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代表人物汇总(打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代表人物汇总(打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b21b1c3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54

在条件作用的获得过程中,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十分重要。一方面,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必须同时或近于同时呈现,间隔太久则难于建立联系;另一方面,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出现的新号,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而呈现,否则也将难以建立联系。 (2)刺激泛化与分化

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

刺激泛化: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12.斯金纳

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一) 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如果一个操作(自发反应)出现以后,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增加;已经通过条件作用强化了的做作,如果出现后不再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减弱,甚至消失。 (二)基本规律

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而操作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强化

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消退 惩罚 13.苛勒

理论:完型——顿悟说 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14.奥苏塔尔 理论:

9

一、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学习分类:

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 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

意义学习的实质:将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意义学习的条件: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 接受学习的实质 先行组织者技术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知识观 (2)学习观 (3)学生观

三、学校情景中的成就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 四、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1)原有认知结构的清晰性、稳定性、概括性、包容性、连贯性和可辨别性等特性都始终影响着新的学习的获得与保持。 15.马斯洛

理论: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6.阿特金森

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17.维纳

理论:成败归因理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10

18.班杜拉

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1)强化:

一是直接强化,即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

二是替代性强化,即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 三是自我强化,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2)期待

结果期待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

效能期待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的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

(3)班杜拉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应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19.耶克斯与多德森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20. 贾德

理论: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21. 卢钦斯

理论:“量杯”试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 22. 艾宾浩斯

理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性。

23. 弗洛伊德

理论:动机说(压抑理论)——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 24. 加里培林

理论: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 (1)动作的定向阶段

11

(2)物质与物质化阶段 (3)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4)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5)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25. 安德森

理论:心智技能形成三个阶段——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26. 科尔伯格

理论: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习俗水平

第三阶段:寻求许可取向阶段 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3)后习俗阶段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27. 布鲁姆

理论:掌握学习——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 28. 勒温

理论:群动力——人们结成的群体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在不断地相互作用和相互适应的过程之中。学生在课堂管理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这些群体动力,实现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

教师的领导方式——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 29. 谢里夫

理论:群体规范形成的三个阶段

(1)相互影响阶段,每个成员发表自己对某一事物的评价与判断 (2)出现一种占优势的意见

12

(3)由于趋同倾向而导致评价、判断和相应行为上的一致性 30. 罗森塔尔 理论:罗森塔尔效应 31. 科顿

理论:教师反思框架

(1)教师选择特定问题加以关注

(2)教师开始分析收集来的资料,形成对问题的表征,以理解这一问题 (3)一旦对问题情境形成了明确的表征,教师就开始建立假设以解释情境和指导行动,并且还在内心对行动的短期和长期效果加以考虑 (4)考虑过每种行动的效果后,教师就开始实施行动计划 32. 布鲁巴奇 理论: 教师反思方法 (1)反思日记 (2)详细描述 (3)交流讨论 (4)行动研究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