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洋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b51e848852458fb770b568e

洋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

2010年10月

当前农业农村正处在改革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农业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是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农村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加快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通过深入基层,与产业基地乡镇、村和龙头企业座谈,走访大户,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建议。通过调研认为,近年来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日趋合理,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增收步伐进一步加快。

一、产业化发展现状和主要特点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有关精神,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抓手,立足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以有机农业为方向,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强力推进菜、果、药、畜、米等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培育壮大产业化经营实力,逐步建立完善市场销售体系,实行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呈现了良好发展态势。

(一)产业基地规模不断壮大。在产业基地建设中,规模化经营显现,集中连片、规模示范片(点)增多,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板块经济发展势头较好。菜、果、畜三大产业基地规模快速扩张,被省市列为基地县。止2009年,全县建立以平川9个乡镇为主的蔬菜基地,种植面积16.3万亩,总产52.7万吨,其中发展以保护地栽培为主的设施蔬菜面积6万亩,发展以大棚为主的设施蔬菜5020亩,建成东联、龙亭、戚氏、六陵渡、魏渠等蔬菜“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马畅至槐树关丘陵区为重点的柑桔产业带,累计发展面积8.8万亩,产量3.5万吨,建立标准化示范园10个,生态示范村2个;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强劲发展,饲养量127万头,出栏76万头,发展规模大户485户,规模饲养占全县饲养量的12.3%,其中万头规模猪场6个,建成戚氏、马畅2个10万头专业乡镇,张沟、东社、清凉等5个万头专业村,马畅东社、戚氏后村2个生猪养殖小区;全县种植中药材25.58万亩,产量2.8万吨,其中木本药材20.08万亩,形成了北部、东部山区乡镇厚朴、枣皮、杜仲基地,南部山区乡镇元胡、金银花、黄芩、乌药等草本药材基地和天麻、茯苓等菌类药材基地。关帝乡大西沟厚朴、华阳县坝枣皮、草庙张家坝元胡、磨子桥袁寨村金银花示范基地初步形成;发展以黑米为主的五彩稻米4万亩,建立马畅、谢村种植基地5000亩,建立标准化示范点3个,邓家湾村被确定为一村一品优质米(黑米)示范村;食用菌生产建成了以南部、北部山区为主的种植基地,常年种植20万架70万(袋)。

1

(二)主导产业效益进一步显现。依托优势资源条件,科学论证,确立了菜、果、药、畜、米等支柱产业,通过政策引导、龙头带动、科技促动等一揽子工作措施,产业增收效益显著,09年五大产业产值达12.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0.8%,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加了750元。09年蔬菜总收入3.7亿元,较上年增加了0.5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增收137元,占全县人均纯收入增加值的18.4%。其中贯溪镇东联村蔬菜效益显著,全村蔬菜生产户712户,占总户数的100%,种植面积1800亩,人均收入3007元,占村人均纯收入的83%,特别是设施蔬菜单棚(亩)年纯收入达7000元以上。柑桔挂果面积3万亩,较上年增加了0.8万亩,增收1600万元,全县人均增收44元,占全县人均纯收入增加值的13%。其中戚氏镇陶岭村种植柑桔2100亩,平均亩产达3000斤,亩均纯收入1500元,人均增收620元。生猪饲养量较上年增加了30万头,共增收9000万元,全县人均增收250元,占全县人均纯收入增加的33.3%。今年在生猪市场下滑不利的影响下,红润、和兴养殖企业及张沟村适度规模养殖仍稳定发展。全县药材产量208万吨,产值达2.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1.6%。磨子桥镇袁寨村金银花种植亩收入达8000元,效益可观。以黑米为主的五彩稻米亩产达3000元左右,较普通稻谷亩增收1300元,共增收3000万元以上。

(三)龙头企业实力稳步提升。坚持把龙头企业扶持培育作为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不断壮大企业实力,形成了以粮油、生猪、蔬菜等为主的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初步实现了产、加、销一体化格局,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一是企业规模迅速扩张。全县现有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个,其中省级3个,市级11个,龙头企业总资产5.1亿元,从业人员0.36万人,带动农户6.8万户,企业经营范围已扩展到产、加、销各个领域。二是企业实力发展壮大。围绕产业和产品开发,企业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升级达标,完善功能,建成了有机米加工、魔芋精粉深加工、无抗饲料生产和有机黑米酒生产等12条生产线,新增设备投增280多万元,同时招纳贤才,攻克生产、加工中的各种技术难题,企业生产运营顺畅,效益显著,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上缴税金及附加1554万元。三是龙头企业与产业有效对接。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化农业,坚持企业带产业,产业促企业的互动发展策略,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全县形成了贯溪蔬菜批发市场、绿源蔬菜公司与蔬菜产业对接,果蔬气调库及洋州嘉盛果业公司与果业对接,和兴农牧公司、红润公司、大秦汉生物农业公司与生猪产业对接,双亚公司与优质米产业对接,宏炜魔芋公司、新庆魔芋菌业公司与魔芋产业对接,广为薯业与红薯产业对接,朱鹮植业公司、景柱香茹专业合作社与食用菌产业对接的良性发展格局。签订订单18.2万亩,合同户3.2万户,带动增收7759万元。其中贯溪蔬菜批发市场年销售蔬菜达8万吨以上,占全县蔬菜外销量40万吨的20%,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科技创新水平逐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推进了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把标准化引入到生产、加工的过程,加快了农业农业科技进步,提高了农业整体素质。着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开发有机、绿色农业,打响“朱鹮”品牌,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全县黑米、红薯、葡萄、香

