非常严格的特定动作限制;另外这些针具的针体和针刃只能按设计要求完成一种特定操作治疗,不能他用,更不可能用于针眼外科舒针所发明的各种微创治疗术式。

作者前后历经两年多设计制作了十多种针具,但或因传统理论认识的约束,或受现有各种针具的实体思维影响,经临床开放手术中针切试验和实际操作使用,均感欠缺,总觉得设计的这些针具要吗和现有一些针具相似雷同而没有特点,要吗无法充分体现舒针施术要求。2003年北京SARS(非典)防治后期放假休息期间,一次带孩子去北京大堡台汉墓玩“考古小奇兵”的科普游戏活动,在沙坑里体验考古挖掘时,受到“考古铲”的使用启发,突然灵感涌现,终于蹲在考古沙坑里在节目单上完成了舒针的设计思想与系列草图(图1.1、图1.2)。

舒针在广泛吸收和借鉴其他同类型器具优点的基础上,遵从科学原则,依据生物力学原理和经皮微创手术要求设计而成,从临床解剖角度进一步满足了筋膜间室、骨膜内及关节囊内减压的技术要求,满足了锐性切割和钝性分离相结合的松解术要求,为在同一解剖层内闭式施术提供了可能性。尤其在慢性疼痛治疗中可根据病性、病位针对性的选择不同型号舒针做针刺施术或闭式手术,满足了临床各种治疗的要求,使安全性与有效性得到最大保证,它既可以在临床代替其他带刃特种针独立使用,也是针眼外科学最基础的配合施术工具,其创造性的将中医针灸针和西医手术刀的功效成功的集于一体,从而使针刺治疗和闭式微创手术治疗巧妙的达到统一,开创了中医外科与针灸治疗史上的新篇章。

3 舒针规格性能及使用范围

3.1 产品性能 舒针按施术目的设计为两大类,及普通型舒针和多功能舒针。舒针疗法中以普通型舒针为主要施术工具,多功能舒针则主要应用在针眼外科手术中。普通舒针由针柄和带刃针体两部分组成。针柄依据生物力学原理和经皮微创手术要求进行了更加科学性的设计创新,按施术操作有效性、方便性和视觉完美性设计为园棒滚花中央开定位面(槽)的形式,满足了施术中不用转动手腕而只需根据需要在持针的手指间轻轻转动手柄园棒即可调整各种操作术姿的目的。针刃设计为三角剑形,前方呈三角两边带刃,后面两边与针体相续处为园钝形,即保证了施术时破皮的锋利性,同时更有利于完成刺切、划割、挑割、铲拨、钝分等手法,更好的保证了施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小了刺切中不必要的损伤,更有利于完成舒压、舒涨、舒挛、舒僵及矫形治疗的各种目的。针体材质和针刃开口的工艺均按显微外科器械要求生产处理(图1.3)。针柄在显微镜下监视应无明显毛边、气泡等缺陷。针体由镍钛合金材料制成,针刃应锋利,无卷刃、崩刃观象;针体应有弹性,经弯曲15度后不得有变形,弯曲45度后不得产生断裂现象。针体表面应清洁无杂物。针体与针柄连接应牢固且不得有明显歪斜。

3.2 规格型号 普通舒针按针体粗细和施术要求分为四型(图1.4),每型16支装,按针杆长度尺寸分为1#、2#、3#、4#四个规格,每套64支针。手术使用时必须保证高温或浸泡无菌消毒和在洁净环境下操作使用(图1.5)。普通舒针产品型号与针杆尺寸为(表1.1):

普通舒针产品型号与针杆尺寸对照表(表1.1) 类型 (针杆直径mm) 规格 (针杆长度cm) Ⅰ型 (φ0.8mm) 3.5cm 5.0cm 6.5 cm 8.0 cm Ⅱ型 (φ1.0mm) 3.5 cm 5.0 cm 6.5 cm 8.0 cm Ⅲ型 (φ1.2mm) 3.5 cm 5.0 cm 6.5 cm 8.0 cm Ⅳ型 (φ1.5mm) 3.5 cm 5.0 cm 6.5 cm 8.0 cm 1号 2号 3号 4号 多功能舒针针杆直径为φ1.5mm和φ1.8mm两型,针形分别为针锯、针勺、小针钩、大针钩、针刀、针碮、针铲、挑割器、针拨子及针剪、针钳,主要用于针眼外科手术操作。

