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趣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文言文趣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d3794644afe04a1b171de01

──仿《口技》

余邻翁,亦善口技者也。十年前,还自京城。一夕,亦献其技。于室内施屏障,邻翁坐屏障中,

乡邻团①坐。

少时,微闻山风渐起,林木细语;涧水潺潺,间以娇莺恰恰②,鸣蝉声声;复闻鸡鸣犬吠,其声益遥。既而莺声近,宛转争鸣。一雀至,喳喳不止。俄而,群雀至,声大作。当是时,风吹呼呼声,林木细语声,娇莺恰恰声,群雀喳喳声,一时齐作,众妙毕备。乡邻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忽闻群雀惊飞,莺鸣亦止。有人奔至,倚树喘息。未几,人渐众。有妻语夫,其声极微。一儿啼,母急乳儿,儿含乳啼。一人咳嗽,遽掩其口??乡邻异焉,相顾变色。

忽一人大呼:“敌至矣!”顷刻百千人呼,百千人走,百千儿哭。中间砰砰枪声,呼母声,呼子声,呼妻声,呼夫声,百千齐作。 一妇中弹僵仆,其夫大号,其子悲啼??乡邻无不变色离席,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邻翁僵坐③而已。

乡邻尚胆寒。或曰:“子之技亦精矣,然不知口技之道。口技之道,亦似为文,贵在首尾一贯也,而子之口技何如?始闻山风流水,娇莺鸣蝉,吾等舒心悦耳;而后枪声砰然,夫号儿啼,令人丧气。”翁默然不应。

是时,四害④横行,奸臣得意,山河多娇而民无宁日。邻翁之意实深长焉。

注释:①团:四周围着。②恰恰(qià):拟声词,形容黄莺的叫声。③僵(jiāng)坐:笔直地,一动不动地坐着。④四害:指“文化大革命”期间,祸国殃民的四人帮。

【温馨提示】

还(36)、间(55)、顾(7)、股(19)

296. 爱稻花说①

──仿《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或爱菊,或爱牡丹,或爱莲,予独爱稻花。晋陶渊明爱菊,以菊

为花之隐逸者也。噫!百花零落,独吐幽芳,幽诚幽矣,芳亦尤芳,然春归大地,万物欣然,争奇斗艳,理所当然,其隐逸者,何誉之有?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大如盘,美而艳,且清风送芳,爱之者宜乎众矣,然富贵似云,古今多证,见花思人,吾不之爱。或曰:“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予独以莲藉清涟以示高洁,而其本②实赖淤泥;茎虽直然易折,且随风而动,腹中空然;既花,虽亭亭灼灼③,然可望而不可即④,故贬之者不乏其人。稻花者,近午始开,暮则零落;花小似粟,不艳,

不芳,爱之者宜乎鲜矣;然花落而实⑤,众人赖其生。夫有大功于人,而不艳,不芳,不闻,水陆草木之花,其如稻花者谁?

注释:①咏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文章,对所咏或所借之物,多取其一点或一个侧面,而就其这一点,站在不同的角度看也会有不同的结论,因而对同一事物甚至同一特征,也会有褒贬之别,取舍褒贬全看作者抒情议论的需要。本文贬菊与莲而赞稻花,正是为了说明这一道理。②本:根。③亭亭灼灼(zhu?):指花高高耸立又明艳可爱的样子。亭亭:高耸貌。灼灼:明艳可爱的样子。④即:靠近。⑤实:果实。

