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16篇醉翁亭记练习册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9-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16篇醉翁亭记练习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cc39092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92

2019-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

言文阅读第16篇醉翁亭记练习册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1]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注】[1]鄂版教材为“邪”。

一、(2017青海改编)阅读《醉翁亭记》第①~③段,完成1~4题。(15分)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4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 情趣 ) .(2)云归而岩穴暝( 昏暗,幽暗 ) .(3)山间之四时也( 季节 ) .

(4)颓然乎其间者( 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阴。 (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

3.请在①②段中找出一个成语,并说说现在常用它来表达什么意思。(4分) 示例一:峰回路转:比喻经历挫折失败后,事情出现新的转机。

示例二: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真相大白。(答出其中一个即可,成语、意思各2分)

4.从写景的角度,对“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一句进行赏析。(3分)

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将酿泉推至读者面前。先从听觉的角度,写“水声潺潺”,又从视觉的角度,写其“泻出于两峰之间”,峰的静与水的动相映成趣,突出了滁州山水的幽静美。 二、(2018预测)阅读《醉翁亭记》一文,完成1~4题。(15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茂盛的样子 ) ..(2)名之者谁( 取名,命名 ) .(3)野芳发而幽香 ( 开放 ) .(4)树林阴翳( 遮盖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B ) ..

A.本文通过对四个场景的具体描写,描绘了滁州人民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从侧面烘托出滁州政治清明的景象。 B.“山行六七里”“峰回路转,有亭翼然”照应上文“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点出醉翁亭坐落于山清水秀之处,描写了人物活动的优美环境。 C.“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使用对偶手法,描写阳光、雾气、烟云使山间景物变幻多姿,两幅画面对比鲜明。 D.“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似写赏景之乐,其实是为作者借景抒发自己“同其乐”的思想感情作好铺垫。

【解析】B项中“照应上文‘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表述错误,应是照应上文“蔚然而深秀”。故选B项。

4.结合下面两则材料,联系本文,说说你对下面材料的理解。(4分)

【链接一】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德政才是最好的政治,好的政治在于使百姓生活美好。

——(《尚书》)

【链接二】贵州晴隆县县委书记阳仕坤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扶贫攻坚,创造了种草养羊的“晴隆模式”,使2.2万贫困人口脱离贫困。

示例:欧阳修施行德政,百姓生活美好,这就是《尚书》所提出的“德政”思想,今天阳仕坤发扬了“德政”思想,带领群众脱贫,所以“与民同乐”的核心就是要帮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自己能与老百姓一同感受到美好生活的乐趣。 【解析】链接一讲的是德政使百姓生活得更美好,这与文中“至于负者歌于途……滁人游也”体现出的政治清明相照应;链接二讲的是晴隆县县委书记带领群众脱贫,这与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相一致。由此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三、(2018预测)阅读《醉翁亭记》一文,完成1~4题。(15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峰回路转( 回环 )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寄托 ) .(3)杂然而前陈者( 摆开 ) .

(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以……为乐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2)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 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C ) ..

A.首段围绕“尤美”,描绘了山林的茂盛、泉水的流淌、亭子的姿态,营造了一幅山与泉相依,泉与亭相衬的美丽画面。

B.本文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乐”为线索,将景物之美、滁人之游、宴酣之欢、太守之乐等自然地融为一体。

C.描写四季景物时,作者独到地捕捉了富有季节特点的典型情景:春花香幽,夏树繁阴,秋风肃杀,冬水湍急,无不情状俱到,精确熨帖。 D.“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与前文提到的“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形成首尾照应,体现了文章内在结构的严谨。

【解析】C项所说的秋冬季节的特点不当,根据文章“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可知,秋冬所体现的季节特点分别是秋霜洁白、冬水下落(很少)。故选C项。 4.孔子说过“仁者乐山”,意思是仁厚的人喜爱山。根据文章内容谈一谈欧阳修的“仁”有哪些体现。(4分)

示例:与宾客关系融洽,没有太守的架子;与民同乐;治理有方等。 四、(2018预测)阅读《醉翁亭记》一文,完成1~4题。(15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云归而岩穴暝( 聚集,聚拢 ) .(2)宴酣之乐( 尽兴地喝酒 ) .(3)觥筹交错 ( 酒杯 ) .(4)太守谓谁( 为,是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啊。 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B ) ..

A.欧阳修与滁人畅游山水,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民同乐而醉。 B.第③段太守颓然与众宾喧哗相映衬,既照应首段太守“饮少辄醉”,又暗含众人不知太守忧乐之意,凸显了作者被贬滁州后的愁苦和愤懑。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点睛之笔,“醉翁”之“醉”,不仅因太守酒量浅,更有沉醉于山水美、滁人和、吏政清等多重含义。

D.全文用了21个“也”字,不仅帮助煞尾,还成了文意转折的标志,文随意转,意蕴迭出。 【解析】B项本文的中心在于表现太守与民同乐的情趣,没有表现作者被贬后的愁苦和愤懑。故选B项。

4.文中作者寄情山水,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背景分析体现出的思想感情。(4分) 欧阳修被贬之后寄情山水,表现出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