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芝罘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烟台市芝罘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c506a48c850ad02de8041f6

投资五年累计达到7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3%。

——开放型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五年累计达到8亿美元,外贸出口年均增长17%,利用内资五年累计达到400亿元,基本建立起适应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国内经济合作向全方位、宽领域、纵深化发展。

——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2010年,全区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五年累计开发旧城旧村面积600万平方米以上。实现城区内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无缝覆盖,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社区管理体制。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100元和9110元,年均分别增长9%和8%。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人均期望寿命75岁以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 ——人才资源达到经济发展需要的规模和素质。2010年,全区人才队伍总量达到3.4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达到1.45万人,高级技工以上人员占技术工人的比例达到40%。

——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2010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万元GDP能耗年均降低5.3%,万元GDP用水年均降低4.2%,城区生态环境持续得到改善,全社会的资源节约意识显著增强。

——社会和谐程度显著提升。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8%,每千人拥有医生2人以上,刑事发案率控制在总人口万分之二十五,各种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到95%以上,五年累计新增就业再就业4.5万人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再经过十年努力,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00亿元,建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结构,形成“服务多元化、设施现代化、结构高级化”的服务业发展体系,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和谐程度大幅度提高,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建成现代化国际性港口城市中心区。

四、实施服务业强区战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突出服务业主导地位,高标准建设全市服务业中心区

服务业作为我区的最大特色和优势,是我区实现赶超发展最大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必须创新发展思路,改革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坚持膨胀规模、提升档次和优化结构并举,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壮大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楼宇经济,加大特色街区培育力度,高标准建设全市服务业中心区。

1、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在巩固传统服务产业规模优势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布局,创新经营方式,提高服务效率。商贸流通业,根据《烟台市市区商业网点发展规划》,整合商贸流通业资源,抓好商业设施的规划布局,适应不同消费群体和消费层次的需要。集中打造以海港路和西大街为主要轴线的市级商贸中心,引导以振华集团、百盛商城、国美电器、大润发超市为代表的商贸流通企业扩大规模、提高档次,跟踪调度阳光国际购物广场、银都广场等中高档商贸设施建设,使其尽快形成规模。加快膨胀两个区级商贸中心,城区西部以新世界振华广场、九隆广场为中心,扶持发展家世界超市、家家悦超市等大型商贸企业,推进幸福商贸城等综合百货商场和超市的建设;城区东部以胜利路南段为轴线,加快中奥广场和胜利路区片的商贸设施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商业零售企业入驻。合理配置中小型商贸设施,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出发点,在城市社区和有条件的城郊居民区集中建设组团式社区商业中心,设置配套完整的中小超市、便利店、专卖店等便民、便利型商业网点。以黄务组团为中心,抓好城区南部烟台汽车交易广场、北方温州城、现代果蔬水产品批发市场等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引导市区内中小型专业批发市场逐步向黄务组团迁移,打造汽车销售、家居建材、果蔬水产、食品医药等专业市场群。有步骤地推进市区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加快

其向超市化过渡。2010年,全区批发零售贸易业增加值达到55亿元,年均增长27%。 餐饮业,鼓励发展集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饮食服务龙头企业,突出发展特色餐饮,做好品牌菜的开发运作文章,加大以鲁菜为代表的地方特色菜系研发力度,引进外地特色菜系和餐饮连锁企业。结合芝罘岛、崆峒岛旅游开发,建设以经营海鲜为主,富有芝罘特色、档次高、品种全的大型美食服务场所。2010年,全区餐饮业增加值达到40亿元,年均增长24%。

2、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交通物流业,充分发挥我区海、陆、空和口岸资源综合优势,强化交通枢纽的辐射作用,整合区域内现有物流资源,完善仓储、装卸、包装、分拨、运输、配送等物流功能,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物流企业,力争把我区建设成为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区南部依托专业市场群和烟台空港、货运客运中心建设,突出货物流通加工和货物中转配送功能,重点培育海尔物流、瑞康药业物流、安德水产物流等一批物流企业,建设黄务物流配载中心。城区西部依托现有铁路专用线及靠近港口的地理优势,整合现有的木材、钢材、煤炭、旧金属、机电、新旧汽车等生产资料市场,突出货物的仓储、集散、配送功能,建设珠玑物流配送中心。利用烟大铁路轮渡等铁路、港口设施及出口加工区功能,积极参与城区北部港口铁路中转站物流园区(集装箱中转站场)建设。2010年,交通运输仓储业增加值达到14亿元,年均增长30%。 中介服务业,围绕为全市优势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挖掘我区中介服务客户资源。规范提高律师、公正、会计、审计、税务、资产评估、工程与管理咨询、科技咨询等咨询服务业,积极发展金融、保险、证券、房地产、人才、劳动力、基层法律服务等市场中介组织,大力推广代理、代办、经纪、拍卖等商品市场中介服务方式,鼓励发展行业准入要求高、专业技术要求强的知识型、科技型服务业,引导一般性中介服务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大力引进国内外著名的金融保险证券、科技信息服务、中介服务企业,以国际知名服务机构的先进理念、管理经验和资本,提升我区商务服务业的水平。