[4]

3.3 适用范围 本产品经皮直接刺入手术病人的病变部位进行刺切、推摆、撬拨内手法,达到病灶部位舒胀、舒压、舒挛、舒僵与矫形治疗目的,适用于所有针刺治疗及针眼外科基础性闭式微创手术,如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部分骨质增生症疾病、四肢关节与颈腰椎病、某些运动系统疾病引起的后遗症及其它内科相关疾病等。

4 舒针基本操作规程

4.1 舒针疗法十步操作规程 ①定病位→②辩性质→③探痛点→④明深浅→⑤标投影→⑥定术式→⑦选针具→⑧明入路→⑨保无菌→⑩防感染

4.2 舒针疗法三种手术入路(进针方法) 舒针是针眼外科手术操作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其进针原则为“加压刺入法”,具体进针手法按施术目的和针体与术灶部位皮肤之间的方向分为三种方法,分别为:①直刺法:与皮肤垂直进针,是深部组织施术时保证针具能够安全、准确的进入到施术部位的方法。 ②斜刺法:与皮肤呈30-70度角进针,是中深层软组织中施术时的进针方法。③平刺法: 与皮肤呈5-15度角紧贴腱鞘、皮下、骨缘等进针,是肌腱、筋膜等浅层软组织中施术时的进针方法。

4.3 施术内手法:按手术目的与具体操作方式可基本分为五种术式,分别是:

4.3.1 刺切舒胀术:软组织因短缩畸形造成肌内压增高、筋膜间室与骨膜及皮质内、关节囊内、腔内、椎管内及骨内高压症等,做刺切减压治疗;软组织较大区域的板结状、膨隆状改变在皮下及浅肌层内局限的刺切放血,较大区域内顽固性慢性疼痛的围刺、透刺镇痛治疗;脊柱相关疾病及非痛性植物神经性疾病的刺切治疗。

4.3.2 划割矫形术:神经根病与软组织粘连、结疤、挛缩等病理改变造成的肌肉短缩畸形行解剖层内、肌间隙内的锐性划割矫形及钝性分离松解治疗。

4.3.3 撬拨松解术:相叠压、相交汇的软组织肌间隙、骨与周围附着软组织、关节间隙、肌腱与环状加强韧带、骨纤维管等组织结构形成的粘连、狭窄等病理改变的钝性分离矫形治疗。

4.3.4 挑割截根术:腱膜、韧带、腱鞘、滑囊、悬浮组织等的锐性切割矫形术;鸡眼、疖、瘢痕、机化灶等病变组织的刺切分离及根系清扫术。

4.3.5 推弹钝分术:皮神经嵌压、脊神经肌门部嵌压等神经与周围血管在浅筋膜、椎旁机、腱弓、增生组织部等肌性嵌压处行神经、血管外推摆、撬拨松解术或强刺激镇痛治疗。

舒针疗法使用独创的舒针工具对慢性疼痛病等多科疑难病症利用舒胀、舒压、舒挛、舒僵特效治技取得独特的临床疗效,其治疗操作包括以上五大部分内容。该疗法也是小针刀等特种针疗法和传统针灸治疗替代性的全新发展和补充,比小针刀治疗更加安全、有效和便捷,对慢性软组织损伤、骨关节疾患、神经康复疾患、骨质增生症、脊柱源型疼痛和非疼性植物神经各科疾患等都有显著疗效。因其对各种神经性疼痛疾病的治疗尤为“气速效神”,被形象的称为“神针”。 5 临床应用与疗效评价

