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c2f95e94afe04a1b071de6c

的则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不为实践服务的认识毫无意义。(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人的认识是否同客观实际相符合,只能由实践的客观效果来检验。

6.下面是一组有关自由观的材料。

材料1:霍尔巴赫认为,“人的任何行为举止都是不自由的”,自由是“一种纯粹的幻想”。“人在他生存的每一瞬间,都是在必然性掌握之中的一个被动的工具”,“人在他的一生中没有一刻是自由的”,只能服从必然性和“宿命”的摆布。(摘自霍尔巴赫:《自然的体系》,上卷)

材料2:萨特认为,自由是人的存在方式,自由与人不可分。自由就是“选择的自主”,“这个选择永远是无条件的”,不“附属于”“任何必然性”,“不受因果关系制约”,无任何根据和是非标准。因此,“人是绝对自由的,人就是自由”。(摘自萨特:《存在与虚无》和《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材料3:恩格斯指出:“自由不在于在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因此它必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6页。)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材料1所表述的自由观及其错误。 2.材料2所表述的自由观及其错误。

3.结合材料3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要点:]

(1)材料1是典型的机械决定论的自由观。这种观点强调客观必然性及其对人的制约性,但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否定人的自由,最终导致宿命论。(2)材料2是典型的唯心主义绝对自由观。这种观点强调人的能动性,但否认客观必然性、因果关系和客观条件对人的能动性和自由的制约,把自由看成是绝对的,选择是任意的。这种观点贯彻到底就是唯我论。(3)材料3是恩格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由观的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和必然是对立的统一,必然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自由是对必然的正确认识和依据必然对世界的改造。必然是自由的限度,又是自由的根据。否认必然,不认识必然,就没有自由。认识和驾驭必然,才能使其为一定目的服务,才能取得自由。自由是具体的、历史的,没有绝对的自由。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人类社会和自煞界对立统一的基础是( )

A.地理环境 B.劳动

C.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区分各种经济时代的客观物质标志是( )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社会财富的多寡 C.生产方式的性质 D.生产工具的进步

29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在( )

A.社会意识可以超前于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C.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

4.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本质上体现了(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物的关系 C.人与人的关系 D.物与物的关系

5.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 )

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 B.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 D.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6.生产关系的本质是( )

A.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B.人们的阶级关系

C.人们在土产中的分工协作关系 D.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

7.国家是代表( )

A.统治阶级利益的 B.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 C.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 D.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

8.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是( )

A.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B.精神文明的发展史 C.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D.国家政权的更替史

9.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具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10.“社会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指的是( )

A.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自发的发展过程 B.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是没有区别的

C.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D.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不受意识影响的过程

1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说( )。

A.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 B.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经济基础

C.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的变化,都同经济基础变化是同步的 D.社会中一切经济基础成分都决定该社会的上层建筑性质

12.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

A.是否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30

B.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 C.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 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13.在社会革命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环节是( )。

A.产业革命 B.思想革命 C.政治革命 D.经济革命

14.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把社会历史理解为( )。

A.社会形态的演变史

B.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C.国家政权的更替史 D.思想文化的交流史

15.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

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B.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 16.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

A.必然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

B.必然导致机械论和宿命论 C.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理论

D.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并不矛盾

17.人类劳动不同于动物活动的根本标志是( )

A.改造自然 B.适应自然 C.制造工具 D.控制自然

18.社会规律和自然界的规律的区别表现为( ) A.社会规律是主观的,自然界的规律是客观的

B.社会规律是有阶级性的,自然界的规律是没有阶级性的

C.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自然界的规律是盲目的、不自觉的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D.社会规律是不可捉摸的,自然界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19.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B.社会文明与社会进步的关系问题 C.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20.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

31

A.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C.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21.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22.社会意识是( )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人们改造自然的过程 D.人们改造社会的过程

23.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的根本区别在于 ( )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事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24.使人与自然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的基础是( ) A.地理环境 B.生产资料 C.生产劳动 D.社会意识

25.社会存在是( )

A.社会环境 B.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C.社会生活精神方面的总和 D.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6.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 )

A.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C.经济和政治的统一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统一

27.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 )

A.人和人的关系 B.人与工具的关系

C.物和物的关系 D.人同自然界的关系

28.上层建筑结构中的核心是( )

A.国家元首 B.意识形态 C.国家政权 D.政党

29.下列观点中,正确表达了人的本质的是( )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