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蜻蜓说课稿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红蜻蜓说课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af559cca8114431b80dd8d5

《红蜻蜓》说课稿

杨溪中心小学 赵风波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第五单元《飞》的第一课时《红蜻蜓》,在本节课中我安排了演唱歌曲《红蜻蜓》。 一、说教材 1、 教材简析: 《红蜻蜓》是一首著名的日本歌曲,由作曲家山田耕作(1886—1965),时年38岁的山田耕作根据日本诗人三本露风(1889—1964)回忆童年情景的诗作谱而成。歌曲为四三拍,共八小节,短小精炼。曲调自然流畅,旋律优美,歌词朴实,感情真挚,具有梦幻般的意境和田园气息。1924年歌曲问世后,不仅在日本广为传唱,还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等各种形式,

流传到其他国家,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歌曲为大调式,整首作品为上下两个乐句的结构,两个乐句的旋律线基木相同,先上后下,节奏也基本相似,因此,给人一种朴素的感觉。 旋律起伏、深情,开始两小节从“ 5 1 3 5 ⅰ”情绪一下子发展到最高音,这在一般歌曲中是较少见的。紧接着一个六度的下行到“1”,然后经过“2”微微上扬至“3”,非常深情。第二乐句旋律的走向与第一乐句基本相同,只是没有第一乐句那样的大跳,显得较平稳。第一乐句旋律上行,第二乐句以下行作为呼应。歌曲中设置了较多的力度记号,力度变化细腻、频繁,但基本上都与旋律的起伏结合紧密。

第二声部的哼鸣,烘托了宁静而深远的气氛。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②技能目标:学生能专注地聆听歌曲,乐于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表现音乐,认识渐强渐弱记号、换气记号,能初步感受合唱的效果并尝试在欣赏中哼唱二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的第三段歌词。 ③情感目标: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情绪,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培养良好聆听习惯,感受童年带来的美好回忆。 4、教学难点:

根据力度要求自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二、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创设情境法、听唱法、对比感受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学会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

不断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等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把握歌曲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

1 (一)创设情境 导入语:同学们,欢迎大家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这节音乐课,我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动听的音乐。 播放班得瑞的轻音乐《森林狂想曲》片断。(学生跟着音乐进行自由体态律动,放松身心。)

师提问:你听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用柔和温婉的语言把学生带入

童年的美好的意境中,试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歌曲教学

过渡:童年的生活快乐而难忘,听!晚风中有传来了一阵优美的旋律—— 1、初听《红蜻蜓》感受歌曲。(播放《红蜻蜓》音频教师提问:歌曲描写了什么?给你是什么样的感受?)

2、教师播放轻音乐版《红蜻蜓》做背景音乐,学生有感情朗读歌词。 3、听教师范唱。(教师跟伴奏范唱,并划拍规范范唱。) 4、欣赏视听动画版《红蜻蜓》。(学生可以小声哼唱,尝试跟原唱划着三拍子。) 5、学唱歌曲 (1)学习歌曲曲谱。(《红蜻蜓》谱例) ①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跟琴唱曲谱。 ②教师要求学生划拍唱曲谱。(四三拍指挥图示和体位划拍法) ③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换气记号,每两小节换一次气。 ④分小组唱曲谱。 (2)合唱曲谱。(《红蜻蜓》歌曲学习) (3)学习歌词。

①教师弹琴,教唱第一段歌词。 【教师:在学唱时,提示学生注意曲谱上的换气记号、渐强和渐弱记号,做到及时换气,强弱处理得当。】

②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唱第一段歌词。 ③自学第二段、第三段。(小组内合作后反馈演唱。) 【▲教师:给学生3分钟时间,练唱一下第二段歌词。】 【▲教师:能马上把第三段歌词唱一唱吗?(小组唱或推荐代表独唱。)】 【▲注意:第三段歌词和第一段歌词的不同。】 ④教师弹琴,学生随琴分别轻声唱第二段、第三段歌词。 (4)分演唱形式演绎歌词。 ①教师为第一段设计“齐唱+领唱+合唱”演唱形式演绎歌词。(教师注意倾听学生歌唱时的音准,针对不准的音,让学生多听,使音准到位,声音谐和。) ②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属于本组的演唱形式演绎第二、三段歌词。(教师键盘伴奏或放《红蜻蜓》伴奏。)

(三)表现歌曲

1. 注意气息的运用。 歌曲《红蜻蜓》歌曲为四三拍,应用中速稍慢的速度,两小节一换气。所以对气息的运用要求较高。(四三拍指挥图示) (1)气息的练习:深吸一口气,缓缓呼出。 (2)用较弱的声音,两小节一换气,两个声部合唱第一段歌词。 (3)运用悠长的气息,两小节一换气,合唱歌曲(三段歌词连起来演唱)。 2 2. 注意节拍。 这首歌曲的节拍是四三拍,但是在演唱中,不能过分强调“强、弱、弱”的节拍规律,

如果严格按照“强、弱、弱”的节拍演唱歌曲,反而会破坏歌曲的意境。 (1)用深情、舒缓的语气轻声朗读歌词,仿佛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就用这种感觉来演唱歌曲。 (2)注意力度的变化:随音乐旋律线的起伏,力度自然地变化,但这种变化是比较舒缓

