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四)课时练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高一语文必修(四)课时练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bbf8c1ff8c75fbfc67db290

锦瑟

1.中国文学史上所称的“大李杜”是指唐代诗人 和 ,“小李杜”是指晚唐诗人 和 。

2.《锦瑟》一诗,意象朦胧,对其诗意历来没有确定的解说,主要有“爱情悼亡”和“自伤身世”两种说法。前者的根据在于 是夫妇的象征,作者睹物思人, ;

后者的根据在于诗中以“无端”、“ ”总领,又以“可待成追忆”和“ ”作结,是追忆平生,不胜惘然之作。 3.读读记记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第二板块 词别是一家

虞美人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何时了 了:了结、完结 B.雕阑玉砌:指所在的羁押处,砌:台阶 C.朱颜:指自己的容颜 D.问君能有几多愁 君:你 2.对《虞美人》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只是”二字表示欣慰之情,诗人遥望南国,浮想 联翩,故国的面貌该不会有很多变化吧。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以问答出之,加倍突出一个“愁”字,“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出愁思如春水之汪洋恣意,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C.词的前六句的章法是三度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之短暂无常“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说宇宙的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一脉相承,说人生之无常与短暂。将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曲折传出。

D.这首词通过写此人在秋月之夜登高远望,引发对故国的怀念,抒发怀念故国的悲伤哀痛之情和满腹的愁绪。

3.对《虞美人》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 A.《虞美人》是李煜的绝笔词,宋军攻破金陵,李煜降宋,被迁汴京;宋太宗时,李煜赋此词,且于七夕时演唱,流露出浓浓的故国之恋,而招致杀身之祸。

B.词作从眼前的景物入手,发生联想与想象,追怀昔日的帝王生活,描摹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隐晦地表达了叛逆之情。惹恼了宋太宗,铸成了词人悲剧。

C.词作以虚实相生的手法来绘景、抒情、达意,忽而写眼前,忽而写想象。首句实写,二句虚写;三句实写,四、五、六又是虚写。铺垫好道路,直至篇末推出一个“愁”字,将词眼展现于读者眼前。 D.《虞美人》以其形式别致给人美感愉悦,上下阕字数一致,字数相同,且两句一转韵, 朗朗上口,使整体美中又富变化美;尤其篇末的反问与比喻,构建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更觉 得意味隽永。

二、阅读《虞美人》,回答下列问题 4.分析“小楼昨夜又东风”中“又”字的含义。

5.“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中“犹在”和“只是”有怎样的含义?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分析它的好处。 7.前人评价此词时曾说,“月”是整首词的关键。请从词中找出两例说明。

(1) (2) 三、课外欣赏词二首

浪淘沙令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乌夜啼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蝶恋花

一、语言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槛.菊愁烟( ) 明月不谙.( ) 彩笺. ( ) 饯.行( ) 2.解释加点字 槛.菊愁烟( ) 穿朱户..

( ) 二、选择题

3.下面对本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伤离怀远之作,不仅具有婉约派情致深远的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派少见的 廓高远的特点。 B.首句中的“愁”“泣”二字将自然景物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出主人 公自己的哀愁。 C.“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引用明月来烘托和映衬。作者无礼嗔怪明月不谙 离别苦,实际上是对月圆人未圆的感叹。“昨夜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所见,而且包 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听西风飘零树叶情景的回忆。 D.本词上下阕自始至终显示着悲壮的风格。

4.下面均是摘自宋代词人的词句,请按其风格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 ) 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③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 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⑤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A. ①③⑥/②④⑤ B. ①③④/②⑤⑥ C. ①②③⑤/④⑥ D. ①③⑤⑥/②④ 三、阅读晏殊《蝶恋花》,回答下列问题 5.本词上阕主要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境界寥

6.本词下阕最能表现主人公神态的动词是哪一个?表达了什么情感?

四、课外欣赏词二首

临江仙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鹧鸪天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雨霖铃

一、选择题

1.下列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 A.凄冷 凝咽 九宵 凋谢 B.歇息 暮霭 不堪 信笺

C.绪言 辽阔 良晨 谙熟 D.催促 元霄 风情 门槛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都门帐饮无绪 无绪:没有心思,没有好心情。 ..B.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C.此去经年 经年:经过一年。 ..D.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风情:情意。 ..

3.对《雨霖铃》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起始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环境。

B.对离别时刻的描摹,词人用了三个典型细节——无心饮酒、兰舟催发、执手无语表现了两人缠绵不舍的深情与不得不离去的痛苦,真实动人。 C.“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虚实结合,刻画了主人公的语言与动作。 D.“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写出了爱情的纯粹浓烈专一,有“曾经沧海难为水”之感。而这样的神情却要离别,更写出分离的痛苦。

4.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杏花春雨江南。 B.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二、阅读柳永《雨霖铃》,回答下列问题

5、词的上阕写 ,是 写;下阕 写 ,是 写。 6、词中点明全词主题的一句是 。 三、课外欣赏词一首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声声慢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凄凄惨惨戚戚( ) 乍暖还寒( ) 憔悴损( )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将要休息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枯萎凋零 .....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情形 D.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抵挡 ...3.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凋零 山青水秀 戌边 相形见绌 B.甘霖 良辰美景 皈依 融会贯通 C.凄残 源远流长 矫健 功亏一篑 D.憔悴 被水一战 漂泊 海市蜃楼 阅读《声声慢》回答问题

4.词中主要是通过 、 、 、梧桐、细雨等深秋景物来渲染愁情。 5.为什么词人见到“雁过也”就“伤心”?

6.本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阅读李清照的《武陵春》,回答问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7.这首词是作者避乱金华时写的,词中表达了她怎样的心情?

8.在上阕中词人是借助什么细节描写来抒情的?

9.在词中词人是如何写愁的?

第三板块 文以气为主

滕王阁序(并诗)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 1.注音

翼轸( ) 瓯越( ) 陈蕃( ) 棨戟( ) 懿范( ) .....襜帷( ) 胜饯( ) 崇阿( ) 绣闼( ) 雕甍( ) .....闾阎( ) 遄飞( ) 纤歌( ) 睢园( ) 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