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时1 小数简便计算 山亭 李萍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第5课时1 小数简便计算 山亭 李萍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d62949a4afe04a1b071dea0

②17.38-(7.38+6.9)(媒体出示)

提问:仔细观察这道题中小数的特点,它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吗? 预设:可以,因为括号内的加数7.38与被减数17.38的小数部分相同,根据减法性质的逆运算A-(B+C) =A-B-C,可以先用17.38减7.38得整数10,再用10减6.9=3.1。

小结: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如果括号内加数的小数部分与被减数的小数部分相同,可以先减这个小数再减另一个小数,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③13.66-2.98(媒体出示)

谈话:刚才几道题没有难倒大家,你们真是太棒了!仔细观察这道题中小数的特点,你认为可以怎样进行简便计算?(这道题对学生来说比较难,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

预设:2.98比较接近整数3,所以用13.66先减去3,由于多减了0.02,所以再加上0.02。

谈话:看来这位同学是把减数2.98拆分成了3-0.02 来做的。

小结:两数相减,如果减数是一个比较接近整数的小数,我们可以把它拆分成一个整数与一个更小的小数来做比较简便。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你认为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引出课题:小数的简便计算。(板书)举例说一说如何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师总结:

? 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基本性质同样也适用于小数加减法。 ? 灵活运用定律和性质先使小数凑成整数,再运算,达到简便运算的目的。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口算:

5.7+2.3 6.51+3.49 8.737+1.263 3.7-1.7 2.56-1.56 4.567-3.576

温馨提示:先独立完成,完成后,想一想下面的问题。 ⑴观察加法算式的结果,你有哪些发现? ⑵观察加数的小数部分,有哪些特征?

5

(要想凑成整数,加数的小数位数一样,小数部分最后1位相加为10,前面的相加为9)

⑶观察减法算式的结果,你有哪些发现? ⑷观察减数和被减数的小数部分,有哪些特征?

(要想使结果是整数,减数被减数的小数部分必须完全一致。) 2.怎样简便就怎样算(教材95页第5题)

15.7+6.3+3.7 19.1+1.26+2.74+0.9 13.75-5.28-4.72 13.65-(3.65+8.5) 15.66-3.98 89.84+9.99

温馨提示:

⑴仔细观察算式中数字的特点,灵活选用方法。 ⑵你能知道你用的是什么定律或性质吗?

⑶针对15.66-3.98的提示,3.98比4少多少?把3.98看作4多减了多少? ⑷89.94+9.99的做法,可根据第3步提示。

3.买文具盒、钢笔、三角尺和橡皮一共多少元?(教材95页第8题)

温馨提示:

⑴列出综合算式并解答问题。

⑵仔细观察数字特点和算式特点,你能找出简便算法吗? ⑶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算法。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小数简便计算 7.65+3.72+6.35+6.28 13.75-5.28-4.72 =(7.65+6.35)+(3.72+6.28) = 13.75-(5.28+4.72) =14+10 =13.75-10

6

=24(元) =3.75 发现: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基本性质同样也适用于小数加减法。 策略:灵活运用定律和性质先使小数凑成整数,再运算,达到简便运算的目的。 注意:运算定律和性质要根据题目特点灵活的运用,不能生搬硬套。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以下几点。 ⑴学会尊重——提供适宜的生成环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设计要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我以小明过“六一”节买食品为情景作为切入点,显得自然而又有诱惑力。另外在探究计算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而体会整数加减法运算定律和性质对小数也同样是适用的,这样知识就自然生成。

⑵细研教材——充分挖掘潜隐信息

本节课是在充分吃透教材基础之上设计出来的,比如教材例题只是点出整数加法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但并没有明确说出小数减法的情况及如何发现简便算法这两点,但两点又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设计时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小数凑成整数的特点,并拓展到小数减法的情况,充分的挖掘了教材中深层的信息。

⑶注重生成——积淀宝贵经验

对于学生生成的资源,老师要善于运用。比如:在学生发现两个小数结合相加可以凑成整数时,老师要积极的引导积淀,再如,学生在做第一个练习时,学生会生成两个小数相加或相减结果是整数时的特征这个知识点,这对学生找到简便计算方法很重要。所这时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积淀这些宝贵的经验。

2.使用建议:

在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之后,让学生充分的交流,引导学生明确运算定律和性质在小数加减法中同样适用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确可以凑成整数的小数特点。

3.需破解的问题:

在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中,交换加数或减数的位置,有时能达到简便的目的,但在交换时要注意把数前面相应的符号一起交换。这种类型的题是否在本节课也要讲到。

山亭区实验小学 李萍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