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00318 自考简答题重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公共政策学00318 自考简答题重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bb81ed95022aaea998f0f08

1.公共政策学的概念

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是指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2.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程序的设计

(1)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 (2)确定假设。 (3)收集系统资料。 (4)资料分析。 (5)做操作性研究。 (6)撰写研究报告。

(二)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 1.一手资料的收集。 方法:(1)无结构访谈法 (2)实地观察法 (3)非参与观察法 (4)参与观察法 2.二手资料的收集。 方法:(1)内容分析法。 (2)二次分析法

(3)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 (三)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 方法:1.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方法 2.公共政策的矛盾分析方法 3.公共政策的历史分析方法 4.公共政策的比较分析方法 5.公共政策的个案分析方法 6.公共政策的经济分析方法 7.公共政策的制度分析方法 8.公共政策的价值分析方法

3.公共政策学近期发展的表现

1 .课题选择的新取向 伦理取向;管理取向;政府改革取向 2.方法论的非科学趋向 3.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 表现:(1)学会的成立和专业研究刊物的问世。 (2)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

(3)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

4.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发展方向

(1)强化研究者的主体意识,增强其能力。 (2)重视对政策哲学的研究。 (3)重视本土资源

(4)重视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实践,大力开展实证研究,从中抽象和构建公共政策学新的概念、范畴、理论与模型。

第二章

当代世界主要国家的政治体制的六种类型

以中国为代表的人民代表大会制,以美国为代表的总统制,以英国为代表的议会制,以法国为代表的半总统、半议会制,以俄罗斯为代表的超级总统制,以瑞士为代表的委员会制。

政治类型:从内容上划分

(1) 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 (2) 战略、策略、战术

(3) 依政策内容的社会领域的不同进行的分类: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教育、科技、文

化政策

依横向形式特征划分的政策类型

依横向的形式特征进行划分,公共政策可划分为立法决策、国家元首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和执政党政策五个基本类型

(1) 立法决策。中国的人大在立法上享有最高权限,其立法权力的行使不受任何制约;

美国的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国会立法。

(2) 国家元首决策。中国的国家主席没有国家元首决策;只有属于总统制、半总统半议

会制、超级总统制这三种类型的国家,才存在国家元首决策。

(3) 行政决策。中国的行政决策权属于国务院,有权制定行政法规,行政措施、决定和

命令,颁布部门规章;美国的行政决策属于总统。

(4) 司法决策。中国的司法决策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美国的司法决策是最高法院,

美国最高法院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

(5) 执政党政策。中国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议行合一制,从这种议行合一的政府系统

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上来看,中国共产党则是中国政府系统的领导核心,主导着政府过程的运行

依纵向形式特征划分的政策类型

当今世界各国的国家结构可划分为两个基本的类型:单一制与联邦制。

中国的纵向政策类型:第一,当代中国作为单一制国家,基本政策的制定权属于中央,地方政策的制定必须在中央政策的指导下进行;第二,从形式上看,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有两个、三个、四个层级

美国的纵向政策类型:美国作为联邦制国家,虽然宪法规定联邦地位高于各州,但是中央政策与州政策之间确实决定与被决定、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

公共政策的功能:

(1) 管制功能。政策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政策对象不做什么来达成政策目标。政策主

体要制约、禁止政策对象不做什么,就必须使政策对象的行为具有管制功能。

(2) 引导功能。为了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

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

(3) 调控功能。公共权力机关的治理是通过政策来实现的;或者说,政策市公共权力机

关实行治理的手段、工具、杠杆。

(4) 分配功能。从公共政策的界定中可以看出,它具有价值或利益的分配功能。

简述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

1.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着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 2. 公共政策具有公共性。公共政策是被组织于一定体制内的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制定的权

威性行动方案。

3. 公共政策具有偏好性。政策过程对政策主体来说始终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政策问题的认

定、政策方案的择定、政策工具的配置、政策的实施以及怎样进行政策评估等,所有的环节和功能活动的安排都是主体选选择的结果。而每个选择都体现着政策主体的偏好。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1) 政治性、权威性与强制性。 (2) 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 (3) 应然与实然的统一。 (4) 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第三章

政策网络形成的原因:

(1) 交流信息和意见的需要 (2) 交换资源的需要 (3) 结盟的需要 (4) 追逐权力的需要 (5) 协调的需要 政策系统的运行步骤: (1) 利益输入 (2) 利益综合 (3) 政策形成 (4) 政策发布 (5) 政策执行 (6) 政策反馈

简述联邦制对于政策运行的促进作用有哪些?

(1) 联邦制通过公共决策权和政治权利下放,允许地方政府采取不同的政策,有助于政

策更能满足地方发展的需要。

(2) 有助于扩大民众的政策参与。

(3) 联邦制也为民众批评和反对政府的某些政策或行动提供了舞台。

公民参与并影响公共政策的途径有哪些?

(1) 以国家主权者的身份,采取全民公决的方式,决定某些重大的政策问题,直接行

使个人权利。

(2) 通过直接投票或代议的形式,选择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

(3) 使用各种威胁和抗拒的方式或者反对某项政策的出台,迫使政府修改或废止这一

政策。

(4) 通过参加政治党派或利益集团,借助团体的力量影响政策过程。 (5) 通过制造社会舆论或多方游说等手段,提出政策诉求,影响政策制定。 (6) 采取消极抵抗或不合作态度,使政策过程扭曲,以此影响政策结果。 (7) 以个人的知识活动为 提供实证依据或理论指导 社会团体、公民社会对公共政策来说,有哪几方面的作用? (1) 政策信息沟通 (2) 影响并制约公共政策 (3) 稳定公共政策秩序 (4) 角色替代

大众传播对公共政策的作用

(1) 提出公共问题并推动问题认定 (2) 有效影响政策议程的设置 (3) 影响公共政策的抉择

第四章 简答有限理性模型

(1) 西蒙提出了决策者有限理性命题。他认为:“理性指的是一种行为方式,是指在给

定条件和约束的程度内适于达到给定目标的行为方式。

(2) 西蒙认为决策者在管理决策中是不可能达到最佳程度的,而只能是追求一种近似

的优化途径,即“寻求满意”的管理决策和结果。

(3) 客观理性是存在的,但是对它的追求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步步地向它逼近,

永远不能使这个过程完成。

简述“上下来去”

(1) 鉴于政策制定过程在认识论上是一个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过程,政策执

行过程在认识论上是一个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的过程,与此同时整个政策过程在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的关系上则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所以我们从总体上称之为“上下来去”政策过程模型。

(2) 公共政策的主体是执政党和公共权力机关。

(3) “上下来去”政策过程是一个具有鲜明的中国化、民族化特色的政策过程模型,

政策过程的内容具有容纳性和开放性。

第五章 政策问题的含义:所谓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或公共问题。 基本内涵包括如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