284. 刀劈蝇头 ——仿《卖油翁》

雍正年间①,有武将某,以善射自矜。恒于演武场中,缚一士卒,令其胸插寸木。某于百步之

外,把②酒临风,且饮且射,矢矢中木,从无虚发。喝彩之声雷动,某则畅然自雄③,以为当世无敌矣。惟所缚之卒,惊魂丧魄,鲜有面不改色者。

为彰其技,将军之“射卒”也,农工渔樵皆可入场观之。一日,有剃头翁释担而立,睨之,俟喝彩声毕,语曰:“手熟而已,何以自矜若此?”左右皆失色。某怫然怒,詈曰:“皓首老奴,安敢轻吾射?”翁曰:“将军矜矢,老奴恃刀,敢试老奴之刀乎?”某哂曰:“剃头小刀,第去毛发而已。”翁曰:“昔者郢匠斫鼻,运斤成风④,今老奴之刀,庶几近乎郢匠也。”某他顾而哂。有顷,谓左右曰:“郢匠斫泥,运斤成风,此老斫发,得毋‘运刀成风’乎!且瞧其‘运刀’。”左右皆笑。 时逢盛夏,蚊蝇遍野,翁欲抑⑤其矜,掌中阴沾以蜜。甫动手,蚊蝇萦绕。有蝇直逼将军双目,翁遽以刀劈之,几中目。某骇然。翁曰:“勿怖,吾劈蝇头耳!”断头蝇蚤去无影,盖蝇去头能飞须臾也,而某以翁慑己,方欲叱止,骤见剃头布罩有蝇头一。谛视,尚有血。方疑虑间,翁曰:“请将军昂首,老夫欲剃之也。”言讫,复有蝇扑某脸面,翁遽劈之。蝇头渐多,以血腥,来蝇益众,翁劈之益急,但见寒光闪闪,蝇血斑斑,顷刻之间,某衣泽⑥汗湿。思曩之缚卒,疚心起。剃毕。赧颜谢曰:“吾知罪矣!”乃厚遣之。复召曩所缚卒,皆厚赏焉。

注释:①雍(yōng)正年间:公元1723-1735年。②把:拿着。③畅然自雄: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④郢(yǐng)匠斫(zhu?)鼻,运斤成风:郢匠是楚国郢都的巧匠。《庄子.徐无鬼》“郢人垩(a,)漫(沾)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端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垩:白粉;漫:涂抹;运斤:运动斧头;听(yǐn):张口而笑的样子,亦叫“听然”。这是“听”字的原义,白话文中“听见”的“听”,原写成“聽”⑤抑:抑制。⑥泽:内衣。

【温馨提示】

矜(28)、鲜(19)、彰(140)、俟(13)、詈(5)、皓(62)、安(48)、哂(8)、第(128)、斫(61)、庶几(151)、得无(8)、甫(56)、逼(265)、盖(24)、蚤(94)、须臾(138)、谛(20)、讫(53)、曩(32)、赧(4)、谢(51)

298. 续《愚公移

山》

愚公挖山不止,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河曲智叟闻而长息曰:“以愚公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若太行、王屋何?然心诚则感于帝,信然!”是夜,辗转反侧①,三鼓方寐。忽闻砰砰数声,有物破庐而入。大骇而起,但见黄金锭锭,散落一室。疑为幻,引而审视,始知其为真也。喜绝。骤见一翁,貌媸甚,眈眈视金,以为盗,惊呼而醒。妻尚熟寐,鼾声如雷;明月入窗,似水泻地??

注释:①辗转反侧:亦写成“转辗反侧”,翻来覆去睡不着,形容心事重重,难以入眠。

【温馨提示】

信然(93)、三鼓(70)、寐(30)、辗转 (105)、反侧(66)、庐(240)、引(25)、审视(19)、媸(111)

318. 续《桃花源记》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恒留连于山水草木之间。闻武陵渔人得桃花源云,欣然诣之。见渔人,

乃一黄发翁,终世守贫,相伴者,惟一网一舟耳。问所言,具答之,且曰:“太守遣人随吾往,寻乡所志,已迷,不复得路。”刘要其复往。渔人默然,良久乃曰:“可。”

复缘溪行,果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似霞。渔人指乡所志,仍历历可见。刘窃喜。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高万仞,而半山林霏①迷茫。渔人曰:“仿佛此山中。”舍船登山,往来视之,惟见青树翠蔓,奇岩怪石耳。刘丧气,渔人默然而已。

坐船上,渔人曰:“此景如画,小憩可乎?”言未毕,卧右膝,屈右臂支船,瞑目假寐矣。溪水清洌,落英飘浮,时有锦鳞②,悠然其间。两岸桃林灿烂若霞,青山如洗??刘欣然动容,乐而忘反。顷之,渔人起,顾子骥曰:“昔武陵大旱,赤地千里。百姓大饥,赋敛之毒尤甚。悍吏似虎,隳突③乡里。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④者不绝于途。”俄而复自语曰:“是年吾妻死子鬻── 子方乳,不鬻亦死。”言之,汪然出涕。刘闻而愕然,既而叹息。

