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word版本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组织行为学word版本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b7d5e5a3b3567ec102d8a3b

4、生存-关系-成长理论(奥德弗,C.Alderfer)

奥德弗1969年提出了“生存-关系-成长”理论。他把人的需要分为生存、相互关系和成长三种。

生存的需要(E) 交往的需要(R) 成长的需要(G)

奥德弗运用“挫折-回归”的机制,解释当高层次需要一再得不到满足时,较低层次需要会重新成为主导激励因子 过程型激励理论

1.公平理论(亚当斯,J.S.Adams)

亚当斯在1965年提出的公平理论认为员工的动机不仅受其所得的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受到其相对报酬的影响。

个人的公平感来自于社会的比较过程,这种比较不仅是个人的绝对或纵向比较,还取决于个人与他人之间的相对或横向比较 公平的比较对象: 某一特殊的个人 某一参考群体 一般的标准 个人以前的表现

当个人感到不公平时会做出以下行为上的调整: 改变个人的付出或行为的投入 寻求更多的个人所得或报酬 歪曲对个人付出或所得的解释 改变比较的体系

2.期望理论(弗鲁姆,Victor H.Vroom)

1964年弗鲁姆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了期望理论。认为工作动机是由员工有关“努力-绩效关系”与工作结果的观念和期望所决定的,用公式表示为: 激励力(M)=效价(V)×期望(E)。

期望:个人对其行为达成预期目标可能性大小的 判断,其数值在0和1之间

效价:达成目标对满足个人需要价值的高低,也 就是目标对满足个人需要的重要性

这一理论说明,激励对象对目标价值看得越大,估计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大,则激发的力量也就越大。 期望模型:

个人努力 个人绩效 组织奖励 个人需要 期望理论的核心问题

? 以期望理论为激励的手段主要是使行动者明确的回答三个核心问题: ? 工作努力的结果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决定于最终的工作绩效 ? 工作绩效是否能够与个人所获得的报酬联系起来

? 工作的结果,即报酬对个人的价值有多大 期望理论的应用

? 期望理论的有效管理原则

? 明确E?P的期望值,P是工作绩效,即使行动者相信努力与工作绩效是直接相关

? 明确P ?R的关联性,R是报酬,使行动者相信良好工作绩效必然会得到合理的奖

励和报酬

? 明确V值与个人需求的关系,提高V值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性 ? 明确认识行为的具体表现,使行动者能够根据自己的期望规化其现在和将来的行为 ? 使人员与工作相匹配,才能有效的达成期望行为 ? 明确行动者的角色期望,使他们真正知道组织、群体以及领导对他角色期望的具体

行为,即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怎样才能干好 ? 避免机会的不均等对工作绩效及报酬的影响

? 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需要和目标。在性别、种族、年龄以及其他特征上存在着差

异,因而他们期望从工作中获得的报酬也不同 3.目标设置理论(洛克,Edwin Locker)

? 目标设置理论是1968年由洛克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是由目标和志愿所

驱动的,具体的、有一定难度的目标会导致高度的工作动机和绩效,并且强调工作中反馈的重要性。

? 目标设置指通过把个体、团体、部门和组织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具体化,从而提高其

活动效率和效用的一个过程。 目标的设置有三个基本点: ? 目标的具体明确性 ? 目标的适当难度 ? 目标的可接受性 目标设置理论的应用 ? 目标一定要明确

? 工作目标要具有一定的难度,但不是越难越好,要有一定的挑战性 ? 在可能的情况下,使行动者参与工作及行为目标的设置 ? 设置的目标要保持一定的可达到性,使行动者能够理解它的执行,知道如何达到目

? 对于达成目标及其行为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 ? 要及时对完成目标的行为及其结果给予反馈 4.强化理论(斯金纳,B.F.Skinner)

? 来自于斯金纳(B.Skinner)的学习强化理论。认为:激励是行为强化的结果,强化

能够增加某特定行为发生的概率;惩罚则会降低某种行为发生的概率。 强化是塑造员工的重要方式,常见的方式有: ? 正强化:给予有利的刺激 ? 负强化:撤销不利的刺激 ? 惩罚:给予不利的刺激 ? 消退:撤销有利的刺激

第三篇 群体心理

第九章 群体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群体

定义:群体指为了实现某一共同的目标,由共同工作的两个或更多的个体组成的集合体。 群体的特点:

–群体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共同目标 –为了实现目标,通常会制定一系列的规范 –群体具有一定的结构,每个成员占据一定的位置 –群体成员心理上有依存关系和共同感,并且相互影响

–群体成员都认为他们是本群体中的一员,其他人也认为他们属于同一群体

群体的功能:

–满足人们的归属、安全和自尊的需要 –确认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 –满足兴趣和需要 –群体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群体控制和改变人的行为

群体的构成

–群体的规模:从两个直到12至16之间,但许多人认为12个人可能是群体成员可以

同时对其他各个成员作出反应和进行交往的上限。

–群体的同质与异质性:群体究竟应为同质还是异质,则要根据工作的性质、完成的任

务来决定。

二、群体的类型

1、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划分标准:根据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的不同

–正式群体指具有组织结构的,按照指定的工作分配而建立起来的任务或工作群体。在

正式群体中,人们的行为由组织目标规定和指引。

–非正式组织指既非结构的也不是组织规定的联盟。

– 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①自发性:友谊、帮助、满足社交需求 ②不稳定性 ③中心人物作用大

④心理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较强 ⑤信息沟通快

⑥成员的重叠性(一个人可以是几个非正式

群体的成员)

–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原则:

①寻求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目标的协调一致 ②利用非正式群体加强沟通,提高满意度 ③对舆论的扩散和疏导作用

④通过非正式群体的中心人物,纠正其成员的 行为 2、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划分标准:群体是否实际存在

–假设群体又称统计群体,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和分析的需要而划分出来的

群体。

–实际群体是实际存在的群体,这类群体的成员之间有着实际的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3、参照群体

–也可叫做标准群体或榜样群体,指这种群体的标准、目标和规范会成为人们行动的指

南,成为人们要努力达到的标准。

–个人会把自己的行为与这种群体的标准进行对照,如果不符合这些标准,就改正自己

的行为。

三、群体相关概念 (一)角色

角色:个人或人们在群体及社会中由于占据一定的位置而必须从事的行为或显示的态度的总和。

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着很多的角色,我们的行为需要随着不同角色的改变而改变。 角色期望:群体或他人对个体所扮演角色的期望行为模式。

角色知觉:一个人对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作出什么样行为反应的认识和理解。 角色冲突:角色冲突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个人角色冲突,即一个人同时担任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角色的冲突;二是一个人对自己担任这一角色的认识同他人对这一角色的期待发生矛盾而引起的冲突。

角色制造:虽然某种责任并不是委派的角色应该承担的,但可以创造一个这样的角色,这一过程称为角色创造

角色承担:如果群体的成员只是承担自己的正式角色,只负责完成指派给他的那部分任务,这一过程称为角色承担

角色模糊:成员对自己承担的角色认识不清 (二)群体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