5.1 治疗掌腱膜挛缩症17例评价 本组病例共17例,其中男13例,女4例,病程均在3月以上。舒针治疗:根据手掌解剖结构,分别在腕前远侧横纹中点以远1cm尺侧0.5cm处和掌面2~5掌指关节中点以远0.5cm 挛缩最明显处做标记,常规消毒,点状局麻。术者一手握住2~5指,在功能位下使腱膜绷紧呈弓弦状,同时离开腱膜下神经、血管和肌腱,另一手用Ⅲ型1号舒针依次在各标记点中部与屈肌腱长轴一致平刺进针至皮下掌腱膜处,调整进针角度为30-45°,使刀刃潜行从皮下与掌腱膜间刺入,待舒针针刃越过凸起腱膜后行V型划割,针下感觉完全切断松解使手可以伸直即可,一般1-3针即可完成,术毕用碘伏棉球压迫针眼,将腕、掌指、指间关节在极限位屈伸运动4-5次,使已被切断的腱膜得到进一步松解,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挛缩组织的软化吸收。也可在各针眼内每点注入三合一痛点组织液或胎盘组织液0.5-1ml,术毕伸直位弹力绷带固定3-5天,一般1次即可治愈,严重者按2-3次分次治疗,该病舒针治疗均可取得确切的治疗效果。 5.2 治疗跖腱膜挛缩症32例评价 我们在06—08年期间,门诊先后收治32例跖腱膜综合症患者,其中:女23例,男9例,年龄最大49岁,最小16岁,病程最长14年,最短3个月;职别:商业人员17例,运动员3例,学生1例,演员模特2人,驾驶员1例,农民工4例,其他4例;病因:有明显外伤史8例,无明显外伤史24例。应用舒针针眼外科治疗,一般1-3次治愈,均收到了满意的疗效。舒针治疗:患者取俯卧位,足底朝上,足背屈位将踝部垫稳,在局麻下无菌操作,一手或助手始终将患足在跖腱膜功能位绷紧,一手选Ⅳ型2号舒针于跟骨结节前足底非承重区斜行刺入至术灶区,行划割手法,将紧张挛缩的跖腱

膜间断切割松解,感到绷紧感松弛,一般需3-5针即可完成。并发跟骨骨刺者可在跟骨前缘行钝分术,跖趾关节部有痛症者可行刺切舒胀术。术后针眼内可注入三合一松解液1-3ml,出针后压迫止血,创可贴覆盖针眼。然后一手过度背屈足掌,另一手拇指向远端顶推切断的跖腱膜残端3~4次。弹力绷带加压包扎3-5天。术后功能锻炼:每天坚持前足掌着地站立或弹跳5~10分钟。

5.3 治疗臀肌筋膜挛缩综合症14例评价 臀肌挛缩综合症又称臀肌纤维化、注射性臀大肌挛缩症、先天性臀大肌挛缩症、儿童外展挛缩综合症等。本组病例14例,其中儿童9例,青少年4例,成人1例;男性9例,女性5例。舒针治疗:患者侧卧位,将患侧大腿内收,在功能位紧张臀肌腱和髂胫束,摸清硬化肥厚的腱索,在皮肤上标定条索状物的投影及施术灶,常规消毒局麻,术者一手拇、食、中指触摸术区并固定皮肤,另一手执Ⅳ型3号或4号舒针(也可选用多功能舒针中针钩和针铲施术)于标定施术灶外缘由外向里斜行进针至术灶处,然后立起针身45-60°,调整舒针针刃与腱索走行30-45°方向,行间断划割3-5处,至手下感觉明显松弛为度,同时调整针身,使针刃平面向上,在术灶处行上下肌层钝性分离术,以便扩大术灶处松解程度。术后经针眼在术区内浸润注入阻滞混合液5-10ml,同时,在术区用剥离和抻张手法按压矫正1-3分钟,覆盖针孔后屈曲、内收、内旋髋关节,做臀肌矫形手法1分钟。术后5天内每天配合臀肌矫形手法与康复锻炼20—40分钟,严重者可配合内旋位石膏托固定一周,也可行双下肢伸直并拢位皮牵引3~5天。该病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损伤后邻近周围肌肉群广泛变性,舒针治疗一般需1—3个疗程,均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舒针治疗弥补了外科手术的不足,为中医针眼外科术的发展提供了依据和广阔的用武之地。