2

菇等7大类28种农产品和22万亩生产基地获有机或有机转换认证,被列为陕西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洋县黑米被国家质监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黑米种植技术被确定为国家标准,申请注册了7大类95组125种农产品“朱鹮”牌商标,并制定出台了使用和管理办法。五彩稻米、梨、蔬菜实现了航天育种,推广侧头配方施肥、三沼综合利用、发酵床养猪等实用技术26项,引进新品种22个,五彩米被评为第三届全国特种稻米金奖,早熟梨被评为全国优质梨果,黄金梨、葡萄获得奥运推荐果品。

(五)经营机制更加灵活多样。一是民营企业盘活了资源。实行多形式、多途经招商引资策略,大秦汉、吉盛、泛亚等外地企业入驻,同时一批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办企业,加大了农业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二是组织化带动了农民进入市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分散经营的农户联结起来,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全县围绕优势产业共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57个,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1.3万余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产品价格受市场影响波动较大,抗风险能力差。农产品市场起伏不定,受市场和自然灾害影响,常出现价格低迷,市场疲软,效益低下等现象,造成果贱伤农,挫伤了群众积极性,致使产业发展受阻。但在市场效益较好的情况下,群众积极性又普遍高涨,产业规模迅速扩大。08、09年由于受柑桔大实蝇疫情影响,导致柑桔销售不畅,价格低迷,农民对柑桔种植信心受挫,致使群众不愿扩大种植面积、粗放经营等现象。今年以来,生猪市场持续低迷,群众养殖积极性不高,为规僻市场风险,规模养殖相对减少,饲养量增幅不大,生猪产业较往年发展势头有所减缓。

(二)产业的规模化程度不高,效益普遍较低。在分散经营向规模化经营转化过程中,受土地流转、传统经营模式等因素制约,土地很难集中,导致规模化生产受阻,难以发挥规模效应。在近两年设施蔬菜建设中,受土地流转制约,大棚建设零散,集中连片少。

(三)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产业投入资金较大,每亩少则2000元左右,最多的设施蔬菜一次性投入资金达1.3万之多,而农民财力有限,难以规模化发展。 加之,抽水机井、动力线路、灌溉渠道、等设施老化,田间道路不通,用电价格没有执行相关标准,导致导致群众发展产业思想不定,动力不足,产业发展步伐受限。

(四)龙头企业产业链短,附加值不高。龙头企业多为原料的初加工,精深产品加工企业甚少,产品的附加值不高。

3

(五)优质产品的宣传不到位,市场影响力小。我县以黑米为主的五彩特异稻米、红薯、香菇、木耳等区域特色产品优势明显,由于宣传不到位,销售网络不健全,因而市场影响力不大,优势产品难以形成优势。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一)坚定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不动摇。农业产业化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根本途径。全县上下要全力按照县委县政府《农业产业化发展实施意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以有机产业开发为主线条,坚持稳粮、扩桔、优梨、强菜、兴牧的发展战略,科学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完善服务功能,加快产业基地建设,不断提升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水平,推进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协调发展。建议要进一步提高全县各级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坚持政府主导,行政推动,抓住既定产业不放松,形成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全力打造“拳头”产业,全面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

(二)加快优势主导产业基地建设步伐。要坚定不移地发展菜、果、畜等优势主导产业,要以“一村一品”为切入点和抓手,实现一村一品向一乡一业、一县一业转型升级,达到集中连片,板块发展。同时要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新途径,加快流转步伐,促进城市资本进入农村,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建议各乡镇坚定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提高群众思想认识水平,持之以恒扩大产业基地规模。建议各级各部门要全力做好县上制定的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不折不扣的将用电、地、水价格及群众发展生猪修建圈舍补贴等按有关优惠条款落实到位,及时修缮基地内道路、灌溉等基础设。同时协调金融部门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放宽贷款门槛,及时为农户办理产业贷款。

(三)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既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也是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然选择。要坚持以有机产业基地建设为契机,把有机产业发展作为农业的主攻方向,聚集各类生产要素向产业基地建设倾斜投入,努力建成全国有机食品认证基地示范县。一要以菜、果、畜、猪、米等骨干产业为突破口,扩张规模,建立稳定的有机产业基地。二要加大认证力度,积极推行有机标准化操作技术,制定措施,引导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有机认证,完成以菜、果、药、猪、米等骨干产品为主有机产品认证。三要加快有机食品产业园建设步伐。积极加大投入力度,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企业入驻,开展有机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四要建立有机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积极组建有机产业科技研发中心,聘请专家教授,组建专家组,加强培训,建成以农业技术干部为主的有机农业技术培训推广体系。五要积极发展有机食品加工、销售企业并鼓励引导企业扩大有机品牌宣传,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体系,打造“朱鹮”品牌,形成产业化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