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构造与地质灾害的相关性分析—以怀柔地区为例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地质构造与地质灾害的相关性分析—以怀柔地区为例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d8947454b35eefdc8d333bd

防灾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综合实践报告)

图4-3 古生代岩性分布区 图4-4 中生代岩性分布区

在新生代,主要由第四纪沉积作用,形成了砂砾石、亚粘土和砂砾土堆积等。

图4-5 新生代岩性分布区

4.2 工程地质岩组

区内主要岩土体类型有六类,包括:坚硬块状岩浆岩类、坚硬层状碳酸盐岩类、坚硬块状变质岩类、坚硬-较坚硬层状碎屑岩类、坚硬-较坚硬层状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互层类、卵砾石类土等。其中前三种类型占全区面积的60%以上,分布在北部及中下部地区,是地质灾害最发育的地区。

表4-2 怀柔区岩土体类型表

岩土体类型 坚硬块状岩浆岩类

主要岩石类型 花岗岩、闪长岩、花岗工程力学特征 中-粗粒结构,致密坚硬、孔隙很少,透水性较弱,抗性较强 11

分布地区 碾子-喇叭沟门以北地区、渤海镇-八道河-云蒙山一

防灾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综合实践报告) 岩土体类型 主要岩石类型 正长岩 工程力学特征 分布地区 带、凤坨梁以东、黄花城一带以及大华山周围地区。 岩石致密坚硬,强度较高,稳定性很少。但受溶蚀后,岩体连续性和整体性被破坏,岩体强度降低,透水性增加。 岩石坚硬,强度高,抗水能力也较强。但在接触变质岩体中,断裂发育的接触带附近岩体抗风化能力降低。动力变质岩体的破裂岩强度低、透水性强,易风化。 颗粒较细,力学强度高。结构面发育的岩体或加油粘土类岩层,岩体力学强度和稳定性较差 黑坨山、吹风坨、九渡河-红螺山一带 坚硬层状碳酸盐类 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 片麻岩、麻粒岩、石英片岩、混合岩 坚硬块状层状变质岩类 七道河-喇叭沟门一带、崎峰茶-琉璃庙一带。 坚硬-较坚硬层状碎屑岩类 坚硬-较坚硬层状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互层 卵砾石类土

砾岩、角砾岩、砂岩 灰岩、白云岩、页岩、砂岩、粉砂岩 卵石、砾石、砂 宝山寺-汤河口-长哨营一带、七道河以东地区、凤坨梁西南地区以及怀柔水库西北一带。 碎屑-碳酸盐岩-粘土岩互层,纵西石门-汤河口南-八道河向相变大,软硬相间,性质迥异,一带 岩体强度不一,稳定性较差 山区河谷卵砾类土,颗粒粗大,分选性差 山区河谷及山前地区 4.3 水文地质特征

4.3.1 地下水类型

本区以山区为主,占全区总面积的88.7%,是由沉积岩类、岩浆岩类构成的中山、低山地形,大部分岩体及构造体系裸露于地表,可直接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图4-6)。岩石的断裂、节理、层理和裂隙等,是地下水的贮存场所和运移通道[8]。不同的岩性、裂隙的发育条件和发育程度,富水性也不一样。主要分四个含水岩组。

(1) 碳酸盐岩类和夹有碎屑岩的碳酸盐岩类含水岩组,这类含水岩组主要是指灰岩、白云岩、板状灰岩、硅质灰岩夹砂岩、页岩。裂隙、溶隙、溶洞发育,是主要含水岩层。

(2) 碎屑岩类含水岩组,主要是指砂页岩、砾岩、砂砾岩、泥岩等。裂隙、节理均不甚发育,往往是缺水地区。

(3) 岩浆岩类含水岩组,主要指花岗岩、闪长岩类岩石。岩石表层风化裂隙发育,含水量不大。

(4) 变质岩类含水岩组,岩石抗风化能力强,成层性较好,裂隙较发育,含水量较好。

12

防灾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综合实践报告)

4.3.2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区内最主要的地下水类型为基岩裂隙水,分岩溶裂隙水和裂隙孔隙水两类。 (1) 岩溶裂隙水:存在于寒武系及中上元古界的碳酸盐岩中。

中上元古界分布面积较广。岩性主要是燧石条带白云岩,可溶性并不好,但性脆裂隙发育,地下水主要存在于裂隙中。

寒武系灰岩质地不纯,溶蚀作用较差,很少有大泉出露。

(2) 裂隙孔隙水:包括碎屑岩裂隙孔隙水和岩浆岩裂隙孔隙水。

碎屑岩裂隙孔隙水赋存在侏罗系下统后城组、髫髻组及白垩系东岭台组岩层中,岩性以凝灰质砂岩—粉砂岩、砂质页岩为主。地下水存在于裂隙发育的砂岩中,水量比较丰富,多为层间水,具有承压性,在有利部位可自流。由于受页岩阻水,泉出露较多,沟谷中往往汇成小溪,终年不断。

岩浆岩裂隙孔隙水主要赋存在喷出岩含水岩组中。岩性为侏罗系玄武岩、安山岩、火山集块岩。岩性坚硬,裂隙不发育,储水条件差。

区内地下水的补、径、排受地形地貌、大气降水、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的影响。补给方式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入渗及土地灌溉回渗补给。径流特征为低山区向邻近沟谷径流,丘陵区向平原区径流。总体径流方向是由北西向南东。排泄方式包括自然蒸发、向地表及平原区的侧向径流和人为开采。

图4-6 北京市水文地质图

13

防灾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综合实践报告)

5.地质灾害及发育特征

5.1地质灾害总体类型

5.1.1 灾害总体类型

在划分地质灾害类型时,以引起灾害或具有潜在危害的崩塌、泥石流和不稳定斜坡等野外实地调查资料为依据,不考虑未引起灾害或不具潜在危害的滑坡、地质环境点。依据中国地质调查局《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规范(1:50000)》,结合调查区实际情况,划分出调查区地质灾害主要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地面塌陷5类。怀柔区境内类型主要为泥石流,其它类型包括崩塌,滑坡,和不稳定斜坡等[14]。 野外实地调查地质环境点840个,确认地质灾害及隐患点688个,其中崩塌415处,泥石流205处,不稳定斜坡63处,滑坡5处,地面沉降0处。分别占地质灾害点总数的60.3%、29.8%、9.2%、0.7%和0.0%(图5-1,表5-1),以下对怀柔区各类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进行详细的论述。

表5-1 地质灾害统计表

灾害类型 崩塌 泥石流 不稳定斜坡 滑坡 地面沉降 合计 数量(个) 415 205 63 5 0 688 百分比(%) 60.3 29.8 9.2 0.7 0.0 100

图5-1 调查区内灾害类型饼状图

5.1.2 地质灾害总体发育特征

本区各类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主要表现为:1. 种类多、数量大、密度高,规模以小型为主,部分为中型或大型;2. 滑坡规模较小,以土质滑坡为主,危害一般;3. 崩塌规模相对较小、以拉裂式、滑移式及倾倒式为主,危害性一般;4. 泥石流主要为中小型泥石流,危害性较大;5. 不稳定斜坡坡度跨度较大,坡型以平直型为主,潜在危害一般;6. 本区地质灾害诱发因素清楚、宏观前兆相对明显,可预测性较强,采取适当措施可以进行防治。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