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天津市和平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9-2020学年天津市和平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b9ed96233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5a

的质量增大,待硝酸铜完全反应后,继续加锌,溶液的质量不再发生改变,故错误。 故选:C。

A.根据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来分析; B.根据金属与酸的反应来分析;

C.根据不饱和溶液中仍能溶解部分溶质来分析; D.根据金属置换规律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以及与图象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图象题要注意横纵坐标的含义,然后看起点、拐点、终点和变化趋势。 11.【答案】A

【解析】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有X、Y、Z三种金属,把Y投入X(NO3)2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说明Y的活动性比X强,即Y>X;溶液质量增大,说明Y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X。 同理,把X投入Z(NO3)2溶液中,得到X(NO3)2,溶液质量减小,说明X的活动性比Z强,即X>Z;溶液质量减小,说明Z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X。

A、由上述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是Y>X>Z,X、Y、Z不可能依次是:Cu、Fe、Ag,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上述分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Y>X,Z>X,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是Z>Y>X,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上述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是Y>X>Z,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上述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是Y>X>Z,X、Y、Z可能依次是:Fe、Zn、Hg,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2.【答案】D

【解析】解:A、煤做成蜂窝状,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B、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而火柴头向上时,燃烧产生的热量随热空气上升,不能给火柴梗加热,火柴梗达不到其着火点,容易熄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C、金属具有导热性,是热的良导体,当金属丝制成的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金属丝由于吸热,致使燃烧产生的热量被快速传递,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从而使蜡烛火焰熄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D、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则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 B、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属具有导热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本题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第13页,共20页

13.【答案】D

【解析】解:A、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不可以使B得到饱和溶液析出晶体错误,可以析出晶体,故选项错误; B、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A仍是饱和溶液,将t2℃时A、成为不饱和溶液错误,故选项错误;

C、t2℃时,用等质量的A、B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B>A,A>B错误,故选项错误;

D、设t2℃时,将150g A的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水的质量为x,(150g+x)×20%=50g,x=100g,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而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A、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不可以使B得到饱和溶液析出晶体错误;B、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A成为不饱和溶液错误;C、t2℃时,用等质量的A、B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A>B错误;D、有关的计算要准确。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4.【答案】C

【解析】解: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一半来自于金属氧化物; 设二氧化碳质量为x,

Ca(OH)2+CO2=CaCO3↓+H2O, 44 100 x 5.0g

44x

=5.0g,

100

x=2.2g,

混合物中氧元素质量:2.2g×44÷2=0.8g,

W=2.4+0.8=3.2, 故选:C。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5.【答案】AB

【解析】解:A、Fe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

第14页,共20页

32

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AB。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6.【答案】A E B F C D

【解析】解:(1)金刚石是硬度最大的矿物之一,可制成玻璃刀刀头,用于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和加工坚硬金属;故填:A;

(2)一氧化碳是一种氧化物,具有还原性;故填:E;

(3)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易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填:B; (4)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是炼铁的原料,故填:F;

(5)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所以可用于制作霓虹灯;故填:C; (6)大理石常用于建筑材料;故填:D。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

17.【答案】延展性 不活泼 金属能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 CO2 SiO2+2C

?高温?

??

Si+

2CO↑ B

【解析】解:用氩气作保护气,(1)①金属钨作电极是利用了金属钨的导电性和延展性,是因为氩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故填:延展性;不活泼。

②如果在没有保护气的情况下焊接金属,可能导致焊接不牢,原因是金属能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

故填:金属能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

(2)由质量守恒定律和C2H8N2+2N2O4=3N2+4H2O+2X可知,反应前碳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后氢原子都是8个,氮原子都是6个,反应前氧原子是8个,反应后应该是8个,其中4个包含在2X中,则X的化学式是CO2。 故填:CO2。

(3)单质硅由石英固体(SiO2)和碳在高温下反应制得,同时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iO+2C

2故填:SiO+2C

2

?高温?

?高温?

??

Si+2CO↑。

??

Si+2CO↑。

(4)锌和硝酸银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和硝酸铜、硝酸亚铁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向mgAgNO3、Cu(NO3)2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质量仍为mg,说明硝酸银完全反应,锌和硝酸铜一定反应,可能和硝酸亚铁发生了反应; A.滤渣中一定有反应生成的Ag、Cu,不一定含有Fe,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硝酸银完全反应,因此滤液中一定没有硝酸银,该选项说法正确; C.滤液中一定含有反应生成的Zn(NO3)2、不一定含有Fe(NO3)2,例如硝酸亚铁完全反应时,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该过程至少发生了2个化学反应,即锌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填:B。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第15页,共20页

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8.【答案】变大 11:10 加水 bd 大于 不能

【解析】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此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0g:100g=11:10,将水或升高温度能将该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故填:变大;11:10;加水(合理即可);

(2)由图象可知,第一只烧杯和第二只烧杯的底部均有未溶解的硝酸钾晶体,所以二者均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第三只烧杯中没有晶体存在,可能恰好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前二者相等,也可能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第四只烧杯中又加入了25g水,溶质的质量分数比第三只烧杯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又减小了;故填:bd;

(3)取等质量甲和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最终烧杯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乙大于甲,这一现象说明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根据本实验结果,并不能判断40~80℃间甲、乙哪种物质的溶解度变化随温度影响更大;故填:大于;不能。

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以及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来分析; ②根据溶液的状态与加入稀释的过程来分析;

③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溶解度以及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 本题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熟记和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19.【答案】46 4:1 9.2

【解析】解:(1)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16=46。 (2)乙醇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4:1。 (3)需要乙醇的质量为4.8g÷(

12×246

×100%)=9.2g。

故答案为: (1)46; (2)4:1; (3)9.2。

(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物的质量=该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答案】解:(1)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第二次和第三次固体都是减少了3.25g,所以第一次也是减少3.25g,所以样品质量为20g+3.25g=23.25g,而第四次质量不变,所以此时硫酸过量。剩余是铜是13.5g,铜的质量分数是:23.25g×100%≈58.1%,所以该黄铜螺母不符合标准;

(2)设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x,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

Zn+H2SO4=ZnSO4+H2↑

65 161 2 3.25g×2 x y

13.5g

第16页,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