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岳麓版必修3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宋明理学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岳麓版必修3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dde1d8400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3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第4课 宋明理学 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 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教学重点 教学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难点 教学讲授法、阅读法、练习法、谈话法等相结合 方法 教学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 策略1、儒学 “独尊”地位的动摇 手段【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一段小字,认识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原因,了解当时佛、道兴(教盛的表现,加深对教材正文“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这一结论的理解。】 学过社会的动荡不安,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腐败,王朝更革代起,军阀割据,战争颇兴,程)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观念也开始受到怀疑。汉代经学简单的理论体系,已经不能应对人们的各种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于是,整个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西汉以来从未有过的自由氛围。 而道教的修炼丹药长生不老,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来世的思想在社会迅速传播。正统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3、为重兴儒学,一些儒学志士的思考和探索 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自唐朝开始,一些心志高远的入学志士开始进行对儒学本身的探索,尤其是在国家的分裂、思想的混乱、现实的苦难等背景下,着重注意回答人们对世界、现实问题的疑惑。儒学志士也注意吸收道教、佛教中的某些思想,以不断丰富、创新儒学体系。学者们也极力强调自孔子以来儒家真理的传承系统,既所谓“道统”,以表示与佛、道相异且足以相抗衡的真理传统。“理学”即将诞生。) 【探究】理学的兴起是否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政治上:赵宋王朝鉴于唐朝的藩镇割据和农民起义引起的“三纲五常绝”的历史教训;宋代的“重文”国策,形成了学术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学者们积极关心国计民生,以创建新儒学作为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 经济上:两宋社会经济比唐代有所发展,为适应这一变化,统治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把自然观、认识论、伦理观等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哲学体系,以便从思想上加深对农民的麻醉。 二、宋明理学 1、理学的含义:

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国的学说。 2、理学有哪些主要流派? (1)程朱理学: ① 代表人物:北宋的程颢、程颐等人开创;南宋朱熹集大成. ②主要思想: A、世界观:“理” 含义:是产生万物的本源,是离开事物而能独立存在的一种东西,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主宰,是天下万物永恒普遍原则。与社会秩序和个人身心相贯通,体现在社会是儒家三纲五常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是人性,从而将个人、社会及宇宙联系起来。 B、方法论:把握“理”的方法 —“格物致知”(认识论) 要通过“格物致知”方法,即接触天下万事万物去体会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与最终贯通。 C、道德观:个人修养要以天理为准则,要“存天理,灭人欲”,极端强调妇女贞节观。 影响:维护了封建专制制度;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 ③主要理论著作: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 ④地位和影响: A、程朱理学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逐渐发燕尾服成官方哲学。 B、元朝曾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C、明成祖亲自主持编纂了以程朱理学为规范的《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等书,作为官定读本和朝廷科举考试的准绳,程朱理学发展到鼎盛阶段,确立了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D、理学还流传到朝鲜、越南、日本,产生了很大影响。 (2)陆王心学 ①陆九渊心学.(南宋理学大师) A、背景: 在理学自身的发展过程中,理学家们也对于一些具体的问题产生了分歧。他们不满意程朱理学对于“理”的探究方式的烦琐,相对而言,更受到佛教、道教强调个体修养作用这一思想的影响,提出了“心即理也”等观点。 B、内容: a、世界观: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 认为天理、人理、物理只在人的心中,“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主张“心”和“理”是永久不变的,以此证明一切封建的道德教条都是人心所固有的,是永恒不变的。 b、方法论:求“理”的方法 -----“发明本心” 认为“理”就像太阳、月亮一样简单明了,不用学习也能体会,提出所谓“发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C、反对“格物致知”(但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封建统治提供理论根据的,反对人民为改善受压迫的处境去同封建统治者进行斗争。) ②阳明心学。 A、背景:随着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统治地位的确立,其本身也逐渐地成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特别是程朱理学与科举制度正式挂钩之后,许多知识分子更多地将程朱理学看作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而明中期以来,社会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起义也频繁发生,程朱理学不能够回应这些变化。一些儒家学者认为,人心混乱是由于思想界的混乱导致。在官学话的程朱理学之外,他们通过进一步发展陆九渊的“心学”来挽救理学和更新儒学,

“阳明心学”由此产生。 B、内容: a、思想核心:“致良知” 良知即本心、即理,乃天生,不必外求 b、方法论: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C、影响:强调自我主动,鼓励人们奋发立志 【探究】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不同之处?【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2、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1、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 2、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 课堂小结: 孔子贵仁,孟子贵义,儒家重伦理,讲信修睦,通仪礼。程朱理学直承孔孟而又继续发展,使之从传统启蒙思想上升为中国传统哲学。这种传统的中国哲学,是中国人对宇宙现象与人的生存原则的一种领悟和把握,并把这种领悟和把握的基本精神贯彻于实际践履之中。孔孟儒学乃中华传统文化的渊源和启蒙,至程朱理学才使中国哲学形成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哲学体系。程朱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里程碑。 课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练习 ——《二程遗书》 材料二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王阳明《答顾东桥书》 (1)材料一、二的观点有何不同?并据此概述“阳明心学”的特点。 (2)上述材料反映了宋明理学怎样的发展脉络?就宋明理学的积极意义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材料一认为“理”为宇宙的本体,材料二认为人“心”为宇宙的本体。将一切事物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根源从外在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良知,以内在的主体性取代外在的客体性。 (2)从程朱理学转向心学阶段,理学走向极端。积极意义: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等。 教学

反思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教学目标】 科技成就 知识与能力 识记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 科技发展的影响 综合国力得到了提高、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 科学技术的反作用是巨大的,因此要坚持科教兴国。 科技取得成就的原因 理解 四方面科技成就的背景、影响 科学技术是 过程与方法 学生资料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建国近六十年来,在中集,归纳总结、共领导下我国科技取得了整合知识。 问题探究、比累累硕果,尤其是一些科技研究成果已经跻身世界前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通过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增强学生“科教兴国”的意识。 通过对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先进事迹的介绍,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一生产力 较分析、材料研究。 归纳科技成就讲解过程中的影响,得出结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建国后科技成就、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 难点: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

【教学方法】

1、采用设置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由浅入深,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采用比较法,通过比较建国前后我国科技方面的变化,揭示新中国取得巨大建设成就的原因。

3、师生共同准备课前材料,让学生从准备的过程中,体会新中国以来的伟大成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