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公共财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dcf7629e2bd960590c67722

?保障政府行驶职能,推动经济转轨;为市场机制的形成与逐步完善创造条件

?“公共财政制度是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根源;预算是政府运作的血液,控制预算就是制约政府的

最有效手段。公共财政制度较之其他政治改革的入口较少敏感性,也容易操作。”

?“公共财政制度是否有效直接制约着中央政府的能力。公共预算的最终目的就要保证最基本的公民权。全体居民的认同是中央政府权威的最重要的基础,而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是人民认同感的一个重要来源。” (郑永年,2006)

?3、我国公共财政改革进展 ?一个基本判断

?已经建立起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 ?财政支出结构出现明显变化

?逐步减少和退出对一般竞争性和经营性领域的直接投资和补贴,同时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三农、就业、教育、卫生、医疗、环保、住房等公益性和基础性支出快速增长。2004-2007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 的资金投入为15060亿元,相当于前10年(1993-2002年)的总和。

?税收(费)制度改革步伐加快

?1994年分税制改革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税收制度基本框架。 ?2003年开始新一轮税制改革,2008年进入实质阶段。

?财政管理改革逐步推开

? 2000年以来,我国先后推行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支出分类等重要改革措施,财政决策听证会制度,设立政府财务信息网等,促进财政信息公开。黑龙江、江苏、浙江、广东、上海、湖南等地等地试行参与式预算。 ?分级财政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如省直管县等

三、我们离公共财政有多远?

?符合市场经济本质要求的公共财政,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弥补市场失灵

?说明政府为什么要提供公共服务;界定财政活动的边界 ?市场失灵的表现 ——公共产品 ——外部性 ——自然垄断 ——分配不公

——经济周期性波动

?政府作为“守夜人”的职能:

? “(1)保卫社会使其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2)维护社会成员的财产和人身安全不受他人侵犯;(3)建设和维护一些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 ?以此确定财政的活动范围:

?公共支出包括国防费、司法费和公共工程、公共机关的费用;

?公共收入遵循费用与受益对称的基本原则,体现平等、确定、便利、节省的原则,主要以税收作为基本来源。(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

?1959年马斯格锐夫提出的“三职能说” ?资源配置职能

?通过本身的收支活动保障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所需的财力,引导资源的流向,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 ?收入分配职能

?通过自身的收支活动进行全社会范围的再分配,以实现社会分配的相对公平。 ?经济稳定职能

?推行宏观经济政策以实现宏观经济的相对稳定。经济稳定又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供给收支平衡等多重含义。

?讨论:转轨时期政府职能的定位问题

?缺位?该做的事情没有做好,生态保护、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共教育…

?越位?干了不该干的事情和管了不该管的事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事业单位、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

?错位?纵向上下级政府间;横向部门职能交叉、重叠,职权划分不清楚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什么“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是什么?

基本公共服务指覆盖全体公民、满足公民最低需求的公共服务,涉及义务教育、医疗、住房、治安、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内涵包括全体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结果大体相等,同时尊重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

?医疗卫生: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

?从2009年起,国家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009年首先启动六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项目; ?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项目; ?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 ?“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

?贵州、云南等六省实施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项目 ?农村改水改厕项目

?公用事业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自然垄断与行政垄断; 政府生产与政府提供; 效率与公平

?二、提供“一视同仁”服务

?政府怎样为市场服务的问题——“服务型政府” ?市场经济本身的等价交换准则 ?对所有的市场经济主体“一视同仁”

?通过具体的公共收入、公共支出和政府

管理等活动表现出来

?讨论:

1、贸易保护主义与地方保护主义

?美国经济刺激计划中的“只买美国货”条款

?广东省:建议适当限制外省劳工,对“省外”劳工增加收费 ?家电下乡中的“指定要购买当地企业的产品”

?近期扶持地方产业政策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如下)

?2009年2月17日,湖北省发布《关于促进武钢产品省内循环的意见》,要求省内用钢企业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同质同价的前提下,优先采用武钢钢材。

?《安徽省九大产业振兴规划(征求意见稿)》显示,安徽方面拟将住房公积金用于已有住房群体购买省产汽车;进一步鼓励购买省产自主品牌产品,在汽车购置税、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客运汽车规费等方面给予减免。同时政府采购要优先选购省产汽车。

?河南、湖南、吉林、陕西等地也纷纷出台优先采购本地产品的措施。尽管各地区出台的鼓励采购本地产品的措施不同,但在鼓励采购本地产品中,汽车、家电、烟酒、出租车、公务车、药品等字眼频繁出现。

2、对某些行业或企业的照顾性优惠政策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拉动经济,常常出台针对某些行业、某些企业的税收优惠措施,或者实行各种补贴,这些破坏了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 3、税收公平问题

个人所得税分类征收模式的改革 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合并改革 增值税转型改革在全国推广 …….

?三、非市场赢利性

?市场主体具有追逐利润的本性

?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是不能够追求市场赢利的,它的主要目标是社会目标,即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讨论:

?1、我国的双元财政结构

?我国政府具有两种身份,一种身份是政权组织和社会管理者,一种身份是资本的所有者。 ?从目前我国的现况来看,政府还是巨大的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代表,它凭借经济权利参与市场运营,因此这部分活动带有市场赢利性。这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本质要求。 ?因此,有必要区分政府的各种权力类型,从政治权力出发建立服务于所有公众的公共财政,从经济权利出发则建立国有资本经营财政,从而形成双元财政结构。(公共预算与国有资本经营

预算)

?2、新医改方案,改革的思路和目标强调以医疗卫生体制公益性为核心,让医院回归非盈利性,以政府为主导分配医疗资源,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终极目标。

?3、地方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通过土地储备中心进行土地经营。土地财政的形成,既反映了现行征地制度所引发的政府牟利动机,也彰显了现行财税体制弊端,对地方政府行为造成的影响更不可小视。

?4、某些政府部门下达罚款、收费指标

?四、法治化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政府行为必须实现法治化

?财政活动法治化是政府行为的关键 ?预算法治化是关键的关键

讨论

?1、预算超收问题

?是指年底实际财政收入超过年初预算收入的差额。

?仅中央财政,2004年超收2000亿元,2006年超收3307亿元,2007年超收突破4000亿元,2010年超收近1万亿。

?导致超收的因素:预算测度误差;税收计划考核;税收征收率提高;一次性和政策性超常规增长因素;有意低估等

?预算超收资金缺乏规范化的法律和预算的制约,基本上属于“额外财”和“第二预算”。根据《预算法》,财政超收收入的使用可以由政府自行决定,全国人大可以对超收收入的使用提出要求,但不具有强制性。

?2、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法治化问题

?3、对财政支出的监督

近年来为保民生,我国政府开支大规模增加,支出的法治化(包括科学论证程序与效率考核)迫在眉睫。

我国公共财政改革前景 ?明确政府职能定位 ?深化财政支出改革 ?完善财政收入制度 ?深化预算制度改革

实现政府公共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的有机衔接,积极推进预算公开

?改革分级财政体制

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改革转移支付制度,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 参考资料

?邓子基、邱华炳:《财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张馨:《公共财政论纲》,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吕炜:《我们离公共财政有多远》,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