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阅读-备战2020中考语文(上海)三年真题分类汇编 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课内文言文阅读-备战2020中考语文(上海)三年真题分类汇编 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b8b290633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e6

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2019·上海黄浦区二模】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黔之驴

①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②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4.下列对第①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船载以入”意思是用船运载一头驴进入黔地。 B.“以为神”意思是把它当做神奇的东西。 C.“蔽林间窥之”意思是驴躲在林间偷看。 D.“莫相知”意思是不了解驴究竟有多大本领。 【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理解。C项中“蔽林间窥之”的是老虎。故选C。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为且噬已也。

【答案】 认为驴子将要吞了自己。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以为

9

且噬已也”中“以为”意思是认为,“且”意思是“将要”,这是一个省略句,应译为:认为(驴子)将要吃掉自己。

6.以下是老虎认识驴的心理过程,请用自己的话填空。 最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敬畏 志得意满

【解析】 此题考查的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文章开头写老虎“蔽林间窥之”、 “虎大骇”“ 甚恐”都表现了老虎敬畏的心理,后来在老虎的一再试探下,发现对方没什么,于是吃掉了驴,志得意满。据此作答即可。 【译文】

黔地(这里的黔不指贵州)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 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 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把它作为神(来对待),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 (老虎)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十分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与它搏斗。 (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更加亲切而不庄重,碰倚靠撞冒犯它。 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 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2019·上海嘉定区二模】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

10

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4.下列对节选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盛赞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和吴广。 B.揭示起义原因是秦朝严苛统治。 C.展现农民起义雄伟浩荡的场面。 D.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人物迷信思想。 【答案】 B

【解析】 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选项。 A项“盛赞”与文本不符。 B项结合“天下苦秦久矣”分析,正确。 C项,选文中师准备阶段,没有展现农民起义雄伟浩荡的场面。 D项错误,“语言描写”是在告诉读者陈胜吴广是在利用人们的迷信思想。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等死,死国可乎?

【答案】 同样是死,为夺天下而死,可以吗?

【解析】 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重点字词:“等”同样;“可”,可以。

6.上面这段文字着重写了______;作者泼以浓墨,细加描绘,目的是______。 【答案】 陈胜吴广谋划起义的经过 突出陈胜吴广卓越的政治见解和非凡的才干

【解析】 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概括分析。 结合“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分析,就是将写着“陈胜王”的纸条放在鱼腹中,叫士兵通过吃鱼得到纸条。 然后“篝火狐鸣。” 就是深夜篝火,伪装成狐狸呼喊“大楚兴,陈胜王”。 这样做实际是假借鬼神的名义号召众戍卒准备跟陈胜一同起事。 利用当时普遍存在的敬奉鬼神的习俗来制造舆论,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目的:使得所有的人不得不跟随陈胜吴广发动起义,也使得相信陈胜吴广是天命所归,是上天让他们带领大家推翻暴秦。 据此可以概括出,选段是:陈胜吴广谋划起义的经过。表现了陈胜吴广卓越的政治见解和非凡的才干。 【译文】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里面,担任屯长。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了期限。按(秦朝的)法律都应

11

当斩首。 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现在即使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陈胜说:“天下百姓受秦朝统治、逼迫已经很久了。 我听说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立为皇帝,应立的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现在有人听说他没什么罪,秦二世却杀了他。老百姓大都听说他很贤明,而不知道他死了。 项燕是楚国的将领,曾多次立下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很爱戴他。 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作为天下首发,应当会有很多响应的人。” 吴广认为他讲得对。于是二人就去占卜(来预测吉凶)。占卜的人了解了他们的意图,说:“你们的大事都能成功,可以建立功业,然而你们把事情向鬼神卜问过吗?” 陈胜、吴广很高兴,考虑卜鬼的事情,说:“这是教我们利用鬼神来威服众人罢了。” 于是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下:陈胜为王。” 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 士兵们买鱼回来烹食,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事感到奇怪了。 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在夜间提着灯笼,作狐狸嗥叫的凄厉的声音大喊:“大楚将兴,陈胜为王。””士兵们整夜惊恐不安。第二天,士兵们中间议论纷纷,只是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看着陈胜。

【2019·上海青浦区二模】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出师表(节选)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4.“臣本布衣”中的“臣”是_______________(人名)。 【答案】 诸葛亮

【解析】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臣”古人谦称自己,即诸葛亮。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