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公共关系学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d669d82c77da26925c5b0da

身有益的各种信息。包括:

(一)组织形象信息

公众对组织在运行中所显示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面貌的反应,即组织在公众中的形象。 1.公众对于组织领导机构的评价

领导能力、创新意识、办事效率、用人眼光、威信、可信任度、领导是指挥中心。 2.公众对于组织管理水平的评价

决策是否合乎实际,生产节奏是否紧凑,内部分工合理、市场变化是否灵敏。 管理水平影响到产品质量和组织的竞争力。 3.公众对于组织内部一般工作人员的评价 工作能力、道德修养、文化程度等整体水平。 (二)组织产品形象信息

公众对企业产品的了解程度,对产品价格、性能、质量和用途等指标的反映,也包括优缺点的反映和建议。

产品形象是企业形象最直接的外在标志。

(三)组织运行状态及发展趋势信息、政府决策信息。 各种法规和政策,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目标,搜集

(四)新闻舆论信息,报道的重要,具有引导作用,反映了。

信息沟通包括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公关人员要收集各种信息反馈给领导,改进。同时把本公司的情况真实的传播给特定公众。

案例:一张照片后的巨额利润。

1964年《中国画报》刊出照片“铁人”王进喜 同时〈人民中国〉杂志进行了报导,〈人民日报〉不久后,大庆油田保密,宣传工作阶级的伟大精神,日本三菱重工财团。

信息专家(1)大致位置(2)大致储量,产量,是否出油(3)必定引进采油设备 三、协调关系

组织在运行中必然同现实环境的各种因素发生关系并产生矛盾,是否解决将决定组织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马哲,矛盾是处处存在的。

(一)协调组织内领导和群众的关系

向领导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并向职工介绍组织的意见。 (二)协调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由领导带头,公关人员起协调作用。 (三)协调组织与外部公众之间的关系 四、策划专题活动

社会组织在运行中,常出现组织来安排非日常事务类的专门活动来达到一定目的的情况,即专题活动、联谊活动、庆典性活动(周年),推销性活动,展览会,新闻发布会。

专题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传播活动,目的是创造和谐融洽的社会环境,提高知名度。 要求公关人员,能力,至少做以下工作:

布置会场,筹划发言稿,编写新闻公报,拟定名单,招呼客人,挑选服饰等。 案例:35次紧急电话,基泰丝,奥达克,索尼,充分说明怎样处理突发事件。 案例:气度非凡的福特“生日”

创建于1903年,2.8万美元,4000名职工,第一年生产了1708辆。1978年75周年庆祝,前4年开始策划。

靠新闻媒介向全世界传递信息,每个月至少一次发布会,并配有照片等资料寄给媒体。 同年那天,特别午餐,同时全国65家福特工厂举办庆典活动。

五、突发事件的处理

意想不到的突然发生的事或问题,对组织不利的事件。 (一)特点:

1.突然性:时间短内爆发。 2.破坏性:重大破坏。

3.影响面大:好奇心理,坏事传千里。 (二)处理:

1.了解事件的全貌

清醒、镇定→查出真相,换位思考,让公众宣泄(例) 2.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成立处理事件的专门机构→认真对待意见→召开记者招待会 3.做好善后工作

4.掌握新闻传播的策略

课堂小结:

本章的内容在讲解的同时结合了案例,对同学们的理解起到很大的帮助。 作业:案例分析

第三章 公共关系的组织与人员

计划:4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公共关系主体的定义

2.了解社会组织的分类及各类组织的特点

3.了解公共关系部、公共关系公司、公共关系社团的基本情况 4.了解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质、能力结构,职业准则 5.了解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 6.掌握社会组织的定义及其特征

7.掌握影响组织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8.理解公关部、公关公司的优缺点 教学重点:

1. 影响组织发展的内部、外部环境 2.公关部、公关公司的优缺点 教学难点:

1.公关部的组织机构模式 教学方法: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着重理论的同时,结合实例讲解。

第一节 公共关系主体(核心)

公关主体是公关活动中形象塑造和信息传播的需求者,是公关的构建者和承担者,即社会组织。

一、社会组织及特征 (一)社会组织

指人们为了有效地达到特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宗旨,制度和系统建立起来的共同活动集体。

社会组织有大有小,功能不一,大到国家,小到一两个人的个体企业。

运行是组织的本质属性,即完成工作目标的过程。如:工厂只有计划生产才可以生产出产品、政府、学校。

若停止了运行则处于瘫痪状态,如文化大革命中的学校。 生命在于运动,组织的生命在于运行。 (二)特征 1.目的性

任何组织建立都有其特定目标,其存在的目的便是通过努力实现自身的目标,即确立宗旨、原则、运行规范。协调人力,目的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2.整体性

有严密的组织结构和足够数量的成员,各部门,各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共同的目标,协调一致,全员参与。

3.变动性

生存于社会环境之中,环境会发生变化,组织应适时调整目标、功能、机构、组织本身也变化。

二、社会组织的环境

组织的存在与发展必须受到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一方面组织应适应环境,另一方面组织应创造有利的环境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一)内部环境

1.人际关系环境(内部公关、最普遍、重要) 2.内部管理环境(人、物、信息的管理) 3.外观环境(厂房、厂貌)

组织目标是否实现,取决于组织内部公众的全力支持 (二)外部环境

制约组织的运行方向和目标,公关活动的成功与否必须考虑环境的要求并与之相适应。 1. 生态环境

(1)自然环境:土壤、气候、位置、信念、习惯 (2)文化环境:思想、观念和认识方法 2.政治环境

政治制度、政治结构 3.经济环境

特定的经济实力,发展水平

补充:联系学生的实际,讲解环境,中西方关于颜色的不同理解(黑白);营销活动中由于没有考虑风俗而导致的失败。 三、社会的公众,有不同的要求 有必要对组织进行分类: (一)政府组织

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行使行政、立法、司法职能。政府应开展公关活动争取广大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公关工作好,威信高、形象好,绩效明显。 政府工作具有权威性,不可更移性,强制性。 1.倾听公众心声,听取意见,了解其对政府的印象 2.办实事,谋实利,提高管理效率

3.利用新闻媒介,扩大方针政策的宣传,舆论监督 4.开辟政民之间的各种联系渠道,树立良好形象 “市长信箱”“专线电话”“市长接待日”等。 案例:

1.1982年,李瑞环调任天津市 (1)组织座谈,了解民意 通过人民代表,政协委员收集信息,通过电视转播,把什么事可以办,哪些不能办——说明,抽样,调查。

(2)公开评论,双向沟通

注重新闻舆论,经常看报纸,批示354件,召开记者会。 利用报纸开展公开性的评论。 (3)公益事业、取信于民

发展福利事业,办好事,办实事,110件实事

天津“三大怪”—自来水腌咸菜,汽车没有骑车快,临建棚到处盖。 建房,外环线,民用气化工程,铁路枢纽改造工程。 2.尼克松与“水门事件”,1974.8.8辞职,1971白宫监视组。 (二)企业组织

公关中运用最多、最充分且受益最大的公关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