5.4 治疗骶髂筋膜脂肪疝12例评价 本组病例共12例,3例为双侧,共行舒针松解术15次。其中女性9例、男性3例;年龄28~60岁,病期3月到5年。治疗结果:优8例,良4例。其中7例经1次手术,3例经2次手术,2例经3次手术。舒针治疗:患者取俯卧位、臀部略垫高,术者在患侧。首先定好位置,即触到肿物、找准中心,而后利用抽吸好1%利多卡因5ml的针头从中心外5点、7点部刺人并可探刺,如遇到剧痛时,即可将麻药注入,疼痛迅即消失时说明针头的位置就在神经血管束处。此时针头可呆在原位不动,以做手术切割时的标记。选Ⅳ型3号或4号舒针从肿物基底外缘或局麻进针点刺入,直指针头方向,利用刀刃在手的感觉和盲探进行推切和左右划割。其目的就是切断从疝孔中出来的神经血管束,以消除疼痛。切神经血管时也必须要切断一部分脂肪组织,但并不要求把脂肪蒂全部广泛切断。切割神经血管时刀刃与体表保持基本平行方向稍向下切割即可。其次是切割筋膜,即将疝孔切开扩大4~5cm。在切割疝孔时必须将刀口转动90度,就是把刀口立起来,并将针身稍微抬高,以便使刀口微向下划切开筋膜2~3下。这样切才能有效地切开扩大疝孔。感觉切开松解后便可拔出针头和舒针,勿需缝合,无菌纱布包扎。手术操作有1~2分钟就可结束,一般1次治疗即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5.5 治疗顽固性下腰痛68例评价 本组共68例,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22~76岁,有外伤史者34例,有劳损史者26例,无原因者8例;单纯腰臀部疼痛者47例,疼痛放散到大腿者21例,疼痛局部触到结节或条索者29例。全部病例都作腰椎x线检查,排除了骨折、脱位、骨结核、骨肿瘤等骨病,约有1/4的病人有各种腰椎发育畸形。血沉常规化验均属于正常。手术治疗结果:经一次手术松解治疗2~3点者27例,经二次手术松解治疗1~2点者32例,经三次手术松解治疗2~3点者11例。症状完全消失者占47.8%,症状大部消失者占43.4%,症状无明显改善者占8.6%。舒针治疗:体位取俯卧位,腰骶部略垫高。按舒针治疗要求标注施术部位,即压痛点明显处和较固定的髂嵴、第四、五腰椎横突和骶髂关节周围。常规消毒,以1%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选取Ⅳ型四号普通舒针或针锯,对第四、五腰椎关节突关节或髂嵴内唇、骶骨背面筋膜附着处等部位严格按诊断确定解剖层行刺切舒胀术、划割舒挛术,注意勿损伤健康组织。术毕经针眼内可在术灶处浸润注入阻滞液5-10ml或30mg臭氧5-10ml。针眼压迫推揉1-3分钟,敷创可贴即可。手术无一例感染也没有发生其他并发症。一般经1-3次治疗均可取得明显疗效。

以上所举病例只是慢性软组织损伤中舒针特效治疗的一部分,实际上舒针治疗的适应症

[5]

基本上涵盖了各个类型的软组织慢性损伤。我们在临床实际中对急性腰扭伤、颈肩部挥鞭性损伤、旋前与旋后肌群损伤等多种急性软组织的损伤通过Ⅰ型舒针的舒挛治疗也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因此,只要严格遵守舒针治疗的机理和操作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舒针治

疗对急慢性软组织损伤都有确切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慕精阿,包寿乾.骨科微型闭合手术研究[Z].北京:北京中昌现代疼痛医学培训中心(讲义),1999:

13-23.

2 包寿乾.舒针疗法的理论基础与临床适应症[J].中国针灸,2009,29(4):335. 3 朱汉章.小针刀疗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93-114.

4 包寿乾.针刀微型外科学[Z].北京:北京中昌现代疼痛医学培训中心(讲义),1999:13-23.

5 包寿乾.舒针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的术式设计与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针灸,2009,29(6):654

—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