的,不能大起大落。 【设计意图】在本堂课中,我尽力使个体性与整体性相结合,这种结合体现在既有一些音乐特长生的自信表演,也有群体性的合作演唱;体现在小组化的探究与整体的共鸣。本堂课最重要的一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愿望,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对比、体验,找到解

决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性、简捷性、灵活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3. 完整演唱歌曲。(《红蜻蜓》伴奏) 跟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要求学生注意: (1)轻声演唱。

(2)气息悠长。 (3)注意力度的变化。 (4)注意高音的弱声与气息的配合处理。 (四)对比体验快速演唱 教师:由于这首歌曲的广泛传唱,如今它已有许多版本,让我们来唱一唱这个速度的版

本,给你们什么不一样的感觉?(播放快速伴奏) 【设计意图】速度、情绪的变化,能表现出不同的情境,这正好比学生在欣赏同一首乐曲时,会因个人喜好和经历的不同,产生不同的联想、感受,音乐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而

歌曲的不同情境的表现正是应证了音乐的多元化。 (五)欣赏二声部合唱结束歌曲学唱的教学(日语版《红蜻蜓》) 欣赏日语演唱的合唱曲《红蜻蜓》对比合唱与齐唱——合唱比齐唱效果更丰富、饱满、有变化。接着尝试用“lu(噜)” 跟琴哼唱二声部。最后把学生分成两大组,演唱不同声部,体会合唱效果。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聆听二声部歌曲的合唱效果,体验感受二声部合唱歌曲所表现的和声效果和艺术魅力,为第二课时学习《红蜻蜓》的二声部合唱奠定基础,

同时也是对学生音乐视野的一种拓展。 (六)课堂小结 童年的幻想正在实现,我们像小溪流出山涧,流向江河,奔向大海,伴着生活的航帆,

愿晚霞中的红蜻蜓伴我们走过春天,走过四季。 3篇二:《红蜻蜓》说课稿 《红蜻蜓》说课设计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童年是一首歌,一首幸福快乐的歌,它给我们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就与童年有关。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课《环球采风》中的歌曲《红蜻蜓》。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 一、教材分析 《红蜻蜓》是一首著名的日本儿童歌曲,由作曲家山田耕作,根据日本诗人三木露风回忆童年情景的诗作谱而成。歌曲为四三拍,一段体结构,共八小节,短小精炼。两声部和声色彩非常浓厚。全曲虽然短小,但曲调自然流畅,感情真挚,具有梦幻般的意境。抒发了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1924年歌曲问世后,不仅在日本广为传唱,还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等各

种形式,流传到其他国家,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换气记号,运用均匀的气息演唱《红蜻蜓》。 2、画出歌曲的旋律线,根据旋律线的起伏变化力度投入地演唱歌曲。 3、了解一些日本的代表音乐作品。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音乐情绪,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是:低声部的准确和谐。 三、教学理念 我的教学理念是:通过教学及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及感受美,

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 四、教学过程 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遵循音乐教学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谈话导入,感受意境美 这节课在上课前,我用二战历史作为导语,目的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接着,为了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我播放了本节课的学习歌曲《红蜻蜓》,把孩子们带入到美好的音乐意境中。通过听歌曲,学生对歌曲有了一个初步印象,然后,我让孩子们说一说歌曲的大致内容,这样做在于勾起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再次,对于歌曲的出处向学生做了简单介绍,让学

生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同时获得一些音乐常识,达到开阔视野的目的。 2、循序渐进,感受旋律美

在听完歌曲之后,首先让学生读歌词,先让轻声的自由读,然后让学 生拍着节拍根据三拍子的特点有节奏的读,记住歌词,掌握节奏。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随着琴演唱歌曲第一声部的旋律,达到基本熟练之后,让学生学唱歌词,教师做相应的纠正。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旋律的走向画出旋律线,根据旋律线的起伏变化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唱词的过程中,我提示学生:一、三段歌词中“红蜻蜓”、“红蜻蜓呀”和第三段中“竹杆尖上”这三处的演唱。(范唱)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牢固掌握歌曲主旋律,突破教学重点】 3、艺术处理,实现和声美 合唱教学不是两个声部的简单拼凑,而是让学生唱出它的和谐美。对于四年级的孩子要让他们做到两声部音色的统一,力度的均衡及声部的和谐,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因此,在教

学中我采用这样的方法练习,解决突破难点: (1)聆听低声部旋律,教师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 (2)采用灵活多变的演唱形式让学生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唱准自己声部的同时学会倾听对方声部。

(3)师生合作,共同完成合唱。 【以上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学会互相倾听、合作交流。】 4、扩展视野,陶冶情操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注重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情操。因此,我在最后,设计让学生听一听日本的其他歌曲,说说自己喜爱的童年歌曲这个环节。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之情,同时教育孩子们要珍惜童年时光,不要虚度光阴,让童年的美好记忆永远珍藏在我们心中”。结束愉快的音乐课。

总之,在这节课中,我力求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配合,共同体验,表现和享受合唱的和谐之美,通过由浅入深的递进教学,降低难点,不断突破,完成了教学目标,

激发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在潜移默化中使他们获得审美态度和价值观。 以上是我的说课设计,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篇三:小学音乐《红蜻蜓》说课稿

小学音乐《红蜻蜓》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音乐第七册第四单元《田野在召唤》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