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语义学看英语词汇的教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从认知语义学看英语词汇的教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cfedd9551e79b8968022691

从认知语义学看英语词汇的教学

郎敏龙

【摘要】认知语义学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传统语义观的反思,它以体验哲学

观为基础,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主张意义的构建是认知的概念化过程,而概念化过

程以心智的体验性为基础,以意象图式结构为中心,通过隐喻和转喻推理进行运作。本文从

认知语义学中的范畴化和原型理论,隐喻以及转喻理论出发,分析了英语词汇教学的一些可

行性方法,以期英语教学中词汇的教学能以认知语义学的观点为理论基础,从而获得更富成

效的英语词汇意义教学。

【关键词】认知语义;隐喻;转喻;词汇教学

一﹑认知语言学及其语义观

传统语义观是以奥格登和瑞恰兹提出的“语义三角”为代表的。他们在“语义三角”中

明确使用了“概念”这一术语。传统语义学主张,词和所指事物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他们是

以概念为中介的。语言通过概念和指称关系反映外部客观世界。传统的意义观认为理性思维

是大脑对抽象符号的操作,这些符号通过与真实世界的联系而获得意义。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研究的全新方法,起源于上个世纪 70 年代,是对当时盛行的转换生

成范式的反动,转化生成范式追求语言的自足性。 (Ruiz de Mendoza,1997)。从 1957 年

开始,乔姆斯基对普遍语法理论模式不断扬弃更新,建立了生成语言学。乔姆斯基以句法的

转换深层结构指出,感知资料反映的表层结构不能说明语言的本质。同时,他以刺激贫乏论

提出了人类语言内在创造性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针对乔姆斯基的语言内在论和

自治观,另一批语言学家提出人类语言主要不是先天的机制,而是后天习得的;语言不是自

治的,而是基于人的体验和认知基础上形成的。Ungerer & Schmid 指出,认知语言学基于

人类对世界的经验﹑对世界的感知和概念化。Lakoff 和 Johnson 认为认知语义学主要研究

人类的概念系统、意义和推理,简而言之,研究人类的理性。认知语义学将语言意义看作是

概念结构的外在形式。

认知语义学在基本层次范畴和意象图式两个前提结构下,根据个体的人类和社会的本质

和经验研究意义。认知语义学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类是从基本层次范畴来认识事体﹑理解世

界的,能快速﹑有效﹑成功地组织和处理相关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原型。认知语义学中

的体验观认为人类在对外部世界种种现象的感知体验过程中才逐步形成范畴﹑概念和思维,

抽象出认知模型,建立认知结构,获得意义。体验观语言主要是人们在对现实世界感知体验

的基础上通过认知加工而逐步形成的,是主客观互动的结果。

1. 范畴化与原型概念

范畴化是人类基于经验的异同对经验进行分类的过程,它使人类能够把现在的经验与过

去的经验结合起来。Rosch & Mervis 将范畴分为三个主要层次:上义层次﹑基本层次和下

义层次。

基本层次范畴是最能体现文化突显性以及实现认知需求的范畴。在基本层次上,人们在

视觉上和功能上把事体看做具有整体性,反映了所形成的意象图式。在基本层次上,人们对

真实世界分类分得最为精确,这一层次与同一范畴的其他成员共享的属性最多,与其他范畴

的成员共享的属性最少,也最接近自然客观的分类。

20 世纪 70 年代,Rosch 提出了他的范畴观,并提到了语义原型这个概念。原型范畴理

论认为一个范畴由一些极其类似的成员构成:原型是同一个概念范畴中能反映本范畴特征最

好、最典型的成员,而其他成员具有不同程度的典型性;隶属于同一范畴的各成员之间并不

存在共同特征,而是具有互相重叠的属性组合,即所有成员享有部分共同属性,形成家族相

似性;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范畴内的成员地位不相等。

范畴观和原型观为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使得二语教学更加富有

成效。

2. 隐喻

Lakoff 认为隐喻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方式,参与了人类的认知过程。“我们的概念系统主

要是隐喻的”“我们思维和行动所依据的日常概念系统,其本质基本上是隐喻性的。”在日常

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他们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思维、经历,对待无形的、

难以定义的概念,形成了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在人们认知客观世界中起着主

要的和决定性的作用。Lakoff 提出的隐喻概念就是参照一个物质领域去理解另一个物质领

域,前者通常是具体的、较熟悉的实体领域,称为源域,后者通常是无形的、不熟悉的抽象

领域,称为目的域。

3. 转喻

认知语言学理论认为,转喻是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它们根植于人类的基本经

验之中,构成我们日常的思考和行为方式,语言中大量的转喻反映了人们普遍的思维模式,

转喻思维对词汇意义的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转喻是在同一认知域中进行的映射,即同一认

知域中的一个范畴被用来替代另一个范畴。而隐喻则是不同认知域间的映射。对于转喻的理

解主要集中于把事物的最突出部分作为整体来看待和理解。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人们往往

