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b153994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6

故A项正确;

B.Cu2+在水溶液中水解生成Cu(OH)2和H+,其水解方程式为:Cu2++2H2O?Cu(OH)2+2H+,故B项正确;

+

C.NH4+在水溶液中水解生成NH3·H2O和H3O+,H2O+H3O+,其水解方程式为:NH4+2H2O?NH3·故C项正

确;

D.碳酸钙是难溶物,但是为强电解质,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CaCO3=Ca2++CO32-,故D项错误; 综上,本题选D。

【点睛】D项中注意是否为强电解质与溶解度无关。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的化合物即为强电解质;

8.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中,为了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使NaOH溶液稍稍过量 B. 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是因为它能改变反应的路径,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C. 涂有防锈漆和未涂防锈漆的钢制器件,其发生腐蚀过程的自发性不相同,后者能够实现 D. 离子反应是一类不需要用活化能来引发的反应,所以反应速率很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A.测定中和热时,要让酸与碱充分反应,为了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NaOH溶液的量可稍过量,故A项正确;

B.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的原理为: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降低了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故B项正确; C.根据焓判据和熵判据分析,反应相同,所以焓变和熵变相同,所以反应过程中自发性相同,故C项错误; D.离子反应的速率决定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和离子的扩散速率,受温度影响不大,是一类不需要活化能来引发的反应,所以反应速率很高,故D项正确。 综上,本题选C。

9.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乙烯使溴的CCl4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本质是不同的 B. 分子式为C2H6O的有机物有3种同分异构体

C. 聚氯乙烯塑料最适合用来做蔬菜、水果及熟食等的保鲜膜 D. 等物质的量的CH4与Cl2反应时,生成等物质的量的CH3Cl与HCl

5

【答案】A 【解析】 【分析】

A.结合乙烯与溴水、与酸性高锰酸钾的反应方程式进行判断; B.分子式为C2H6O的有机物有2种同分异构体; C.聚氯乙烯在一定条件下释放出有害物质; D.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生成多种氯代烃;

【详解】A.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故A项正确; B.分子式为C2H6O的有机物有2种同分异构体,分别为乙醇和甲醚,故B项错误; C.聚氯乙烯在一定条件下释放出有害物质,不能用于保鲜膜,故C项错误;

D.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为多步取代同时进行,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多种氯代烃,不会只得到一氯甲烷,且HCl的物质的量大于CH3Cl的物质的量,故D项错误; 综上,本题选A。

10.已知在 K2Cr2O7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72-(橙色)+ H2O中正确的是

A. 当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时,则平衡常数一定减小

B. 当反应速率2v(Cr2O72-)正= v(CrO42-)逆时,则反应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C. 当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则溶液的pH一定降低 D. 当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时,则化学平衡一定不移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

A.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

B.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处于平衡状态; C.当溶液中碱性增强时,平衡也可以向正方向移动;

D.加入水后,溶液中各个离子浓度均发生变化,平衡发生移动;

【详解】A.平衡常数是温度的函数,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A项错误;

B.由方程式可知,当反应速率2v(Cr2O72-)正= v(CrO42-)逆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反应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2CrO42-(黄色)+2H+。有关该平衡的下列说法

6

故B项正确;

C.当溶液中碱性增强时,化学平衡也可以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此时pH增大,故C项错误; D.当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时,溶液中各个离子浓度均发生变化,平衡发生移动,故D项错误; 综上,本题选B。

A项中考查平衡常数,平衡常数是温度的函数,当温度不变时,平衡常数就不变,与平衡是否移动【点睛】无关;

11.已知A、B、D、E、F 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B

A. A和F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小顺序:A < F B. 上述五种元素中有两种元素是金属元素 C. D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DO3 D. D、E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D > E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原子半径F>E>D>B>A, F的半径最大且其0.001mol/L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溶液pH=11,则F为Na元素; 0.001mol/L 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和0.001mol/L 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溶液的pH=3,且原子半径D>A,则D为Cl元素,A为N元素;0.001mol/L B的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溶液的3<pH<7,结合原子半径可知B为C元素。0.001mol/L 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溶液的pH<3,则E为S元素;

3-+A.N和Na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N的原子序数较小, 【详解】故N的半径大于Na,故A项错误;

B.A、B、D、E、F 五种元素中只有F是金属元素,故B项错误; C.D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ClO4,故C项错误;

D.D、E的气态氢化物分别为H2S和HCl,的稳定性HCl>H2S ,故D项正确;

7

综上,本题选D。

12.探究Mg(OH)2的溶解平衡时,利用下表三种试剂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编号 分散质 备注

A. 向①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后,溶液显红色说明Mg(OH)2是一种弱电解质

B. 为了使Mg(OH)2悬浊液溶解得更快,加入过量的NH4Cl浓溶液并充分振荡,效果更好 C. ①、③混合后发生反应:Mg(OH)2(s)+2NH4+(aq)

Mg2+(aq)+2NH3·H2O(aq)

① Mg(OH)2 悬浊液 ② HCl 1 mol/L ③ NH4Cl 1 mol/L D. 向①中加入②,H+与OH—反应生成H2O,使c(OH-)减小,Mg(OH)2溶解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

2+-在Mg(OH)2悬浊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Mg(OH)2(s) ?Mg(aq)+2OH(aq),据此分析;

【详解】A.向①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后,溶液显红色说明Mg(OH)2发生了电离,但无法确定其电离程度,无法判断其是否为弱电解质,故A项错误;

B.NH4Cl溶液显酸性,能结合Mg(OH)2电离的氢氧根离子,使Mg(OH)2溶解平衡正向移动,加快Mg(OH)2悬浊液的溶解,故B项正确;

C.NH4+能结合Mg(OH)2电离的氢氧根离子,生成弱电解质NH3·H2O,所以①、③混合后发生反应:Mg(OH)2(s)+2NH4+(aq) ?Mg2+(aq)+2NH3·H2O(aq),故C项正确;

D.向①中加入②,c(OH-)减小,Mg(OH)2溶解平衡正向移动,故D项正确; 综上,本题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沉淀溶解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包括:浓度、温度、同离子效应、化学反应。结合Mg(OH)2

2+-的沉淀溶解平衡Mg(OH)2(s) ?Mg(aq)+2OH(aq),判断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如何移动是本题的突破口。

13.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