3、壮大发展新兴服务业。抓住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机遇,大力发展旅游、房地产、社区服务等市场潜力大的行业,使其成为支撑全区经济发展的重点行业。旅游业,加快推进崆峒岛、西炮台、夹河生态景区、幸福北部沿海景区、南尧龙山等重点景区建设,明确山海风光、海岛风情和休闲度假的特色定位,实现与省内和周边历史名胜地区的差别化发展和错位经营,将我区建设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北方观光娱乐和休闲度假区。抓好重点景区的策划、创意和包装,深入挖掘文化底蕴,加快崆峒岛、芝罘岛码头、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外推介和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运作模式,举办一些与旅游相关的节庆活动,集聚人气,引导消费。重视民俗型、生态型旅游产品的开发,提高旅游纪念品开发的规模、档次和水平。2010年,全区旅游总收入达到19亿元,年均增长30%。

房地产业,积极做好房地产开发和城市运营的有机结合,推进商业、商务、科技、文化、教育、体育等城市资源与房地产业的整合嫁接,拉长房地产业链条。引进、培育一批经济实力强、管理水平高、规模较大的房地产开发、经营集团和物业管理公司,大力推行节能型、环保型精品房地产项目建设。加快旧城旧村改造步伐,鼓励有实力的开发商进行成片旧城旧村改造开发。五年累计开发旧城旧村面积600万平方米以上。

社区服务业,积极扶持家政服务、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洗浴健身、美发美容、社区医疗等有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的社区服务项目。按照社区服务“四个面向”的要求,不断拓宽服务领域,丰富社区服务内容,改进服务的方式方法,提高服务质量。鼓励兴办社区服务企业,引导赢利性社区服务向产业化、市场化发展。进一步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要制定鼓励发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的优惠政策,将养老服务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对困难老人养老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建立政府财政支持、慈善公益资助、民间组织运作、服务网络健全的可

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长效机制,努力争创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

4、加快发展楼宇经济。深入挖掘我区最具潜力的楼宇资源,向空间求发展,向空间要效益,努力探索集约型和扩张型相结合的服务业发展新路子。一是加快整合一批现有楼宇。以南大街和北马路为两条轴线,对原有的档次较低的商务楼宇加快改造和招商,吸引更多企业在我区楼宇落户。二是打造一批特色楼宇。在着力发展综合性楼宇的基础上,因楼制宜,筛选一批特色商务楼宇重点培育,引导航运物流、中介服务、工程设计、国际贸易、软件开发等重点行业的优势企业集聚发展。面向国内外大企业特别是烟台市的制造业龙头企业,吸引他们将研发中心、销售中心、采购中心、信息中心和营运机构等企业总部机构落户我区的商务楼宇。三是新建一批标志楼宇。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等措施,对南大街、二马路以北的滨海用地适当限制民用住宅楼宇的开发,鼓励房地产商开发建设高档次的现代商务楼宇,引进高资质的物业管理机构,为入驻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5、加大特色街区培育力度,引导名品名师进名店,名店进名街。东方巴黎步行街要明确发展定位,突出经营特色,有导向性地引进商家入驻经营。上夼西路美食一条街、北大西精品服装一条街、辛庄茶艺一条街要提高经营规模和档次,增强吸引力。推进广仁路特色步行街的建设,将该区域打造成名牌汇聚,以酒吧、咖啡屋、旅游商品为主的特色步行街。 (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工业,提高制造业发展层次