更多地注意到其最突出,最容易记忆和理解的属性,即突显属性。在使用转喻语言时,人们

常用事物的某个突显属性来指称其整体,转喻是用一个概念实体向另一个概念实体提供心理

可及的认知过程。

因此,转喻性的思维﹑理解和认知方式大大提高了人们使用语言和理解的速度,转喻思

维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样,在英语词汇教学中,一词多义的现象与人类的认知

认知密切相关,教师应认识转喻在形成一词多义现象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利用转喻理论

来指导英语词汇的教学。

二﹑认知语义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发意义

在全球化发展日益加速的今天,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早已被人们所认可。而在英语教学中,

词汇的教学往往被教师所忽视。在课堂上,教师们更加注重的是语法的反复练习和阅读等其

他能力提高。在传授新课时,教师往往会让学生自己去记诵单词的意义,无疑,勤奋的学生

自然会记得更多的单词。然而,倘若教师在词汇教学中更多地运用认知语义学中所涉及的语

义观及其方法来解释单词给学生听,这样记诵单词的任务必将更加圆满地完成。

1. 范畴化与原型理论的运用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范畴化与原型理论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在识记一个单词的时候,联想

到其他在同一层次范畴的词汇。

在谈及食物的烹饪方法时,汉语中根据烹饪时间的长短,烹饪方式以及烹饪时的介质来

区分不同的烹饪方法,诸如“炒”﹑“煎”﹑“蒸”﹑“焖”﹑“炸”﹑“烤”等。同样的

方式我们不妨运用到英语词汇的教学中,如在涉及“cook”这一范畴时,可能当时课堂上要

讲解的生词是“fry”,这时教师应着重去讲解 fry 与它的原型概念 cook 之间的关系,并向

学生阐述清楚以 cook 为原型的语义范畴(semantic categorization)中,fry 是一非典型

成员,与此同时,向学生讲解与 fry 处于同一地位的单词——非典型成员还有如: roast,

steam,braise,bake,stew,broil 等。在此例中,cook 代表一个中心概念和语义范畴,

在认知过程中,人们总是从最典型的语义成员开始逐渐过渡到非典型成员,从概念词汇上升

到具体词汇。以此类推,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运用范畴化理论及原型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学

生可以在老师的讲解中掌握更多的非典型词汇以至于在今后的实际运用中,做到灵活运用这

些具体词汇。

2. 隐喻概念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认知语义学中的隐喻观认为,在词汇的意义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是由于人类对外界世界

的认知不断加深而产生的。隐喻是利用已有的认知去探索﹑了解和掌握对新事物的认知。隐

喻涉及两个概念的对比,一个概念识解另一概念。隐喻被描述为目标域和源域,目标域是隐

喻所描述的经验,源域是人们用来描述经验的方法。正是由于隐喻观的应用,一词多义的现

象得以顺利解释,也为识记词汇意义提供了便捷,并对英语的词汇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柱。

例如在英语中,“foot”一词的基本意义是“(人或动物的)脚,足;(无脊椎动物的)

运动(或吸附)器官”,根据陆谷孙所编《英汉大词典》第二版,“foot”一词主要的义项还

有如下:

①(床﹑墓等)放脚的一端,下端;下首坐位

② 最下部,底部;底座;(桌﹑椅等的)脚

③(系列等的)末尾

④ 写在底部的东西(如数字的总额)

⑤ 沉淀物,渣滓;油渣

上述的义项,从根本上来说,都源自“foot”一词的源域,即人们所熟知的“脚”,在

此基础上,参照源域去理解其他抽象事物,而得到目标域中的义项,即都来源于“事物的底

部”这一认知。这些义项的来源和加入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最终我们仍然能看到这些义

项存在的合理性,即义项之间的“相似性”使它们能够联系在一起。在词汇教学中,往往会

遇到诸多这样的情况,如 table,eye 等等,英语习语的形成往往也是隐喻的结果。运用隐

喻理论,熟词生义现象将得到更好的解释,英语习语的习得也将变得更加轻松。

3. 转喻概念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认知语言学认为,词汇多义的现象从根本上来说是通过人们的认知手段,主要是隐喻和

转喻来实现的。转喻理论的运用必将使词汇意义的记忆变得更加容易,并由此可形成词汇意

义的网络结构,以帮助加深记忆。

例如在英语中,“right”一词除了有“右边的”意思,另一个常见的意思是“权利”,

那么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如何使这样的一词多义生动地展现给学生呢?

不难看出,基于“右边的”的语义之上,一个最基本的意义便是“合法的,法规,权利”

等。据此可推测在西方世界,人们的认知中以右为“上”,由此可以联想到西方社会政党中

的“左右派”亦或“左右翼”。1879 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在制宪议会上,第一等级教

士和第二等级贵族的议员与处于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工人和广大农民的议员展

开了激烈的斗争。同年 9 月的制宪议会会议上,第一、二等级的议员大都坐在议会右边的席

位上,而第三等级的议员占据了左边的席位。这个颇具戏剧性的历史场面本是偶然形成的,

但反映到语言中,在词汇中便出现了“左派”与“右派”一对政治概念。进步或激烈者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