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拓展延伸 第一单元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拓展延伸 第一单元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d61fd55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b5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大臣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时大臣们还是坐着的,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站到自己面前,指给自己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

你知道宋太祖这种做法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什么吗?

宋太祖

你知道宋太祖这种做法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什么吗?

提示:君主的地位越来越高,君主专制逐步强化。

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代王国问题的解决

(1)背景:汉初在地方上________、封国并存,封国有时会与朝廷对抗。 (2)过程:

①汉景帝平定了“________”。

②汉武帝颁布“________”,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宋初改变藩镇割据的局面

(1)背景:唐中期________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持续一百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2)措施:

①在军事上,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________,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________。 ②在行政上,由中央派________担任地方长官,设________负责监督。 ③在财政上,________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3.元朝行省制度 (1)概况:

①在地方设________,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________进行管理。

②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________的节制。 (2)影响:

①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________,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________的开端。

从秦建立中央集权政治体制以来,郡县制始终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模式。元统治者为什么要建立行省?省、县等多层次地方行政体制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代

(1)汉初,使人伟大或渺小皆在其人之志。——席勒丞相集________、司法、________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2)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人,让他们担任________、侍中等,参与________,以削弱相权。

汉武帝这种做法的初衷是什么?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其举措? 2.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1)概况:

①唐朝中央的中书、________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________、审议和执行,其长官都是宰相。 ②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吏、________、礼、________、刑、________六部。 (2)影响:

①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________,保证了________的独尊。

②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该制度。 3.宋代

(1)宋初设立________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________职权。

(2)后增设________、枢密使和________,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宋初中央官制的特点是相权不断遭到削弱,不仅宰相的军事、财政大权被分割,连中级官员的任免管理、刑案最后复审,都有专门机构负责;而且宰相还不断受到御史的弹劾。其目的都是加强君主专制,满足皇权日益膨胀的需要。

4.元朝

(1)元朝设________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2)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可以左右________。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察举制

汉朝实行的选官制度。________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九品中正制

________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在该制度下,世家大族子弟依靠________即可步入仕途。 3.科举制 (1)概况:

①隋文帝开始采用________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开始设立________,科举制形成。 ②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2)影响:

①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________、考试与________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________、扩大官吏人才、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②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________的手里集中到________,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科举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科举制的创立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不仅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也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答案:一、1.(1)郡县 (2)七国之乱 推恩令 2.(1)安史之乱 (2)中央 禁军 文官 通判 地方赋税 3.(1)行中书省 宣慰司 中央 (2)中央集权 省制 问题思考

提示:原因:为了巩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说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二、1.(1)决策 行政 (2)尚书令 军国大事 问题思考

提示:初衷:限制相权,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评价:汉武帝削弱了宰相的决策权,有利于维护皇权的独尊;但是剥夺宰相的决策权,重用身边的人员,容易打击宰相参与国家事务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也容易导致任人唯亲,出现政治腐败。

2.(1)门下 决策 户 兵 工 (2)相权 皇权 3.(1)中书门下 宰相 (2)参知政事 三司使 4.(1)中书省 (2)皇位的继承 三、1.汉武帝

2.魏晋南北朝 门第 3.(1)分科考试 进士科 (2)读书 做官 特权垄断 世家大族 中央政府

【问题1】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中央集权制度的一对基本矛盾。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就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益尝试。该制度是如何形成与演变的,它具有怎样的特点,产生了哪些历史影响?

提示:三省六部制的创立,是我国古代中央官制的重大变革。把握其发展演变的历程、特点及其产生的影响,有助于理解和把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规律。

形成与演变: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在继承魏晋以来中央行政制度的基础上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唐朝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隋唐时期,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特点:三省六部制是在继承和发展前代政治制度的基础上形成和完善的,体现了承上启下的特点;三省六

部制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趋于完善。

影响: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了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善,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

【问题2】 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时代的基本政治制度,它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在从汉到元的演变中,该制度呈现出哪些突出的历史特点?

提示: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制度虽历经多次演变,但都服务于专制皇权的需要,其演变的历程,反映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确立到完善再到强化的发展历程。

(1)中央官制演变的特点

①相权不断削弱,最高统治者的权力不断增强:秦统一后,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独揽全国的一切政治、军事、司法等大权,丞相只是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必须完全听命于皇帝;西汉时期,汉武帝不仅起用布衣为相,而且创立中外朝制度,削弱丞相的权力;东汉进一步剥夺三公权限;唐朝时将相权一分为三,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北宋统治者为加强皇权,使三省六部有名无实,并增设参知政事、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职权,这样皇帝得以独揽大权。

②官制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汉承秦制”的基础上,汉朝又创立了中外朝制度;魏晋隋唐,三省六部制逐步形成并完善健全,对后世影响深远;宋朝以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并增设参知政事,削弱了宰相的职权;元代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同时又设立宣政院,作为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中央机构。

(2)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

①随着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愈益严密;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

②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再到行省制度,说明中国古代社会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成和演变,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

【例题1】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 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解析:A项削弱诸侯王势力,B项北魏实行三长制,主要是加强对地方控制,排除A、B两项。明太祖废除丞相,清朝时期不存在皇权与相权矛盾,D项错误。宋代为制约宰相,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别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C项正确。

答案:C

【例题2】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 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 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 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

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唐宋时儒学独尊的地位并没有丧失,故A项说法错误;唐宋时期是我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高潮时期,故C项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不符合史实;D项不能完全解释题干材料中“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故排除D项。题干中的《文选》是一部诗文总集,唐代文学又和六朝文学具有密切的继承关系,唐朝时进士科考试增加诗赋内容,因而《文选》就成为人们学习诗赋的一种最适当的范本。宋初承唐代制度,亦以诗赋取士,《文选》仍然是士人的必读书,故其流行的原因就在于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选B项。

答案:B

1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组织。”汉代“斑马式”的组织是( )。

A.中外朝制度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察举制

2(原创)在中国古代发展史上,曾出现过“七国之乱”“藩镇割据”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归根结底是由于( )。

A.中央的权力过于集中 B.地方行政权力过于分散 C.地方的行政权力强大 D.古代选官制度不够完善 3某同学对北宋“冗费”现象出现原因进行探讨时,提出了以下几种观点,其中明显与史实不符的是( )。 A.北宋中央集权削弱 B.北宋官僚机构膨胀 C.北宋军队急剧增加 D.统治者对外族妥协

4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 5阅读下列材料: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请完成:

(1)据材料,唐代重大事务从决策到执行要经过哪些程序? (2)你认为应如何正确理解上述程序?

答案:1.C 2.C 3.A 4.D 5.参考答案:(1)中书负责草拟,门下负责审议,尚书负责执行。

(2)精细的分工和严格的程序,有利于提高中央各部门的行政效率,减少决策的失误;同时,也分散了中央各部门权力,有利于加强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