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语文三轮冲击:专题 考场演练8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2高考语文三轮冲击:专题 考场演练8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c7acb8db52acfc788ebc94e

专题考场演练8

一、灵感突现

1.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分析提炼寓意。

法国化学博士别涅迪克做实验时,有一个烧瓶掉在地上裂而不碎。他很好奇又一时找不到答案,就将烧瓶贴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一天,他偶然看见报道说,有两辆客车相撞,司机和乘客都被挡风玻璃碎片划伤。他立刻联想到那个烧瓶,经过化验,发现烧瓶曾盛过硝酸纤维素溶液,这种溶液蒸发后留下一层无色透明的薄膜,牢牢地黏附在瓶壁上起到了保护作用。“如果将这种溶液用到汽车玻璃上,车里的人不是更安全吗?”因为这个意外的发现,别涅迪克博士获得20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对此,有人评论说,创造需要机遇,更需要执著的追求。也有人评论说,创造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 这是“材料+评论”的模式,我们可以从这几种评论中任选一个角度来立意写作。

首先要明确,材料是立意的基础,评论是立意的方向,立意最终要回到材料上,因此对材料的理解是重中之重。我们不妨将题目分为材料和评论两个部分进行解读。

两种评论,从文字层面来看,呈现出良好总相反的思维意识。评论“创造需要机遇,更需要执著的追求”指出“机遇”与“执著的追求”是“创造”的两个重要条件,其中侧重“执著的追求”,而评论“创造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那么崎岖”,则是强调“机遇”对于“创造”的重要性。但两种评论中均有一个重要的中心词“创造”,这也指明了立意的方向,即“创造”所需具备的条件。

从材料来看,分为两个层次:①别涅迪克发现烧瓶落地裂而不碎,一时找不到答案,但他注意留心问题。一次偶然的交通事故,使他想起烧瓶,并促使他对烧瓶进行化验,结果自己得到意外发现。②因为这个发现,别涅迪克获得了极大的荣誉。很明显,两个层次之间,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即①为因,②为果。而①的整个过程是评论中所说的“创造”。分析第一层,我们可以追问,“创造”到底与哪些条件有关呢?“烧瓶掉在地上裂而不碎”“两辆客车相撞,司机和乘客都被挡风玻璃碎片划伤”,说明“创造”确实需要机遇:“他很好奇又一时找不到答案,就将烧瓶贴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说明“创造”必须具备严谨的治学作风,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司机和乘客都被挡风玻璃碎片划伤”,说明“创造”有时须付出一定的代价,“他立刻联想到那个烧瓶”,说明“创造”还要善于联想或者联系,等等。

还应注意,虽然材料说的是科学创造,但作文时未必要把范围局限在这一小空间内,可以扩展到我们的生活学习甚至大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

2.阅读下面的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有位哲人说:“有一些场合,我们心理学家像马一样陷入不安中:我们看到面前有我们自己的影子,于是踌躇不前。心理学家必须不看自己,才能有所看。”面对生活,有的人因为曾有过失败,便不敢主动去接触,有人因为平凡,便以为无能而不想去接触,有的人则因为已经取得过成绩,怕弄不好有损自己的荣誉而不愿去接触??

如果以“不看自己,才能有所看”为题目作文,请分析一下这道命题作文应该如何审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 这个题目本身是一个判断,观点已经具备,立意便不能自定,不能颠覆,必须接受这个观点的约束,用自己的说法来论证或用自己的故事来演绎这个观点。

这个判断是形象含蓄的,要能看出其赤裸意义。题中的“不看自己”的意思,其实就是

“超越自我”的意思。人最可怕的敌人是自己,具体说如自己的满足、不思进取等等方面,“不看自己”的意思其实就是战胜自己的一些弱点、缺点。“才能有所看”是在“不看自己”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的程度。“有所看”是“看见”了前方追求的目标和动力。

明白了题目的含义,我们可以从反面或反面来编故事演绎这一观点,分析道理引用历史上一些人的例子来证明这一观点。

3.阅读下面的文字,并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当今社会,“时间即财富”。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中外快餐应运而生。与之相伴相生的还有各种“文化快餐”:欣赏电视剧《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代替了原著的阅读,大部分的中外名著缩写本现身;二十四史可以直接看现成的译文;学习古诗词,只需熟诵“名句”。说,可以显文雅;写,可以彰显文采;了解明清史实,只需看看影视剧的戏说、演绎??你是怎样看待这一文化快餐现象的?

若以“文化快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请谈谈如何审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 置身于瞬息万变的快节奏社会中,对各种“快餐”现象耳熟能详,一看材料就可进入一种一吐为快的场景中。围绕“文化快餐”这个话题,很快就可拟定出一批“有特色的题目”,可完全赞成“文化快餐”现象,如拟题为“戏说”;可完全反对这种“文化快餐”现象,如拟题为“舌头的悲哀”“消化不良的故事”“变味的‘快餐’不能吃”等;还可辩证地看待这种现象,如拟题为“‘文化快餐’利弊说”“我看‘文化快餐’”“文化——快餐?”等等。

就这个话题,可采用的文体也是很宽泛的,既可运用形象思维和想象思维的方式编故事,也可用辩证思维、立体思维、具体——概括思维的方式议论,还可应用分类思维、组合思维等方式写日记、小品文等等。

二、写作练兵场

阅读十指为林的一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无论卑微 或者高尚 人世间的真善 总需要以最美的形式 绽放在太阳底下

根据诗歌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