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cbc8ccc50e2524de5187ebd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考试模拟试卷1

(闭卷,共100分)

学院 年级专业

姓名 学号

题号 题分 得分

一 46

二 24

三(1) 三(2)

15

总分

统分人

15

得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3.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

4.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5.辩证否定即“扬弃”是指【 】

A.彻底抛弃旧事物 B.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C.新事物和旧事物融为一体 D.完全否定旧事物

6.认识的本质是【 】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头脑中固有的 D.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

7. 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同

C.能否付诸实际行动 D.能否在实践中达到预期效果

8. 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

A.是否承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D.是否承认上层建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9.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说【 】

A.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 B.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经济基础

C.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的变化,都同经济基础变化是同步的 D.社会中一切经济基础成分都决定该社会的上层建筑性质 10.生产方式是指【 】

A.生产工具和劳动者的统一 B.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统一 C.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的统一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11.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 】

A.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 B.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

C.决定历史时代的根本特点 D.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 12.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 1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是【 】

A.劳动过程 B.价值增殖过程 C.价值形成过程 D.价值实现过程 14.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 】

A.工作日绝对延长的结果 B.工人工资低于劳动力价值的结果 C.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结果 D.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15.商业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职能资本,也获得平均利润,其直接原因是【 】

A.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转移

B.产业资本家为销售商品将部分利润让渡给商业资本家 C.商业资本家加强对商业雇员的剥削

D.产业部门将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分割给商业部门

16.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 】

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B.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C.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17.垄断利润的产生说明【 】

A.垄断可以创造新价值 B.垄断能够转移更多旧价值

C.价值规律不再起决定价值的作用 D.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1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局限性在于【 】

A.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 B.使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C.使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

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19.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关系方面的一系列新变化表明【 】

A.其社会性质已经根本改变 B.其基本矛盾已经彻底解决

C.其社会状况并无变化 D.其社会发生了阶段性的部分质变 20.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 】

A.俄国共产党 B.中国共产党 C.共产主义者同盟 D.法国共产党

21.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和策略的基本原则和出发点是【 】

A.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B.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C.为工人阶级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在当前斗争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 D.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22.社会发展的进步趋势,突出地表现在【 】的历史过程中。

A.人的全面发展 B.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C.生产力发展 D.生产关系变革

23.当前,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集中体现在【 】

A.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B.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C.为实现小康社会而奋斗 D.为建构和谐社会而奋斗

得分

评卷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 3分,共 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 】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必须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2.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 】

A.人们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B.意识能动性作用的客观制约 C.人的意识没有创造性 D.人类活动是被动的活动

3.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

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的基本含义有【 】

A.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 B.科学技术因素可以代替自然资源

C.科学技术是社会财富的惟一源泉

D.科学对生产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5.利润率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提高利润率的途径有【 】

A.提高剩余价值率 B.提高资本有机构成 C.加快资本周转速度 D.节省不变资本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 】

A.国营企业 B.国私合营企业 C.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结合 D.国家调节经济

7.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划时代的意义是【 】

A.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成了现实

B. 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开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新局面 C.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营,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资产阶级的统治 D.动摇了帝国主义殖民统治,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8.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是【 】

A.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B.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C.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

D.把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见看作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认识过程

得分

评卷人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毛泽东说:“由于欧洲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情况进到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阶段,生产力、阶级斗争和科学均发展到了历史上未有过的水平,工业无产阶级成为历史发展的最伟大的动力,因而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毛泽东的这段论述,概括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时代的主要特征,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客观可能性和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的一生虽然颠沛流离,贫病交加,指导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进行斗争的任务繁重,但他的读书生活一直没有间断。自从1849年夏迁居伦敦后,他每天早上9时准时来到大英博物馆阅览图书,直到晚上7时回家。不管风吹雨打,春夏秋冬,多少年如一日。连博物馆里的工作人员都认识他了,知道他的专座。由于多年从不间断的阅读,以致他的座位底下出现了他双脚踩出的印痕。

请回答: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620年英国的哲学家、政治家弗朗西斯·培根就在地图上观察到,南美洲东岸和非洲西岸可以很完美地衔接在一起。1910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在地图上观察到两块大陆的联系,产生了这样一个念头: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是不是曾经贴合在一起,也就是说,从前它们之间没有大西洋,到后来才破裂、漂移而分开的?第二年,魏格纳开始搜集资料,验证自己的设想。他首先追踪了大西洋两岸的山系和地层,又考察了岩石中的化石。

魏格纳之前的古生物学家曾提出“陆桥说”,他们设想在这些大陆之间的大洋中,一度有狭长的陆地或一系列岛屿把遥远的大陆连接起来,植物与动物通过陆桥远涉千万里,到达另外的大陆;后来这些陆桥沉没消失了,各大陆被大洋完全分隔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