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编制大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编制大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cf1f7a4be1e650e53ea99dd

20-50

5-2

5-10

20-10

10-20

10-5

5-10

20-10

注:(1)标准上下限的选用应考虑受灾后造成的影响、经济损失、抢险难易以及投资的可能性等因素。

(2)海潮系指设计高潮位。 三、洪峰流量实地调查 四、防洪水文分析与计算 (一)洪水(或潮水)分析 1.水文资料分析 (1)洪灾类型、成因;

(2)历史上特大洪水、大洪水及山洪特性;

(3)水文观测数据分析(洪水位、洪峰流量、不同时段洪水量、洪水流量过程线、重现期)。

2.风暴潮资料分析

(1)历史上特大、大风暴潮特性

(2)风暴潮观测数据分析(潮位、浪高、重现期)。 3.人类活动对洪水(或潮水)影响的分析研究。 (二)水文计算

1.设计洪水和设计潮位的计算

(1)计算河道(或山洪沟)的设计洪水(包括设计洪峰流量、洪水位、不同时段洪水量和洪水过程线);

(2)计算沿海、河口及潮水河段的设计高潮位和设计低潮位及风浪侵袭高度。 2.对现有桥涵等交叉构筑物的过水断面进行校核。 五、规划方案

(一)本城市防洪规划的方针、对策和防治措施(泄、蓄、分、截等) (二)排洪水系的规划方案

1.依据设计洪峰流量,确定河道、分洪、截洪、排洪沟渠等的平面布置方式及横断面尺寸;

2.河段整治(或湖岸、海岸防护整治)规划方案; 3.河道、行洪区清障规划、处理方案及措施;

4.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确定河湖蓝线(沿河湖岸边每侧一般不小于5米) (三)防洪工程设施规划方案 1.主要防洪工程设施等级、标准;

2.对超过设计标准的洪水,采取的对策性措施方案;

3.主要防洪工程设施(水库、堤防、分洪道、滞畜洪区、蓄纳潮区、挡潮闸、防浪坝、涵闸等)的规划方案;

4.配合农田水利,塘坝、谷坊等的规划方案;

5.现有工程设施改造利用措施及与流域防洪设施的联合运用方案。

(四)不符合防洪标准要求的现有桥涵、管道、公路、城市道路等交叉构筑物的改造利用措施。

(五)非工程防洪措施规划方案 1.水土保持、增加植被措施; 2.泛洪区、滩涂开发利用规划和管理; 3.分洪、蓄洪区安全建设规划;

4.泛洪区、滩涂低洼区居民的撤退转移、救灾措施;

5.洪水预报、警报系统规划; 6.防洪保险。

(六)工程建设近、远期结合、分期实施规划方案。 (七)防洪工程经济比较 1.工程量估算:

(1)主要工程材料数量; (2)挖、压占地和淹没面积; (3)移民数量; (4)拆迁的经济设施。 2.方案的经济估算

(1)分期实施的项目与规模

(2)分项造价、分期造价、总造价。 (八)方案比较,确定推荐方案:

综合几个有代表性的方案,根据其工程量、投资、效益等指标,通过技术经济综合分析和比较,然后选定最佳方案。

第三节 城市排涝规划 一、规划年限 同城市防洪规划年限。 二、城市排涝的基本任务:

(一)排除城市低洼区因暴雨或长期连续性降雨集水而形成的内涝; (二)排除由于防洪设施影响而产生的内涝;

(三)排除外部(河、湖、海)洪水、潮水内侵顶托而引起的涝灾。 三、排涝标准

根据各城市具体情况,综合分析研究确定。城市降雨,宜采用各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用短历时暴雨资料计算。

一般排涝标准:重现期2~5年。 四、涝水水文分析与计算 (一)涝水分析

1.暴雨、沥涝观测资料情况; 2.历史上发生的大涝的特性;

3.设计涝水的分析(雨量径流量关系、最大流量、不同时段水量、流量过程线); 4.洪涝、涝潮遭遇分析; 5.设计外河水位、潮水位分析;

6.城市建设和其它人类活动对涝水影响的分析研究。 (二)排涝水文计算

1.当地暴雨公式或参照临近城市的暴雨公式; 2.计算涝水流量。 五、排涝总体规划方案

(一)本城市排涝规划的对策和措施(蓄涝、自排、机排等);

(二)排涝分区(高水拦截、涝水调蓄、自排、机排等的分区安排)及主要工程设施的总体布置方案;

(三)排涝工程设施规划方案;

1.主要排涝工程设施(截流沟渠、排水渠、闸涵、排涝站、蓄涝区等)的等级和规划标准;

2.主要排涝工程规划方案(新建、扩建、加固、隐患处理等)。 (四)排涝工程建设近、远期结合,分期实施规划方案; (五)排涝工程经济比较: 1.工程量估算:

(1)主要工程材料数量; (2)挖、占地和淹没面积; (3)移民数量; (4)拆迁的经济设施 2.方案的经济估算

(1)分期实施的项目与规模 (2)分项造价、分期造价、总造价。 (六)方案比较、确定推荐方案

综合几个可能的方案,通过技术经济综合分析比较,选定最佳方案。 第三章 工程管理规划 第一节 机构和体制 一、管理体制和任务

二、管理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配置 第二节 管理设施 一、水文观测设施

二、主要工程设施、建筑物观测设施 三、通讯、信息处理设备 四、交通、防汛抢险设备 第三节 管理规章、制度、经费 一、管理规章制度

二、主要工程设施调度运用规程 三、管理、运行、维修费及来源 第四章 防洪排涝规划效益评估 第一节 经济效益评估 一、方案经济合理性评价

二、防洪排涝规划方案的经济效益(直接、间接经济效益) 三、负效益的分析估算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 一、城市环境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