充分利用现有的产业优势,依托APEC中国烟台(芝罘)科技工业园和南尧外企基地,加快发展汽车零部件、医药食品、电子通讯三大主导行业。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44亿元,年均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利润达到12.4亿元,年均增长20%。 1、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以只楚汽车零部件工业园为主要载体,培育发展我区基础较好的汽车模具、内饰件、汽车仪表和汽车冷冲压件等优势零部件产品,积极引进汽车电子、汽车空调控制器、自动变速箱等产品,扶持壮大屹丰模具、只楚汽车内饰、东岳电子等骨干零部件企业,加快达润专用车、重庆超力汽车空调等重点项目建设,尽快融入国内主要汽车生产商的零部件配套体系,提高我区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知名度。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销售收入达到21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提高到15%。 2、医药食品业。大力发展现代生物技术,重点开发新型生物药品。抓好大信药业与俄罗斯国营免疫制剂厂合作生产生物制剂项目,加快生产配套设施建设和新药申报工作。华大制药加快年产国家一类新药表皮生长因子(EGF)及系列产品项目建设进度。积极开发海洋及其它生物制品,研制生产海洋药品和保健品。加快元生生物的褐藻多糖硫酸酯及系列产品项目建设进度,芝罘岛海洋生物要进一步扩大海参肽营养胶囊和海星锌胶囊生产规模,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加快改进抗生素生产工艺,扩大高效低毒的广谱抗生素生产规模,在努力扩大化学原料药出口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比重。以只楚药业为主要载体,利用高新技术改造庆大霉素生产工艺,争取年产量达到300吨以上,力争成为国内抗生素类药的骨干生产企业。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医药生产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4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提高到10%。

发展水产品加工业,开发方便食品和功能性食品。培育兴洋水产、安德水产等重点骨干企业,重点研究开发速冻、即食性水产品和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的新产品,发展高营养、低脂肪、无公害、环保型的新型食品,提高鱼类、藻类、贝类加工的广度和深度。以现有食品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速冻、微波、保鲜、休闲、调味食品和中西式快餐食品等方便食品。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到29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提高到20%。

3、电子通讯业。加快发展以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电子通讯业,突出发展手机零部件、电脑零部件及外部设备、软件产品。手机零部件产品方面,在巩固发展我区手机耳机、屏幕、按键、电池等产品基础上,借助浪潮LG等手机生产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

用,大力引进日、韩、台和珠三角、长三角等国家和地区的手机零部件企业,在手机微型电机、摄像组件、元器件及连接线等关键产品领域引进一批大项目,拉长手机产业链条。电脑零部件及外部设备产品方面,围绕鸿富泰电子的产业链需求,大力引进国内外的计算机芯片、主板、显卡及平板显示器等优势企业进驻我区。软件产品方面,引导和扶持市区重点软件开发企业集聚发展、膨胀规模,重点发展企业信息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社会信息化等领域的开发应用,并实施“以软带硬”策略,带动系统集成产业及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电子通讯生产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4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提高到10%。

在培育壮大三大重点行业的同时,按照产业升级的要求和国家产业政策方向,重点培植冶金新材料、电子新材料、建筑新材料等新材料行业,利用先进技术改造提高纺织服装、普通机械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塑料制造业等传统行业发展水平。 (三)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高效农业 充分发挥现有的高效农业优势和城郊型农业特点,以海珍品、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为重点,不断提高集约化生产水平。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发展以海参、鲍鱼和海水名贵鱼等为主的海珍品养殖,逐步取消近海水面扇贝、海带养殖。依托城区南部专业市场群,加快优质果树苗木、绿化苗木和花卉种苗的引进、栽培、改良和繁育,建立先进的市场销售网络,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种苗和花卉集散地。重视发展农业旅游,积极开发大樱桃采摘、花卉观光等农业旅游产品。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加工业,鼓励和扶持城郊居民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五、实施科教人才兴区战略,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是“十一五”期间我区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融汇科技和人本理念,加快科技发展,着力提高劳动者素质,积极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 (一)加快科学技术创新步伐

1、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利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采用先进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嫁接改造老企业,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围绕加快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型材料、机电一体化五个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高科技企业。“十一五”期间,全区培植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累计达到40家,产值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家。

2、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计划为载体,抓开发、促调整,抓推广、促转化,培育和扶持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工业方面,以培植主导产业、提高优势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为方向,坚持成果推广和产品开发同步进行、企业规模和效益同步增长的原则,重点支持骨干企业高、精、尖产品的研制开发。服务业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知识型、科技型中介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农业方面,主要抓好农业科技综合开发,以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3、引导企业进行自主技术创新。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开发机构,搞好“产学研”结合。对已建有科研开发机构的企业,进一步强化科研开发能力,使其为企业不断提供新的产品,更好地为企业升级和持续发展服务;对尚未建立科研开发机构并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引导建立相应的机构,积极与高等院校和区域性行业技术开发中心等单位发展横向联合,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吸引国内著名科研单位在我区建立研发基地,鼓励外资企业在我区设立研究开发机构,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完善企业技术创新奖励制度,鼓励科技人员进行自主技术创新。加强对科技研发的政策扶持,对重点领域加大政府引导资金投入,引导和鼓励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