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门-中天门导游词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红门-中天门导游词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df5e847be1e650e52ea99fa

后院。

拾级而上,后院一进院落东侧有古柏一株,树干虽高仅0.8米,而直径却达1.1米,三股枝叉扭曲盘旋而上,状貌如龙腾凤舞,茂盛的枝干一直探到东墙之外的古盘道上,在院墙外侧嵌有一方碣,题书“汉柏第一”;在柏树西侧有一片葱郁的竹林,将院落点缀得更加幽静雅致。竹林西侧围墙有一月亮门,可达山西会馆。

后院二进院落有殿室五间,为五脊硬山顶,为民国六年所建的“青未了轩”。院落的墙壁上,分别镶嵌着《关圣帝君》、《汉夫子风竹》、《汉夫子雨竹》、以及康熙年间的《关帝诗竹》画碣,还有一个篆书的碑碣,上面写着“说好话,读好书,做好人,行好事”。

在正殿之东有临近盘道的东山门,出山门跨盘路是憩厅三间,为香客休息的地方。

西侧的山西会馆由春秋楼、会馆大厅及东西厢房组成。在会馆大厅内前厦西墙上,有一《创建大厅及厢房题名记碑》,详细记述了清康熙十五年“创建大厅五间、厢房六间”“以上共费银七百零四两三钱”的具体数额和捐银人士的姓名,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在会馆之南有两层小楼为客房,紧依客房西侧有一株黑松,树龄达300余年,名曰“偃月松”,树冠如华盖平铺,苍劲古朴,品相极佳。

关帝庙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红墙碧瓦中碑碣林立,古松苍翠、唐槐繁茂、竹林清爽,布局大方中蕴含精巧,肃穆中透出清雅,处于山城结合部,却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是一个闹中取静的好去处。

四、一天门坊

出关帝庙东山门,沿着盘道前行,三座石坊依次跨道而建,由底而高,分别是“一天门坊”、“天阶坊”、“孔子登临坊”。

一天门坊为清康熙五十六年,巡抚督察院李树德重建。坊为二柱单门式,单檐庑殿顶。坊的额板为明代所存,上面“一天门”三字是明代参政龙光所题。坊宽3.55米,门宽2.65米,通高4.7米。造型简洁大方。

坊西侧有“盘路起工处”碑,为明嘉靖三十四(1555)年泰安知州郑聚东所立,是一通泰山维修工程纪念碑。东侧的“天下奇观”碑,为明隆庆六年(1572)年钦差监兑户部员外郎沁阳杨可大所书。

五、孔子登临坊

坊为四柱三间三楼式,额板上书“孔子登临处”,落款“巡抚山东地方督察院右副都御史万安朱衡钦差总理河道都察院右佥督察御史南昌胡植巡抚山东监察御使襄阳刘存义同立,嘉靖三十九年(1560)岁次庚申冬月吉旦罗洪先谨书”。

(仅作了解:坊宽6.8米,中门开门宽3.17米,侧开门宽1.1米,通高6米,侧边通高5,25米。方形柱上部有额枋、额

板和门楣。柱下施两层条石。柱侧有滚墩石,上立石狮。滚墩石鼓面上浮雕忍冬、云纹、宝相花、凤凰、鹿、马、麒麟、人面兽等纹饰。中门楣额枋上置四个座斗,座斗上浅浮雕一斗三升,斗上置五脊石顶,石上浮雕瓦垄、勾头、滴水。勾头上饰莲花纹 ,滴水上饰宝相花纹,正脊上有螭吻剑把。额放下施雀替。 侧门楣额枋上各置两斗,两侧门额枋下为半臂拱形雀替,门楣上施二斗,斗上有莲花纹饰,浅雕一斗三升。)

在坊柱上原有对联:“素王独步传千古,圣主遥临庆万年”,对联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毁,现在凿痕犹在。

人所共知,身为鲁国人的孔子,与泰山有着极深的渊源。孟子有言:“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岱顶孔子庙中也有这样的对联——“孔子人中之泰山,泰山山中之孔子”;孔子去世之前,也曾唱到“泰山其颓乎,梁柱其摧乎,哲人其萎乎”,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圣人也自比为泰山。

在泰山之上,关于孔子的故事也是流传颇多。较为人熟知的典故“苛政猛于虎”,就是孔子过泰山侧而得的。(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在登山之始所建的“孔子登临处”坊,其意义深远,令人思绪万千。

位于石坊西侧有“第一山”碑,为明代嘉靖年间巡抚山东监察御史李复初题书。在“第一山”碑阴,有明代隆庆四年所题的“入云有路”,为飞白篆书。

在石坊稍下的盘路西侧,有立于清嘉庆二年(1797)的《泰山种柏树道里记碑》,碑文中详细记载了自嘉庆元年至三年各地官员在泰山增植柏树共计两万三千株的史实,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石坊东侧有“登高必自”碑。立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为翟涛题,载玺书。“登高必自”四字出自《中庸》:“君子之道,譬如远行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碑刻省略了后面的“卑”字,也许是为了让登山之人更多地去思考、去遐想吧。

六、天阶坊

天阶坊立于嘉靖四十二年(1563),为双柱单门式石坊。(宽360厘米,通高600厘米。门净里宽250厘米,净高280厘米。坊柱方形带抹角,柱侧施滚墩石。坊下施方形基石。柱上有门楣、额板、额坊等。额枋外出部分为霸王拳状,额坊上置四个大斗,上浅浮雕一斗三升,升上为石雕五脊四柱式顶,浮雕勾头、滴水,滴水上饰莲花和宝相花纹饰。)

石柱上刻有对联:“人间灵应无双境,天下巍岩第一山”。系巡抚山东监察御史高应芳于明嘉靖四十三年(公元l564年)题书。

七、红门宫