渔人复瞑目假寐。刘遽然悟,其桃花源云云,盖渔人以讽世事也。 寻,刘病终,其事遂无人知。

注释:①霏(fēi):雾气。②锦鳞:美丽的鱼,“鳞”代“鱼”。③隳(huī)突:骚扰。④顿踣(bó):跌倒。

【温馨提示】

恒(10)、留连(162)、乡(119)、仞(256)、假寐(84)、反(68)、有顷(55),顾(7)、鬻(23)、涕

(156)、遽(13)、盖(24)

324. 续《扁鹊见蔡桓公》

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不得。或言:“扁鹊已逃秦矣。”遂遣人持千金,驰①往秦。或云:“扁鹊居赵。”复遣人持千金,往赵。或曰:“扁鹊未去蔡。”乃令曰:“得扁鹊者赏千金。”会齐人扁鸦,诈称扁鹊,医于蔡。人以为真,强其见桓公。桓公闻扁鹊至,不胜喜,及见,乃知其诈也。桓公忿然,将杀之。遽曰:“君之疾在肠胃,非臣莫能救也。臣实胜扁鹊,惟扁鹊名已彰,而臣未彰,臣是以诈称也。”桓公喜,使之治,朝治而夕死。

注释:①驰(chí):骑着马奔走。

【温馨提示】

会(4)、诈(83)、忿然(29)、遽(13)、彰(140)、是以(39)

349. 续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衣》

上回朝,御聘织师①奏曰:“臣等为陛下成神异之衣,万民得睹陛下丰采,愿已足矣;是衣日著日新,毋须更易,且臣等非庙堂之器,耻于坐糜廪粟②,愿陛下赐归故里。皇恩浩荡,臣等不胜受恩感激!”

上默然。

监察大臣赫斯克夫奏曰:“为成新衣,织师尝数求陛下予以生丝,然臣间③令属下察之,皆未之用也──为新衣而毋用丝织,岂非无米而作炊耶?愿陛下斩此二贼之首,且诛其九族④,以惩其欺君之罪。”

此语出,朝臣愕然,更互耳语。

御聘织师色挠,其一遽奏曰:“臣等诚罪该万死,然成神异之衣当以神异之丝也。去吾国千里,有愚人国者,产异丝,成五彩,而愚人皆不之见。臣等迢迢千里而进之者,以为神异之衣非陛下莫著也;况成是衣亦非易事,此情此心望陛下明鉴。且神异之丝,臣等室内尚余些许,艳似霞,光耀目,监察大臣尝令属下察之,得无未睹此异丝耶?敢问属下为谁?愿陛下察之。”赫斯克夫语塞。 丞相贾欧里斯──尝为钦差大臣而首探织衣者也──出班奏曰:“吾国地处赤道,无有霜雪,陛下著此神异之衣,四时如沐春风,此乃陛下之幸,万民之福也。臣闻‘为政者以富民为本’,吾国人众地寡,百姓窘于衣食,臣夙夜忧叹而计无所出, 今闻织师之言,茅塞顿开⑤。若遣使之愚人国,广集异丝,而后令国民皆著神异之衣,一则共沐皇恩,再则可禁桑麻,使其地更植稻菽,男女共事耕耘,则衣食丰足,百姓孰不感激涕零而尽忠耶?老臣病躯,著此俗衣恒以为累,故斗胆请陛下先赐于臣,臣必以残年余力,供陛下驱驰⑥,万死不辞!二织师虽有罪,然臣以为其功可赎。”

上颔之,曰:“金银生丝乃朕赐织师以慰其劳者也,织师何罪之有?相国忧国忧民,诚国之干城⑦也!衣食所安⑧,朕何敢专焉,况此为富国之举耶!” 织师三呼万岁,起,觉衣泽汗湿。

大臣戚里古鲁──亦尝为使探织衣者也──奏曰:“臣闻‘为大事者不拘小节’。相国之言,固⑨富国之本,然吾国方七百里,民十数万,若人皆著神异之衣,而能成衣者今特二人而已,则此功何时可成?以臣愚见:此乃改革弊政,更易风化,恩泽万民,名垂汗青⑩之革命也,一宜速行,二宜矫弯过正。臣有一计,先令国民盼著神异之衣,犹如久旱盼雨,饿婴盼乳也。”上曰:“计将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