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研究生资料整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河海大学研究生资料整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d8710add1f34693daef3e75

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中国特色资本主义。因为在许多人的理解里,实行市场经济就是实行资本主义,因为市场经济意味着市场主体的独立化、私有化、经济运行的市场化、分配的按要素或按资分配。而这样做,社会主义平等及每个人全面发展的目标就难以实现了。从实践来看,这一认识不是没有道理的。在实践中,社会主义原则与市场经济机制确实出现了矛盾,这些矛盾既使人们对市场经济给社会主义带来的冲击更加明显了,也使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1、经济主体:国有还是私有(所有制结构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在传统社会主义体制下,经济主体只能是国家。实际上,计划体制和按劳动分配都是公有制的内在要求。如果社会经济组织都是公有的,相互没有竞争的必要,其生产、流通和分配也必然是计划的,或由国家权力决定的。不计划,交由市场,那么有亏有赢,说到底都是一家,亏盈都不好。而只有在国有计划体制下才能谈到根据工作时间进行分配的统一问题。因此,公有制、计划体制与按劳分配是三位一体的。

但是,一旦实行市场经济,让市场来进行优胜劣汰,那么首先要求市场组织的主体化,即可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而要实现自主,就要求在分配上能自主,而最终在财产所有权上要主体化或称为私有化。没有产权清晰,责职明确,就没有市场竞争的主体。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部分转化为国有,部分转化为私有。而国有所有制企业,是国家投资的国家资本企业,如果以赢利为目的,与市场中的私有企业并无二致,如果不以赢利为目的,只能是公用企业,必须进行严格的管制。

2、经济运行机制:计划还是市场(权力还是放任)

市场是什么,市场只能是一种放任经济,放任经济主体通过竞争来实现自身

利益,而外部只是提供一个竞争秩序。在市场中交易的只能是商品,而每一个市场主体是商品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在交易过程中遵循的原则是交易双方的竞价机制。在这样的一个机制下,市场中所见的是商品的交易,而不区分市场主体的性质。市场权力在于对商品数量控制下对价格的控制,而不是外在于价格的其它力量。

计划经济或计划体制,只能是用计划权力或国家权力对产品的生产与流向进行指派,不是通过交换,而是通过计划权力直接地实现生产与消费、分配、流通的统一,这种体制是一种权力经济体制,是一种严格控制体制。可以实现形式上的把人为的差别再人为地缩小,但实质并没有消除差别,也无法实现对经济各环节的完美结合。

3、社会分配体制:按劳还是按要素

按劳分配还是按要素分配的问题的根源还是实行计划体制还是市场体制的问题。在实行计划体制下,为了体现平等与公平,实行以劳动(劳动时间)作为分配衡量标准就是必然的。既然人们没有私有财产,没有私有企业,没有人能够资本(人为、物质或社会)来获得收益,只能是劳动作为唯一的标准,而劳动分配的标准中首先确定的是时间,其次是根据人们的理解对劳动的质量和贡献作了一定的区分。但是按劳分配既不是真正的对产品的按劳分配(因为还要扣除社会需要,许多劳动又是中间产品,无法衡量劳动收益),又因为无法对劳动的质与量进行社会性的客观度量,最后按劳分配只能是年资、学历、职位等一些条件产生影响。按劳分配并没有真正实现公平。但这种体制又是全面公有制下可以实行的唯一的模式。由于无法客观衡量劳动的质与量,缺乏有效的激励,按劳分配没有实现真正的公平,也就难以起到对生产的促进作用,也无法满足人们通过分配来

实现消费的

4、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产生的根源是坚持效率优先还是公平优先的问题。

效率优先当然不是简单的利润优先的问题,而是在评价各种活动时是不是把资源节约和产品丰富作为衡量标准。而公平优先就是各项活动首先要考虑的是人们之间的平等获得与享有。二者确实存在矛盾,虽然可能存在统一的一面,但是矛盾的一面却是持久的。坚持效率优先,就是要尽量地少消耗资源,尽量地多产出产品。在这一目标下,对劳动、各种非劳动资源的使用就要尽量充分,要根据生产需要对劳动和各种资源进行分类,这必然会出现对劳动者物质化的一面。而要统一对各种资源的使用,最终又会用一种统一的标准进行衡量――货币。货币(金钱)的统一,商品化一切,这些都是效率原则下的必然产物。而这正是市场经济的要求。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反动,是对资本主义商品化、货币化、异化社会的反动,追求的是公平优先。如果要完全实现公平优先,只有从人出发,从公平出发,而不是从效率出发,这样必然会出现对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抵制。 5、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第二个矛盾是关于控制与自由的矛盾。 社会主义是要控制差别,控制不确定性,控制无政府,控制无序竞争,减少竞争引起的不必要的浪费。有计划按比例,生产与消费对接,分配与生产脱离,这些都是社会主义试图做的事,而这些事正是针对市场。市场是放任的、自由的。价格是交易的杠杆,是交易的指南,在这一指南下,市场的供给双方不断博弈,最终实现各自利益。在市场中强调的就是交易主体的多元化,以交易主体的多元化来促进竞争,通过竞争来实现双方的利益均沾。竞争中最终胜出者必然是资源的充分利用者,成本控制最低者、技术与市场创新者,而劣汰者的资源虽然也会

出现消费,但经过重组还是可以得到重新利用。因此,在对待经济活动问题上,确实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思路,一种是控制,使经济按人的(或控制者或社会)意图运行,一种是斯密所说的市场自由主义(看不见的手)实现的社会效果。市场从形式上看是混乱的,无序的,但是在内在却是有其运行的机理和规律,可以实现效率的目标,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实现社会的目标,包括社会公平的某种目标。 6、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还存在着另一个矛盾是社会优先还是个人优先的问题。社会主义顾名思义是强调社会优先,在社会利益面前是可以牺牲和消灭个人利益的。这样,个人利益在社会利益面前是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是供社会利益满足的一种次要因素。这就要求在社会利益需要时要消灭或无视个人利益。虽然有时社会利益维护者强调社会利益也是为个人利益服务的,但是首要的出发点还是社会利益优先。而市场经济则是个人(主体)利益优先的活动准则。没有个人利益优先,在市场中就没有为价格进行激烈竞争的动机,不会在内部管理中对资源使用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约束,对主体利益的强调和追求正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冲突时出现个人利益至上以至损害社会利益。在市场中,人们并没有看到社会利益,如果有社会利益,也是在整体的客观上对社会的贡献,而主观上都是为了个人利益的。这里就会使人们对市场的非人性、非社会性产生强烈的反感。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冲突也有此种方面。

7、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矛盾还有一个方面:是坚持国内发展还是坚持国际竞争。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早就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影响作了说明。如果只放在国内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必然是封闭的。如果转入世界市场进行竞争,市场经济的冲击也会影响国内经济活动。所以,传统社会主义国家往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