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设计方案DOC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设计方案DOC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ceb1d72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00

1 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计算机文化基础

学 时:30学时+20学时(自主学习)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 教学时间:第 1 学期 先修课程:无

内容概述:信息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基础知识;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网络及因特网理论基础知识;中文 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自动化套件的使用,主要包括Word 字处理组件的功能和使用;Excel 电子表格组件的功能和使用;PowerPoint 演示文稿组件的功能和使用。

2 课程定位

2.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我院共有38个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既具备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又掌握本专业所要求的主要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岗位技能,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2 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及作用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全院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既作为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也作为新生相关后续课程的前导课。随着全球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技术的全面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重要工具之一,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

- 4 -

成部分,是人们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应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的一个必备的技能。这样,作为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强有力的技术基础教育,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基础的教育,是人才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信息化社会的需求,更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计算机的使用方法和应用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具备计算机意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则应成为当代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向学生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系统地、正确地建立计算机相关概念,具备在网上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具有熟练地在网络环境下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以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计算机基础。因此该课程从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个方面确定的目标见表 1。

表 1 教学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

目标 内容 (1)了解信息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基础知识; (2)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 知识目标 (3)了解网络及因特网理论基础知识; (4)掌握中文 Windows 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 (5)掌握 Word 字表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使用; - 5 -

(6)掌握 Excel 电子表格软件的功能和使用; (7)掌握 PowerPoint 演示文稿软件的功能和使用; (8)掌握因特网的基本应用。 (1)具备安装声卡、网卡、显卡等驱动程序的能力; (2)具备使用一些快捷键的能力; 能力目标 (3)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备整理技术资料与交流成果的能力。 (1)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以及踏实认真的学风。 (2)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素质目标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自主学习意识、安全意识、团队协作意识、质量意识、成本意识、环境意识、创新意识等。 4 教学改革方案设计

4.1 教学改革指导思想

根据职业教育、学生学习的规律安排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的学习融入到任务载体中,教学过程中采用“做中学”这种教学模式,将课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团队意识等内容融入到每一个典型的任务中,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动手能力为主导,并辅以必要的教师辅导。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来达到增长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的目的。

- 6 -

4.2教学改革设计思路

将课程的授课地点搬到一体化教室,教学过程中,融“教、学、做”于一体,真正实现“做中学”的理念。这与以往的在教室先上课,后在机房上机练习那种教学方式有很大不同。以前那种授课方式的学习效率低下,这是因为在教室上课不仅枯燥,而且学习的知识不能及时得到练习,从而不会形成技能,课后很快就忘记了,等到上机时还需要从头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而“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可以实现边学边做,“学”和“做”融为一体。这样,一方面学生所学的知识通过及时地完成任务,很快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更牢固,更容易形成能力。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运用“做中学”、CDIO模式,以任务为载体来组织实施教学。通过必备知识学习、生师合作学习和生生合作学习三个过程和 10个合适的任务(这10个任务课上完成,还有10个任务需自主完成)来完成课程的教学,实现学生对该课程知识技能的掌握、职业素质的提升,达到课程的培养目标。

(1)必备知识学习过程

该过程是学习基本知识的过程。在该过程中主要学习计算机文化方面的常见术语、基本知识,以够用为原则,不可要求过多过深。该过程以教师讲授为主,该过程约占课程总课时的 30%。

(2)生师合作学习过程

在这个过程,以典型的任务为载体,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一个学生独立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知识和技能的目的。通过该过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课程的核心知识和技能,能够熟悉实现一个任务的 CDIO 的各个过程,培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