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疏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疏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cef81e4524de518964b7d39

展蔓延情况,疏散救人通道和安全出口等详细情况。火情侦察人员要搞好个人安全防护,必要时要有水枪掩护。

4.有效实施火场排烟,为疏散救人创造条件

为了增加疏散救人现场的能见度,减少高温烟气对被困人员和灭火救援人员的危害,有效地控制火势蔓延,提高灭火救援效率,应针对烟气扩散情况采取有效的排烟措施。排烟方法有:

4.1利用固定设施排烟。建筑物根据其高度、规模、使用性质等的不同,设计采取着不同的排烟方式。建筑物内固定排烟设施主要包括:1、自动或手动排烟机械。在高层建筑或大型公众聚集场所的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以及合用前室,设置有机械排烟竖井或排烟口。当排烟口开启时,排烟风机就自动启动,将烟排出;2、机械加压送风。向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前室以及合用前室送风,以阻止烟雾流向楼梯间及前室,以利于人员开启疏散门,顺利逃生或疏散;3、利用通风、空调系统排烟。

4.2自然排烟。主要是利用建筑物本身的排烟竖井、排烟道或普通电梯间,从顶部排烟口将热气流排除。着火时,及时打开门窗或烟口即可排烟,一般应将上风方向的下窗、下风方向的上窗开启,利用风力加速横向排烟。但采用此方法排烟时,要防止高温烟气流入建筑内的其他部位,加速烟火的扩大蔓延。

4.3喷雾水流排烟。主要是利用喷雾水枪射出的喷雾水流进行排烟,这是一种既方便又有效的排烟方法。使用喷雾水流排烟,既有利于灭火,又能净化空气,还能减轻烟气对消防员和被困人员的危害,可说是一举三得。排烟时,要求选择在进风口的一面设置喷雾水枪,下风的一

面为排烟口,并注意在排烟口附近设置一定数量的水枪保护。 4.4利用排烟机械排烟。为提高排烟效果,消防员可利用移动的排烟设备,如排烟风机、排烟车、鼓风机、电风扇等进行排烟。移动排烟设备的突出特点是机动性强,使用者可根据现场烟气的扩散变化情况,随时转换地方。但排烟车由于其排烟管长度的限制,在较高的楼层排烟有一定的局限性。利用移动排烟机械排烟时,要防止排烟口的热气流引燃邻近建筑及可燃物,必要时可配备一定的灭火力量防护。 4.5设置水枪掩护,开辟疏散救人通道为确保及时有效的疏散和抢救被困人员,在疏散救人行动中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水枪进行掩护,开辟疏散救人通道。内攻疏散救人行动,尽量使用建筑内部消火栓出水枪进行掩护,每一疏散救人小组至少要设置1支水枪。但如果同时需要多支水枪进行掩护,则要考虑室内消防给水管网的供水能力,避免因用水超出管网供水能力而导致供水中断。当室内通道和安全出口被烟火封锁无法进入室内时,要采取外攻疏散救人行动,此时应尽量采用消防水炮与水枪相结合的方法开辟疏散救人通道,掩护疏散救人行动的顺利进行。不管是使用建筑内部给水系统,还是用消防车出水炮,都必须保证掩护疏散救人行动的水枪不间断供水。如果此时中断供水,则会造成疏散救人行动的严重受阻,甚至会造成灭火救援人员伤亡的严重后果。

5.疏散救人的注意事项

人员密集场所火灾,情况复杂,人员密集,疏散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注意通道数量和通道是否被人为封堵。许多较早时期建造的建

筑,疏散通道的宽度和楼梯数量及安全出口不能满足要求,发生火灾后人员被困在袋形走道或房间内。有些建筑虽然耐火等级较高,但因独门独户且一般仅有一处楼梯,一旦较低层面内发生火灾,着火层以上的人难以逃生。还有一些单位以加强内部安全管理为由,违法将主出入口上锁或加设卷帘门铁栅门等使人员疏散严重受阻。

2、注意通报时机,防止混乱。在人员集中场所的火灾初期,当人们还不知道发生火灾,且人员多、疏散条件差时,应先通知出口附近或最不利区域内的人员进行疏散,然后视情况公开通报,告知其它人员疏散。在火势猛烈时,应同时公开通报,让全部人员疏。

3、注意疏散时间。公共娱乐场所发生火灾,要求人员在3至6分钟内疏散出去,否则会有生命危险。因此疏散组织者应设法保障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撤出或先期撤离烟火充斥区。

4、必要时采取强制疏导。当火势封锁了疏散通道,人们又慌又乱无目的乱窜时,公安消防人员应立即组织力量,全力堵截火势,掩护疏散,并设法阻止人流乱窜,采取强制疏导手段,将人员疏散出危险区域,防止伤亡事故。

5、在口处设立警戒。在出口处设立警戒,防止寻找亲人的家属又进入火区。

6、要清点人数。对救出人员要清点人数,看是否全部救出。 7、营救人员要搞好个人防护。消防人员在进入火区营救时,除自身应佩带各种安全防护装备外,在条件允许下,还应考虑携带部分用于营救被困人员的安全防护的安全防护装备,对中毒者进行必要的保护以保证最大限度地营救生命。

总之,人员密集场所多是公共娱乐场所和服务场所等,主要是供人们工作、生活、学习和娱乐等高度集中的场所,它主要有大型的商场、集贸市场、图书馆、科技馆、车站码头等生活场所,歌舞厅、影剧院、体育馆、录像厅、健身室和休闲等娱乐场所。这些场所同样是易燃易爆物品的集中地,多数又是特殊的建筑设施(地下、高层)火灾。灭火时的关键是抢救并疏散人员,在人员疏散时按照人员密集场所的灭火对策,注意排烟,第一出动力量,日常对单位情况的熟悉和自身安全防护装备配带。另外单位自身也应该注意加强自身的安全措施和应急能力。

参考文献:

1.伍和员著,《现代灭火战术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 2.李海著,《实用灭火战术和技术》,上海科技出版社,1994年

3.公安部政治部编,《灭火战术基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