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最终加强版 西北工业大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中国特色最终加强版 西北工业大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befb88555270722182ef778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个观点的认识和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科学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是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及建立在基本政治经济制度上的其他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要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其他各方面机制体制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民主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法制、道路等方面科学理论体系。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范畴。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先进文化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反映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决定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社会主义文化之所以称为社会主义文化,最根本的是因为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文化,这是它与资本主义文化的最主要区别。社会主义文化包括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艺等基本部分,其中的“思想”主要指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社会,文化建设是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文化对现代化建设的巨大作用,表现在它能够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热情,从而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为现代化事业提供智力支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开发人的智力资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保证现代化建设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作为正确的思想价值导向,从思想上保证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为建设现代化事业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的基本方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有鲜明的时代性,浓郁的民族性,实事求是的科学性,深广的群众性,勇于改革的创造性。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强弱不仅要看物质财富的多寡和社会发展速度的快慢,还要要看文化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水平,要看人才资源和智力资源开发的程度。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的转化,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文化建设。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文化建设是现代化事业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位一体的现代化。

中国文化有无比丰厚的历史积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实基础,是繁荣文化事业的有利条件。因此,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为了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我们每一名必须有效地提高个人的自身素质和修养。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提高自己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提高认识生活和把握生活的能力。从而更好的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而努力奋斗。

结合自己的体会,此处自己YY

结合实际谈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个观点的认识与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邓小平理论是在时代主题转换和高新技术革命浪潮兴起的历史条件下,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和世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为历史依据,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它的中心任务是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因为有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我们党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因为有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经受住了种种考验,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站稳了脚跟;因为有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我国才取得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

在计划经济时代,生产商品的数量都在计划之中,购买商品还需要相应的商品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工农业生产与商品经营均为强制性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导致生产者没有兴趣扩大生产,丧失了劳动积极性和发展经济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渐放弃了难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计划经济,在维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变不适应生产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

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人们有了消费的欲望。当时家境不错的结婚时开始需要“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另外,算上收音机,合成“三转一响”。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人们收入明显增加,在家庭建设上,开始向电气化迈进,追求的“三大件”又变成了冰箱、彩电、洗衣机。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家庭建设又向新的现代化目标迈进,“三大件”又变成了空调、录像机、电脑。跨入21世纪,进入高科技发展的新时代,家庭消费也随之向科技化和高消费迈进。从最初的黑白彩电、双门冰箱、半自动洗衣机到现在的超薄LED电视、带电视的冰箱、全自动洗

衣干衣机,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国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除了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邓小平还提出“党政分开”的政治理论,“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军队建设理论以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文化建设理论。通过实践检验,邓小平理论逐渐成为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当代青年,必然要投身社会,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当中,并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大学生是我国实现第三步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主力军,我们的素质高低,能力大小,直接影响到我们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的效果和目标的顺利实现。新的形势和任务,迫切需要我们学好邓小平理论,自觉用其武装头脑,不然就难以统一思想,团结人民,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解决我们面临复杂矛盾和问题,保持我们的事业稳定持续地发展。因此,我们除了要认真学习专业课以外,还要认真学习研究邓小平理论,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把邓小平理论应用到各行各业。特别是我们从事科研工作的研究生们,更要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彻到自己的科研领域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ed】结合西方文化的特点谈谈自己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认识?6666666666666666666 答题要点:什么是文化软实力、怎么认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

(一)西方文化的特点

西方文化从本质上看是个体文化。西方文化主要特征是具有个体性特性,其核心问题就在于西方强调个体自由度的发挥,所以,西方文化可称之为“个体文化”;西方文化更注重利益,这也正是现实主义的表现;西方文化的表达方式是直观性的。 (二)文化软实力的含义

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约瑟夫.奈在《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中的表述,可以将软实力集中归纳为四个方面的影响力,即文化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安排上的影响力和外交事务中的影响力。软实力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

(三)正确认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1、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国力,主要是指经济实力,同时还包括科学技术、精神文明、民族凝聚力等精神实力,它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全部实力的总和,难以测定和衡量,始终是一个变数,但在经济实力作 通常是由国家的经济实力、政治实力、军事实力、外交实力、文化实力等方面组成的综合体系。中国文化软实力就是变量或乘数,其对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有重大影响,文化软实力之所以能成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从根本上说,就在于它对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发展具有巨大凝聚力和激励作用,就在于它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就在于它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利于提高全民素质

2、文化软实力是提高中国硬实力的重要条件 文化软实力不仅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我国硬实力增强的重要力量。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为中国硬实力的提高提供精神动力和行为规范,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凝聚

力、向心力,极大地调动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文化还为中国硬实力的提升提供智力支持

3、文化软实力是保持中国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文化冲突和文化竞争频仍的国际大背景下,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仍然试图向中国输出其价值观、社会制度、发展模式及其他文化因素,特别是国外的一些文化产品如影视、动漫、软件、书 籍等借助于世界文化市场规则,通过各种途径纷纷涌入国内,严重冲击中国民族文化工业,威胁中国文化安全。只有大力加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建设,努力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才能建立有效的文化防御 机制,防止外来文化的渗透和入侵,才能构筑中国文化安全体系,保证中国文化主权不被侵犯,从而保证中国文化乃至整个中国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中国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介处于“原生态”状态,优秀的文化传统资源优势并未充分转化成为强大的现实生产力;文艺演出、语言文化、图书出版等文化领域面临着“文化赤字”;对于中国文化形象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忽视了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和改造。

(四)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取得的成绩 从总体上讲,中国文化软实力与过去相比有了明显的增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新亮点”。在2010年中国有47部国产影片销往61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达35.17亿元人民币。打破了长久以来国外大片主占中国市场,而中国电影无法走向世界的僵局。同时,一大批极具中国特色的文艺表演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赞誉,同时在国外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如聋人舞蹈《千手观音》、中华武术、杂技艺术等。2014年全年票房过亿影片共计66部,其中国产影片36部;国产影片海外销售收入18.7亿元,同比增长32.25%;全年城市影院观众人次达到8.3亿,同比增长34.52%。

第二,文化价值观逐步得到认同。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行,更是提供了一个让中国了解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最佳平台。来自全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汇同于此,充分融合、协调。在国际舞台上,西方世界所倡导的民主、法制价值观长期处于主导地位,中国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成为了中国文化价值观中普世性的最佳体现,它让人们了解到中国的和谐理念,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强烈的价值认同。截至2014年12月7日,全球126个国家(地区)建立475所孔子学院和851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设在120国(地区)共475所,其中,亚洲32国(地区)103所,非洲29国42所,欧洲39国159所,美洲17国154所,大洋洲3国17所。孔子课堂设在65国共851个(科摩罗、缅甸、马里、突尼斯、塞舌尔、瓦努阿图只有课堂,没有学院),其中,亚洲17国79个,非洲13国18个,欧洲25国211个,美洲7国478个,大洋洲3国65个。

第三,“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深得人心。国际形象是一个国家对外交流的名片,是衡量一个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处理国家之间的问题提供了基本的行为规范;中国长期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获得了第三世界人民的好评;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坚持和平友好的对外政策,更是获得了全世界国家的赞扬和尊重。这些实实在在的形象工程彻底改变了旧中国“落后就要挨打”的国际局面,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自2014年2月爆发的西非埃博拉疫情,中国医疗援助队第一时间到达非洲展开国际援助行动,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非洲国家民众的普遍好评。

第四,中国科技软实力得到极大的提升。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中国产生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研成果,科技影响力显著提高。

(五)中国文化软实力存在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